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MRI表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2010-04-20 06:57杜亚强雷立存王伟秀郑国利张志坤罗京红
中国全科医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中层白质颈动脉

杜亚强,雷立存,王伟秀,何 丽,郑国利,张志坤,罗京红

深部脑白质缺血是 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脑部结构、生化、代谢变化之一,这种变化在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上显示白质异常的高信号[1],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在影像上异常信号的出现是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有关,相关研究报道较少。通过高频超声波探头 (7.0~10 MHz)测定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和颈动脉 IMT的研究,旨在探讨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与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和斑块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 2—12月 MRI影像表现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30例 (病例组)为研究对象。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50~85岁,其中 50~60岁 5例,61~70岁 11例,71岁以上1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无其他特异症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 30例为对照组,男 15例,女 15例;年龄 50~80岁,均为颅脑 MRI检查正常。病例组中有高血压患者 11例,糖尿病患者9例,高脂血症 8例。

1.2 方法 采用美国 GE-1.5Tesla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型号 Signa Excite Twinspeed,使用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参数如下:横断面 FSE序列 T1WITR 500 ms,TE 8 ms,层厚6 mm,层间距 1 mm,19层;T2WITR 4 000 ms,TE 102 ms,层厚 6 mm,层间距 1 mm,19层;FLAIR序列 T2WI TR 8 800 ms,TE 120ms,反转时间 (TI)2 200 ms,层厚 6 mm,层间距 1 mm,19层;矢状面 FSE序列 T2WITR 4 000 ms,TE 102 ms,层厚 5mm,层间距 1mm,17层。

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 IMT,颈动脉 IMT是指动脉腔 -内膜界面与中层 -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采用高频超声波探头(7.0~10 MHz)测定。具体方法:颈动脉超声检测,检测设备:采用美国 Sequoia 512彩色超声诊断仪,7.0~10.0 MHz线阵探头,采用 BotsML描述的方法[2]并加以改良。让患者取仰卧位,颈部侧伸 45°,测定颈总动脉膨大近端 1 cm处 IMT,即颈动脉 IMT[颈总动脉长轴第1条线状较高回声 (管腔一内膜界面)的前缘到第 2条线状较高回声 (中层一外膜界面)前缘的垂直距离],测定最厚处及距此近心 1 cm处 2点,左右两侧共 4点的平均值作为观察值。颈动脉 IMT>1.0 mm认为颈动脉内膜 -中层增厚。观察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位置,颈动脉 IMT>1.2 mm并有局限性隆起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

1.3 评定标准 依据脑室周围异常信号范围、融合程度与脑白质容积之比,将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 MRI表现分为轻、中、重 3度。轻度:异常信号影 <1/4脑白质,限于侧脑室前、中、后的脑室周围区,可见散在、小的局限性异常信号影;中度:1/4脑白质≤异常信号影 <1/2脑白质,在侧脑室前、中、后,皮质下白质区可见局灶性、非融合性或部分融合性异常信号影;重度:异常信号影≥1/2脑白质,融合成片,贯穿整个白质区[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 Student-Newman-Keuls(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 MRI表现显示两侧对称的脑室周围脑白质内有异常信号影,60%呈斑点状,40%呈斑片状,边缘欠清晰。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为高信号,T2WI和 FLAIR能提高病变检出率,因此横断面 MRI主要依靠 T2WI及 FLAIR确诊 (见图 1、 2)。

2.2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

2.2.1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MRI表现程度与颈动脉 IMT的关系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MRI表现轻度 14例、中度 10例、重度 6例,MRI表现程度不同的患者颈动脉 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 1)。

2.2.2 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 IMT比较 两组受检者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见表 2)。

2.2.3 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 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78,P<0.01,见表 3)。

图 1 轻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MRI表现Figure 1 MRImanifestationsofmild deep brainwhitematter ischemic

图 2 中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MRI表现Figure 2 MRImanifestationsmoderate of deep brain whitematter ischem ic

表 1 MRI表现程度与颈动脉IMT的关系 (±s,mm)Tab le 1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gree of MRImain festations and carotiel IMT

表 1 MRI表现程度与颈动脉IMT的关系 (±s,mm)Tab le 1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gree of MRImain festations and carotiel IMT

注:与轻度比较,*P<0.05;与轻度、中度比较,△P<0.05;IMT=内膜中层厚度

MRI表现程度 例数 颈动脉IMT轻度 14 0.96±0.07中度 10 1.12±0.07*重度 6 1.31±0.10△F值46.65 P值 <0.01

表 2 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 IMT的比较 (±s,mm)Tab 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IMT between case patientsand control subjects

表 2 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 IMT的比较 (±s,mm)Tab 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IMT between case patientsand control subjects

组别 例数 颈动脉IMT病例组 30 1.08±0.16对照组 30 0.90±0.13 t值-4.88 P值 <0.01

表 3 病例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比较Tab le 3 Comparison of carotid plaque detection rate between the case patients and control subjects

3 讨论

3.1 深部脑白质缺血的主要病因为大脑半球深部脑白质深穿支动脉透明白质变性,管壁中层增厚,弹力组织变性及血管周围间隙的扩大,结果造成半卵圆中心及室旁脑白质局限性或弥散性脱髓鞘和坏死,并见多数较小囊性脑白质梗死[5]。在 MRI上深部脑白质缺血主要表现为 T2WI上的高信号,但对于T2WI上所看到的这些高信号的正确名词描述尚未统一。不过可以确定各种组织学改变在 MRI上所显示的高信号为非特异性病灶。因此,非特异名词较适合,如深部脑白质缺血或老年性白质高信号[1]。

MRI显示侧脑室前角、后角及体部周围呈对称性月晕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和 T2WI为高信号改变,系脑白质缺血性脱髓鞘改变,是 MRI诊断深部脑白质缺血的主要依据[6]。

3.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已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颈动脉作为脑动脉的上游血管,是脑供血的主要通道,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而众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颈动脉 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并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显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其发生机制为动脉分叉部及成角处内膜表面不规则干扰层流,产生血流急,而致旋涡流,使血管内膜受损,乳糜微粒及低密度脂蛋白聚集于这些粗糙部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管壁弹性进一步下降,IMT值增加,斑块指数增高,提示管腔狭窄。MRI不同分级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MRI表现程度与颈动脉 IMT有关,本研究显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 MRI表现程度不同,颈动脉 IMT亦不同。轻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与正常人无差别,中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高于前两者,重度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 IMT明显增加,高于前三者。随着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影像表现加重,颈动脉 IMT随之增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亦明显增多。

1 杨天祝.临床应用神经解剖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92.

2 Bolts ML,Dijk IM,Oren A,et al.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arterial stiffness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urrent evidence[J].JHypertens,2002,20(12):2317-2325.

3 黄淑华,刘新红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 [J].河北医药,2009,1(31):60-61.

4 Steingart A.Cognitive and neurologic findings in dementia patients withdiffuse white matter luccncies on CT scan(Leuko-Araiosis)[J].Arch Neurol,1987,75:1950.

5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 [M].北京:人民军出版社,1993:234.

6 李坤成,张念察.比较神经影像学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18-619.

7 石雁,刘华,杨焰,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颈动脉超声的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6):492.

8 Boni TK,Touboul PJ,Berrc,et al.Relation of intima-media thickmess to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carotid arteries[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1996:16:310-316.

猜你喜欢
中层白质颈动脉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联合白质完整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