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2010-04-20 06:57张丽欣邢利和张丽丽陶其强郭立杰董燕慧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脐血脑性基转移酶

张丽欣,邢利和,张丽丽,陶其强,刘 影,郭立杰,董燕慧

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综合征,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脑瘫的发病率较高,国内外的统计为 2‰~5‰[1]。其早期诊治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传统康复治疗脑瘫难度大、见效慢、时间长。目前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成为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其安全性报道较少。我院采用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满意,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比较治疗前后脑瘫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等指标,探讨临床应用脐血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 2009年 3月—2010年 3月共治疗脑瘫患儿 28例,选择其中资料完整的 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体质量8.5 ~32.4 kg,平均 20.6 kg;孕龄 30~42周,平均 35.9周 ;年龄20个月 ~12岁。

1.2 脐血干细胞来源 脐血干细胞来自本院健康分娩孕妇的脐带血〔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 IgM抗体及 HBV标志物(HBsAg、HBeAg、抗 -HBe及抗-HBc)均阴性〕,经分离、提取后,每份干细胞数量为(1~3)×108个。

1.3 脐血干细胞治疗及途径 该治疗项目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监护人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治疗途径均分别经静脉注射(100 ml)和蛛网膜下腔注射(10m l),静脉注射与蛛网膜下腔注射间隔 10 d,2次为一疗程,患儿治疗 1~3个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 3个月。

1.4 安全性评价 干细胞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时间(方法均按试剂盒说明操作:血常规检测采用深圳迈瑞 BC-5500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肝肾功能检测采用日本 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电解质检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 Vitros 25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出凝血检测采用日本 Sysmex CA-1500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治疗前后指标的异常率比较,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数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比较 患儿治疗前后总蛋白、尿素氮、肌酐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4)。

2.4 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异常率比较 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表 1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x ±s)Tab 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test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2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异常率比较Tab le 2 Comparison of leukocytes,neutrophil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3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x ±s)Tab 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4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x±s)Tab le 4 Comparison of kidney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2.5 治疗前后电解质比较 患儿治疗前后血清 K+、血清Na+、血清 Cl-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6)。

2.6 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比较 患儿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7)。

2.7 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腰椎穿刺后 1~3 d,患儿出现啼哭,穿刺部位疼痛;2例患儿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及排异反应。

表 5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肝功能异常率比较Tab le 5 Comparison of rate of live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with cerebralpalsy

表 6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比较 ( ±s,mmol/L)Tab le 6 Comparison of electrolyte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表 6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电解质水平比较 ( ±s,mmol/L)Tab le 6 Comparison of electrolytes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K+ Na+ Cl-治疗前 4.23±0.29 140.99±1.39 102.42±1.98治疗后 4.18±0.26 141.12±1.23 102.46±1.93 t值.34 P值 0.16 0.23 0.74 1.46 1.24 0

表 7 20例脑瘫患儿脐血干细胞治疗前后出凝血指标比较 (x±s)Tab le 7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before and after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eatment in 20 cases with cerebral palsy

3 讨论

我国的小儿脑性瘫痪定义为:从妊娠到新生儿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 2岁之前出现[2]。小儿脑瘫包括出生后缺氧性脑瘫、产伤造成的脑瘫、创伤性脑瘫、医源性脑瘫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脑瘫,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最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而多数伴发智力低下及语言功能障碍[3-4],其致残率高,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研究的热点[5-6],但神经干细胞取材困难,特别是胎脑的来源有限,还有伦理和法律上的束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研究表明,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不仅可以分化为本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还可以跨胚层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组织细胞。脐血干细胞比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7]。且在特定条件下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8]。因此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但脐血干细胞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是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其治疗前后全面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出凝血的安全性评价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了多个指标进行临床安全性观察。

本研究表明,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时间均无差异。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有差异。但患儿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均在各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内。且患儿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率均无差异,提示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在临床上无意义。说明无论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还是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脐血干细胞移植,对人体各项重要指标不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临床观察时仍发现个别体质较虚弱的脑瘫患儿接受脐血干细胞治疗后出现发热。所以对于体质虚弱的患儿,实施干细胞移植时要慎重。

从上述各项临床常规安全性指标来看,可认为脐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但仍应密切关注产生差异的各项指标以及其他指标,需进行长期跟踪随访,进一步对其安全性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估。

1 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

2 李德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 [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3:4-5.

3 洪世欣,李松,王太梅,等.小儿脑性瘫痪伴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J].中华小儿杂志,2003,41(6):469.

4 Kragelon-Mamml,Hagberg G,Meisner C,et al.Billateral spactie cerebralpalsu a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outhwest germany and western sweden[J].Clinical Patterns and Disabilities Dev Med Child Newrol,1993,35:1037-1047.

5 金慧玉,黄叶莉,陈燕,等.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手术前后的护理 [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39-241.

6 张敏,杨万章,吴芳,等.神经生长因子配合脐血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596.

7 Hao QL,Shah AJ,Thiemann FT.A functional comparison ofcells in cord blood and bonemarrow[J].Blood,1995,86:3745-3753.

8 袁源,杨树源,韩忠朝,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3):230-236.

猜你喜欢
脐血脑性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海藻酸钠固定化重组川芎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
婴儿湿疹与家族过敏史及血清总IgE的相关性研究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研究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脐血IgE及母血IgE与婴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