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分析
——来自2006~2007年我国审计市场的证据

2010-05-16 09:53杨继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专长审计师事务所

杨继飞

(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DeAngelo认为审计质量是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的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报告这些违规现象的联合概率。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的可能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技术能力,报告违规现象的可能性取决于其独立性。而审计师行业专长是体现注册会计师技术能力的主要方面,在审计独立性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够较好的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师行业专长较早引起了国外实务界的重视。1993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当时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率先按照行业服务线(industry service lines)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重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英国会计原则委员会(UKAPB)的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都强调了鉴别、指派和培养具有行业专长审计师的重要性。至1998年,“六大”会计公司均在其各自的网站上披露了其聚焦发展的行业。随着我国事务所之间竞争的加剧,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事务所都逐渐意识到审计师行业专长培养的重要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行业专门化知识,包括诸如竞争环境、供应商和客户关系、技术开发,以及该行业所适用的财务报告框架、法律、政治和管制环境等,以识别由此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市场绩效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审计收费是审计绩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主要的考察对象。根据波特(Porter)的竞争理论,发展行业专长可以看作是审计师为了创造持续性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差异化战略,行业专长表现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得到客户认可,从而取得溢价收入。因此,本文在以往审计收费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我国审计市场数据,验证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这对规范审计定价,遏制审计市场上“低价揽客”、“购买审计意见”等恶性竞争行为,从而形成有效市场结构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存在下述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审计师因为提供了专长审计而取得了收费溢价。Craswella等对澳大利亚审计市场上“八大”审计收费溢价的考察发现,行业专长审计师比非行业专长审计师多赚取了34%的溢价,而且品牌声誉获得了超过非“八大”的30%的溢价[1]。Mayhew等运用波特理论分析了审计机制安排,发现审计师有动机培育审计师专长以使其区别于竞争者,这种差异化战略能够使得审计师得到更高的收益[2]。另外,事务所规模、声誉和客户规模等特质会影响到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Defond等以香港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房地产行业,香港本地最大审计师KWTF占有最高份额,但比其他本地审计师的收费平均要低31%,并推断KWTF是通过低成本竞争方式成为专长审计师的[3]。第三种观点认为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almrose使用分行业数据,并将每个行业的审计份额占有率为前三名的审计师认定为专长审计师,但是没有发现审计收费与审计师行业专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4]。

在国内研究方面,蔡春等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并把此现象归因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体上独立性不高、易受行业内经济依赖度的负面影响以及行业专长发展程度较低[5]。李桂荣以沪深两市2005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发现与国外审计市场存在行业专长特征不同,我国审计市场中审计师行业专长特征并不明显,甚至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业专长[6]。王湘衡分析认为客户对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支付了更高的价格,但是其审计收费溢价只存在于自身属于行业领导者的地区,因而从侧面说明虽然行业专长得到了客户的认同,但范围并不广泛[7]。韩洪灵等认为行业专门化是一种相对于非行业专家审计师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审计市场细分为大客户和小客户市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虽然行业专门化事务所在大小客户市场上均能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在大客户市场上实施的是差异化战略,而在小客户市场上实施的是成本领先战略[8]。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并未取得一致意见,这可能是因为采用的数据不同以及样本所处的环境存在差异。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有明显的行业专长特征?审计师行业专长对审计收费是否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在借鉴以往审计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在控制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和事务所规模之后,采用我国2006~2007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虽然审计服务的最终结果是高度标准化和格式化的审计报告,但是从审计报告的形成和最终的效应来看,审计产品具有差异化特征。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存在,使得审计产品在形成阶段就具有了显著的差异性。从竞争策略看,事务所发展行业专长是为适应审计市场激烈竞争而采取差异化策略的必然结果[5]。因此行业专长审计师需要取得收费溢价,故提出假设1:行业专长审计师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

国内外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是对审计收费最强有力的一个解释变量。Simunic等在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中都选择了公司规模作为审计费用的解释变量[11]。一般来说,公司规模越大,审计收费越高,故提出假设2:规模较大公司会被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或者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高审计风险将会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支付高额诉讼费用和巨额赔偿,并会使其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本文主要从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存货占总资产比重、上市公司是否为ST公司三个方面来衡量审计风险。

应收账款越多,需要的函证越多,审计成本相应增加。应收账款越多,企业未来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增加,审计风险也会提高,审计费用也相应的增加。故提出假设3: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存货越多,进行监盘和计价测试需要投入的时间越多,相应的审计成本也会增加。另外,如果存货占总资产比率较大,则存货积压不能变现的可能性增加,资产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减小,因而公司经营风险增加,审计风险也会提高,审计费用也相应的增加。故提出假设4:存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越大,审计收费越高。

公司若为ST类型的公司,则审计师会承受来自管理当局关于会计、审计事项分歧的巨大压力,同时存在着由于管理当局经营失败而导致的诉讼风险。张铁铸通过比较2002年ST和PT类公司的审计费用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发现ST和PT类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较高。故提出假设5:ST类的公司比非ST类的公司将被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12]。

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与小规模事务所相比更加倾向于提供较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必然会获取一定的“溢价”收入。因此事务所规模越大,其审计费用越高。张铁铸研究发现在境内审计收费方面,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内其他的事务所之间存在分化的现象[12]。国内研究通常以“四大”和非“四大”作为区分事务所规模的标准,故提出假设6:“四大”比非“四大”将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为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在借鉴Simunic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如下模型[11]:

