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0-05-22 12:05陈莉萍房永锐于文凤王岩梅于美华
山东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异常者滴度心肌炎

陈莉萍,房永锐,于文凤,王岩梅,侯 健,于美华

(1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 255029;2淄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明显增多,且发病年龄逐渐提前,其除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可致肺外多系统损害,以心肌损害明显。为探讨小儿 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为其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264例 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9年 3月 ~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 MP感染患儿 264例,男 151例、女 113例,年龄 0.25~12(3.15±2.57)岁,病程 4~45(8.92±4.12)d。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气促、喘息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52例,支气管炎 75例,肺炎 137例;有肺外合并症 77例(除外心肌损害),主要累及消化道、血液、神经及泌尿系统;血清 MP抗体阳性。既往无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肝肾疾病、脑炎及肌肉疾病等。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抽取患儿入院次晨空腹静脉血,采用被动凝集法、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的试剂盒检测 MP抗体;MP抗体滴度≥1∶40为阳性。采用上海润达强生 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行心电图、血常规、ESR、C反应蛋白(CRP)等检查。

1.2.2 治疗方法 本组均静滴红霉素 20~30 mg/(kg◦d)、连用 7~14 d,或阿奇霉素 10 mg/(kg◦d)静滴 3 d、停 4 d,然后根据病情酌情治疗或改口服,疗程 14~45 d。对心肌损害或心肌炎患儿给予大剂量维生素 C、1,6-二磷酸果糖或磷酸肌酸、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营养心肌治疗;并发其他肺外表现者给予相应的对症及支持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激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组间率的比较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损害情况 根据 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不符合心肌炎标准、但有指标异常者诊断为心肌损害。本组治疗前心肌损害 65例(24.62%),心肌炎 8例,CK-MB升高 28例,心电图异常 45例。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38例,血清CK-MB恢复正常 15例,心电图复常者明显高于心肌酶复常者 (χ2=4.521,P=0.033)。心电图和(或)心肌酶异常者继续治疗,门诊随访 1个月内均恢复正常。

2.2 心肌损害与年龄、性别及季节的关系 本组MP感染患儿发生心肌损害与年龄、性别及发病季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

2.3 心肌损害与呼吸道感染部位、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肺外损害(除外心肌损害)的关系 见表1。

2.4 心肌损害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 心肌损害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SR及 CRP无相关性(P均 >0.05),与 MP抗体滴度、WBC分别呈正、负相关(P均 <0.05)。见表2。

3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的微生物,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重要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流行季节患病率达 30%~51%。廖斌等[2]研究显示,MP感染高峰发病年龄 5~15岁,近年呈明显低龄化趋势。本研究与此相符。MP感染后的肺外损害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基础上,肺外症状可出现在呼吸道症状前、后或同时,少数表现为肺外损害[3],心肌损害是最常见肺外损害。

表1 心肌损害与呼吸道感染部位、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肺外损害(除外心肌损害)的关系(例)

表2 心肌损害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关系(例)

研究表明,MP感染致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易误诊、漏诊,影响早期治疗。本研究显示,MP感染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 24.62%,与文献[4]报道的24.3%接近,且有症状者少见;本组有心悸、胸闷者仅 7例。据报道[5,6],心肌损害发生率与患儿体内MP-DNA滴度及体温有关,MP抗体稀释倍数越高,感染越重,越可能出现肺外病变。本研究发现,MP感染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肺外合并症(除心肌损害)、WBC、MP抗体滴度、住院时间有相关性。提示 MP感染患儿出现上述情况时易发生心肌损害。目前,对 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 MP血症直接侵害和免疫损伤有关。本研究中发现的两项相关因素(即发热程度及发热持续时间)均支持 MP血症直接侵害假说,另外三项[即肺外合并症(除心肌损害)、WBC、MP抗体滴度]倾向于免疫损伤假说,为 MP感染致心肌损害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提示 MP感染早期诊治很重要。本组治疗前心电图异常者明显多于心肌酶异常者,治疗后明显少于心肌酶异常者;随病情控制短期内心电图恢复正常,而心肌酶恢复较慢,表明心电图和心肌酶可作为 MP感染致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及病情转归的判定指标。对此类患儿早期诊断并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氧化剂及营养心肌药物,必要时加用免疫调节剂,预后良好。

总之,本研究认为 MP感染患儿出现高热、发热持续时间长、MP抗体滴度 >1∶80、WBC降低等危险因素时,应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检查,以便早期治疗,最大程度地减轻其心肌损害发生。

[1]全国小儿心肌炎、心肌病学术会议.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2):75-76.

[2]廖斌,曹玲,赵汉青,等.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病原学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2(3):190-196.

[3]Chen CJ,Juan CJ,Hsu ML,et al.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presenting as neutopenia,thrombocytopenia an acute hepatitis in a child[J].J Microbiol Immumol Infect,2004,37(2):128-130.

[4]吴秀孝,陶家平,安金斗.肺炎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 74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3):868-869.

[5]顾亚明,张冬玲.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 94例临床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1):72-73.

[6]米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及治疗[J].山东医药,2007,47(7):81-82.

猜你喜欢
异常者滴度心肌炎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糖代谢异常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抗核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检测的应用价值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
针灸治疗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研究
糖尿病患者如何筛查并发症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