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后

2010-04-27 05:39张欣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年11期
关键词:张梅力作三性

本刊自去年改月刊以来,虽时日不及两载,但诸般渐入佳境的进程之快却远远超过我们当初之料想。单就录选文稿的成色而论,不仅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大家高论”和“新人力作”纷至。而后者囿于“二八律”又不得不另行“排队”,加之选题与“栏目”的结构性制约,以至于一些“大家高论”在发文时滞上反倒不及一些“新人力作”来得短些,像本期“信息管理与信息学”“地方文献、民族文献”两栏目三篇担纲之作以及“文献学”栏目除首篇外的几篇便是如此,令我等着实忐忑不安。

建业馆长所撰《国内生态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在本期发文中当属“大家高论”一类且时滞较短的。使然者,窃以为在其选题与论述俱佳之外,似又多了一层“资料面”上的广博与精当。

张梅女士、马培洁博士生的文章当是本期发文中“新人力作”的两个代表。在我看来,现代图书馆职能的“多元性、差异性、不可通约性”确乎是个“问题”,对此“三性”做进一步探讨的意义当不亚于当年图书分类法领域那个风靡一时的“三性”。而张梅女士从提出“问题”到做相对独立、深刻的思考,亦觉难能而可贵。马培洁博士生关于《启颜录》版本流传的考述,可谓当今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一篇见功见力之作。而这样的一篇属于“苦学问”的作品,竟出自一位“80后”在读博士生之手,尤其让我等感慨良多。

说谭楚子先生的煌煌巨作《何处寻觅精神家园:纸质印刷文本庋藏、传播与知识分子失语时代公共图书馆道义担当的可能向度》是本期所发“大家高论”中最抢眼者当不为过。这里,我不想用思想深刻、充满睿智、笔锋犀利、语言生动……之类的空泛辞句去点评。说实在话,自打我听说过“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词汇以来,就一直力图把它作为我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如今捧读是文,就汗颜得很了。所以,我愿将楚子先生引为“神交”之学友。而若从编刊人的角度,凭心而论,窃以为是文属本刊近十余年所发“争鸣”类文章中最具“超文本”意蕴的。思摩数日,似觉引《易》之所言“振民育德,高尚其事,不事王侯,志可则也”作为一个颇具“张力”之评语还是比较适宜的。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猜你喜欢
张梅力作三性
充满情怀的新时代“三农”学术力作
巧用『三性』
广色域、高准度的全新4K力作 Epson爱普生|CH-TW8400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入门级王牌系列的全新力作 Sony(索尼)VPL-HW49
处事方法
叶贝文携全新版年度力作《你若不离》重回乐坛
中国台北象棋教育推广协会访问友谊赛2局孙慧淳先负张梅
代购的噩梦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