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心肌梗死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0-05-22 12:05陈桂良
山东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心包炎老年性溶栓

陈桂良

(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广东高州 525200)

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逐渐升高,且以 6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因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低下,故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S)即是 AMI少见并发症,其发生率约 10%[1]。因 PS临床表现复杂,且老年人症状多不明显,故易误漏诊[2]。有研究[3]认为,PS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物的过敏反应。2004~2009年,我院收治老年性 PS患者 2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 21例均为我院内科门诊或住院老年性 PS患者,男 14例、女 7例,年龄 62~76岁。首次出现 AMI前有心脏病史 8例;首发 AMI至确诊 PS时间 4.2~20.1(13.2±7.4)周。

1.2 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①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例数及发生率。②心电图资料:统计患者初发 AMI及确诊 PS时的心肌梗死部位及发生率。③AMI治疗情况:比较患者初发 AMI时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及溶栓术的 PS发生率。④实验室检查:比较患者初发 AMI及确诊 PS时的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ESR、WBC、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及其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因部分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其与参考值的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 12例,咳嗽 10例,发热 9例,心音遥远、肺部罗音各 9例,心包、胸膜摩擦音分别为 7、8例。初诊时误诊为心包炎 7例,胸膜炎 5例,肺炎、肺结核及上呼吸道感染各 3例。

2.2 心电图资料 本组初发 AMI与确诊为 PS时的心肌梗死部位一致,其中前间壁 6例,前侧壁 3例,局限前壁、广泛前壁各 2例,下壁 4例,下间壁 2例,下侧壁、高侧壁各 1例。

2.3 AMI治疗情况 本组初发 AMI时接受 PCI治疗 9例,其中直接 PCI 2例,补救 PCI 4例,溶栓后PCI 3例;采用溶栓治疗 12例,其中尿激酶 6例,链激酶 4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例。与溶栓治疗后 PS发生率(57.1%)比较,PCI治疗后 PS发生率(42.9%)较低,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U=37.00,P=0.197)。

2.4 实验室检查 本组初发 AMI时及确诊 PS时的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PS于 1956年由 Dressler等发现并报道,随着血管再通、心肌缺血再灌注技术和药物的改进,其病死率明显降低。David[4]报道,由于 PS非常见 AMI并发症,临床医师对本病重视不够,故常致其漏诊误诊。该作者发现 PS患者多合并心包炎,尤其是前壁、右室后壁 AMI易在数周至数月出现 PS;因此认为 PS是一种自身免疫过程,对 AMI后有潜伏期、抗心脏抗体阳性、早期出现心包炎、细胞免疫指标明显改变,表明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激活补体者,应考虑PS。

表1 21例患者不同时间的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表1 21例患者不同时间的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检测时间 cTnT(μg/L)CK-MB(U/L) CRP(mg/L) ESR(mm/h) WBC(×109/L)EOS(×109/L)EOS比例(%)初发AMI时 0.61±0.24 13.12±4.62 25.52±9.36 26.61±15.83 12.54±4.72 0.07±0.01 0.25±0.07确诊PS时 0.09±0.07 4.81±2.92 13.65±4.25 18.75±12.62 9.37±3.93 0.37±0.21 4.26±3.12 P 0.002 0.021 0.015 0.027 0.034 0.000 0.000

目前,国内对 PS尚缺乏较大样本的系统研究。我们对 21例老年性 PS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AMI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临床资料、心电图资料、AMI治疗情况诊断 PS的敏感度不大,反映心肌坏死的 cTnT、CK-MB亦缺乏特异性;在实验室检测指标中,PS患者虽 CRP、ESR、WBC升高,但缺乏特异性;只有 EOS绝对值及其比例升高对 PS诊断有临床意义,其原因是 AMI时 EOS明显降低或消失,而 PS时其明显升高[5],若能排除其他引起 EOS升高的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寄生虫感染等,则可认为 EOS升高由 PS引起,此符合 PS为机体对心肌梗死坏死物过敏反应的观点。故笔者认为 EOS可作为 PS的相对特异性指标。

总之,本研究认为 PS易误诊为心包炎、胸膜炎,心电图表现以前间壁及下壁梗死多见,初发 AMI者行 PCI治疗后 PS发生率低于行溶栓治疗者,EOS绝对值及其比例升高对 PS诊断有临床意义。因本组例数较少,对PS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有待于深入探讨。

[1]何瑞利,程冠昌,洪岩,等.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误诊 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3):2553.

[2]王忠鑫.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误诊为胸膜炎[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852.

[3]Wessman DE,Stafford CM.The postcardiac injury syndrome: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outh Med J,2006,99(3):309-314.

[4]David H.Decreased recognition of the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Dressler)syndrome in the postinfarct setting:does it masquerade as idiopathic pericarditis following silent infarcts[J].Chest,2004,126(5):1410-1411.

[5]佟静.嗜酸细胞计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3):259-260.

猜你喜欢
心包炎老年性溶栓
急性心包炎1例
得了老年性骨质疏松怎么办?
18F-FDG PET/CT在心包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心脏磁共振在限制型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诊断的价值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