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伤员在综合医院救治时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0-04-21 10:41胡风云姚世昌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伤员障碍情感

曾 嵘,胡风云,姚世昌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008年“5◦12”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积极抗震救灾过程中,山西省人民医院于 5月 28日接受了来自汶川地震后伤员的救治工作。在积极治疗外伤等躯体疾病同时,对 50例伤员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对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作了进一步研究。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 5月 12日在汶川地震中受伤,于 5月 28日转送入本院伤员 50例,于住院第 2天初次评定,4例因意识障碍不能合作,接受评定检查伤员 46例。其中男性 18例,女性 28例;年龄为15岁 ~90岁,20岁以下 6例,30岁 ~50岁 22例,50岁以上 18例。

1.2 内容和方法

a)一般资料记录表: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受教育程度、外伤部位、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肢体残疾、家属死亡人数等,均予记录。b)评定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1]、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量表(MCMQ)[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ADL)[2]。c)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CCMD-3)[3]的症状记录表,就症状存在与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失时间分别评定并记录。

1.3 调查时间和方法

采用床边问诊方式,由一名接受过精神科评定量表检查技能培训的医师对伤员进行测评。首先向受试者讲解测评目的和具体方法,取得受试者的同意后,指导其完成上述心理测量表和问卷调查。由一名精神科医师临床检查,完成症状记录,同时根据记录做出诊断。于 2009年 6月电话随访进行末次评定。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接受评定检查伤员 46例,其中羌族 4例,汉族 42例;受教育程度,初、高中 10例,中专以上 8例,文盲28例;已婚 40例,未婚 6例。伤员来自茂县、青川、绵阳、德阳、北川、平武等受灾严重地区。6例有亲属死亡,46例伤员均接受麻醉后骨科手术治疗。全部伤员收治在山西省条件最好的特诊病区,并有家属及志愿者陪护,伤员和家属的医疗服务及饮食住宿全部由医院免费提供。

2.2 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46例伤员中 20例情感异常,其中 16例急性应激障碍(ASD)同时伴有抑郁情感障碍,2例抑郁情感障碍,2例焦虑情感障碍者。

2.3 临床症状表现

18例伤员存在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轻微响动易惊醒或早醒。17例伤员存在地震经历的重现,如地震经历的闪回和噩梦。13例伤员存在过度警觉、精神过敏,都自诉听力好,稍有响动就有寻找逃生通路的想法。13例伤员存在回避回想地震时情境。11例伤员存在情感麻木,感到与环境和周围人疏远。2例伤员存在冲动行为,表现为易与人发生口角甚至出现打架行为。19例伤员注意力难以集中。10例伤员自诉尽力回避能唤起创伤的活动或处境。1例伤员存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该患者为女性,在伤口正常愈合情况下,出现渐进性加重的剧烈面部伤口疼痛伴头痛、失眠,给予镇痛药物无效,口服氯硝西泮2 d后症状完全消失。

2.4 评定量表结果

根据临床诊断将伤员分为 ASD组和非 ASD组,比较两组评定量表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见表 1、表 2。

表1 两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 t Scale Scores and ADL Scoresof Two Groups

表2 两组医学面对量表评分与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比较Table 2 Com parison of MCM Q and PSQIof Two Groups

2.5 随访结果

2009年 6月进行电话回访,所有人都有住所,基本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无酒精和药物依赖发生。12例伤员存在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中轻微响动易惊醒或早醒。17例伤员存在地震经历的重现,如地震经历的闪回和噩梦。2例伤员存在过度警觉、精神过敏。13例伤员存在回避回想地震时情景。1例伤员存在情感麻木,有与环境和周围人疏远感。5例伤员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不好。

3 讨论

急性应激障碍(ASD)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 1周,通常在 1月内缓解。表现为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甚至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重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汶川地震是严重威肋生命或躯体完整的自然灾害,所有伤员亲身经历了地震当时异乎寻常的情景,诉说有天崩地裂的感觉和声响。首次调查时 6例正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本研究中伤员 ASD患病率达32%。