Fee=b0+b1MS+b2Size+b3Rec+b4Inv+b5ST+b6Big4+ε

其中:因变量Fee代表审计收费,以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国内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表示。解释变量MS代表审计师行业专长的替代变量——行业市场份额。模型中的Size、Rec、Inv、ST、Big4为控制变量。Size代表公司规模,以当年度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Rec代表期末总资产中应收账款的比重;Inv代表期末总资产中存货的比重;ST为虚拟变量,若当年为ST公司,则ST为1,否则为0;Big4为虚拟变量,若审计师为“四大”成员,则Big4为1,否则为0。

(三)样本来源和描述性统计

证监会在2001年12月24日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对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因此,本文采用2006年和2007年末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搜集审计费用和相关变量的数据,并采用以下原则对样本进行筛选:(1)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因此剔除金融类的上市公司;(2)剔除未单独披露国内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存在异常的样本公司。经过筛选,2006年和2007年收集到的样本数分别为1 076和1 070家。上市公司行业的分类标准采用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新),其中的制造业由于公司数量较多,采用二级行业分类,其他行业采用一级行业分类。样本所用数据取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并且与巨潮资讯网、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网站披露的上市公司数据相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计算2006年和2007年审计市场行业市场份额,其均值分别为4.13%和4.46%,远远低于国际上行业市场份额10%~20%的衡量标准,表明我国的审计师行业专长处于较低水平,具体参见表1。

(四)经验检验和结果分析

由2006年和2007年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可知,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解释变量、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38以下,故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现分别对2006年和2007年的数据进行OLS回归,得到表2所示的结果。

表2 OLS回归结果

由表2可知,模型的F统计量均通过了检验,调整的R2较高,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DW值接近于2,表明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VIF值均小于2,表明变量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由MS的系数显著为正,我们可知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1通过了验证。由此可见,一方面审计产品由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存在而具有了显著差异性,同时也获得了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优势;另一方面,行业专长的培养需要事务所人力、物力的投入,竞争优势的存在和资源的投入必然要求溢价收入。

公司规模这一控制变量始终在1%的水平下显著,验证了多数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研究的普遍结论,即公司规模是影响审计收费的决定性因素,假设2通过了检验。目前审计收费主要采用计时方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而公司规模决定了审计外勤工作量。审计风险的三个控制变量中除了是否为ST公司在两年中都显著以外,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以及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基本上都不显著,因而假设5通过了检验,而假设3和4没有通过检验。假设5通过检验说明审计师为承受来自管理当局关于会计、审计事项分歧产生的巨大压力以及由于承担上市公司经营失败而导致的诉讼风险而要求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假设3和4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审计师并未全面认识到存货和应收账款所蕴含的巨大审计风险。事务所规模在两年中都是显著的,因此假设6通过了检验。一般认为,“四大”比非“四大”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

四、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在借鉴传统的审计收费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审计师行业专长这一变量,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审计风险和事务所规模之后,利用2006年和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在我国审计师行业专长较低的情况下,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审计师行业专长对于规范审计定价行为,形成有效的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

首先,培育审计师行业专长,有利于形成寡占型的市场结构。在美国,审计行业被认为具有典型的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但中国审计市场从集中度来看仍然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如果从过度竞争损害事务所独立性的命题推断,“低价揽客”、“购买审计意见”等违规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过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基于审计师行业专长的产品差异化,是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由此产生的专长声誉机制,也能够有效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因而在细分市场形成行业领先者,建立有效的市场结构。

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在“做大做强”的战略中,事务所合并需要考虑是否在行业专长方面形成“强强”联合。《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中要求发展培育10家左右能够服务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跨国经营综合服务的国际化事务所。在事务所合并过程中,基于行业专长的合并,一方面审计师能够在行业背景知识、审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节省大量的成本,从而取得成本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审计师能够在专长行业建立或者巩固其领导者地位,有效提高审计市场中行业细分的集中度。

参考文献:

[1] Allen T.Craswella,Jere R.Francis,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297—322.

[2] Brian W.Mayhew,Michael S.Wilkins.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a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Fees Charged to Firms Going Public[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itice & Theory,2003,(23):33—52.

[3] Mark L.DeFond,Jere R.Francis,T.J.Wong.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00,(19):49—66.

[4] Palmrose.Audit Fees and Audior Size: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6,(24):98—110.

[5] 蔡春,等.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的检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7):41—47.

[6] 李桂荣.我国审计市场审计师行业专长现状研究——来自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136—140.

[7] 王湘衡.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影响审计收费吗?——来自于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外企业家,2009,(6):18—20.

[8] 韩洪灵,陈汉文.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专门化是一种有效的竞争战略吗?——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1):53—60.

[9] Stephen A.Zeff,Robert L.Fossum.An Analysis of Large Audit Client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67,(4):298—320.

[10] J.A.Yardley,N.L.Kauffman,T.D.Cairney,W.D.Albrecht.Supplier Behavior in the U.S.Audit Market[J].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1992,(11):151—184.

[11] Dan A.Simunic.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 161—190.

[12] 张铁铸.年报审计市场及会计师事务所收费行为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5):25—29.

猜你喜欢
专长审计师事务所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设计事务所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设计事务所 芬兰PES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奇货可居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2017 年度业务收入前100 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