本研究从社会因素的角度,研究社会支持因素对ASD的影响。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途径与他人或群体接触,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物质、信息和情感支持。可从 3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客观社会支持;二是主观社会支持;三是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缓解应激性生活事件给个体带来的影响,对健康起着间接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发现,ASD组伤员得到的主、客观社会支持及其利用度均与非 ASD组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地震后国家给予的及时迅速的紧急救援(包括物资和精神方面)、各个医院在疾病治疗和生活安排方面的细致工作、社会各界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程度等因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地震伤员对社会支持的感受很准确,接受社会支持态度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也很积极。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伤员患有骨折外伤,ASD组和非 ASD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无统计学差异。除外了疾病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家给予伤员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医疗救护,仍然未能使所有的伤员避免 ASD的发生,证实了ASD发生时病人心理和生理反应因素的致病作用。

对疾病的应对策略方面,ASD组和非 ASD组的面对方式和回避方式无统计学差异,屈服方式评分 ASD组低于非 ASD组。曾有文献研究报道,康复希望渺小的疾病病人更多采用屈服应对策略[4],而正确面对疾病和回避策略更有利于心身健康。ASD组伤员相对于非 ASD组伤员的屈服策略评分低,提示 ASD组伤员对康复预后抱有积极希望,这样的状况有利于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康复,但是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伤员的心理负担,应在心理疏导治疗时给以关注。匹兹堡睡眠指数的显著性差异表明 ASD伤员的睡眠质量差,并且睡眠障碍表现体现了 ASD的特点,即入睡困难、睡眠中轻微响动易惊醒或早醒、反复重现地震经历的噩梦等。

ASD组伤员均同时存在抑郁情感障碍。另有2例抑郁情感障碍,2例焦虑情感障碍。在个体遭受重大变故后,心理受到重创而形成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可引起各种情绪障碍,所以临床医师也要重视对情感障碍的识别和诊断,不要延误治疗时机。1年后电话随访发现,ASD组中仍然存在 PTSD的部分症状[5]: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如闪回和梦魇,伴有警觉性过高发生睡眠障碍,缺乏兴趣,情感不协调,并有对创伤相关境遇的回避行为和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有研究报道:诊断 ASD的目的是要预测 PTSD的发生[6~9]。PTSD的主要特征有 3个:a)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如闪回和梦魇,伴有警觉性过高;b)社会生活退缩,如避免社交或情感麻木;c)强烈的羞愧、内疚和耻辱感。而且90%PTSD患者于创伤后发生睡眠障碍,缺乏兴趣,情感不协调,并有对创伤相关境遇的回避行为和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5]。1年后电话随访,部分伤员PTSD的主要特征存在,提示汶川地震后由专业人员主动并且长期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50例伤员通过电视媒体及各种渠道的宣传,都知道心理医生的救援工作,但无 1例主动寻求心理医生救治。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虽然有积极的心理疏导工作,仍然有 6例 ASD伤员拒绝吃改善睡眠药物,诉说因为睡眠改善后夜晚发生地震会不知道,可见医务人员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对伤员主动积极的早期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1]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S].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125-129.

[2]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5-101.

[4] 黄 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4:160.

[5] Wolf Y,Dayan Y,Mankuta D.An Earthquake Disaster in Turkey:Assessment of the Need for Plastic Surgery Services in a Crisis Intervention Field Hospital[J].Plastic Reconstruct Surgery,2001,107(1):163-170.

[6]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ⅣEdition[M].Washington DC,1994.1-886.

[7] 杨 敏.急性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5):352.

[8] 姜荣环.急性应激障碍的研究现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34(3):147.

[9] 杜建政.急性应激障碍(ASD)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382-388.

猜你喜欢
伤员障碍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情感
跟踪导练(四)2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