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反思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2010-05-25 02:09李燕婷吴青山林晓羽
海峡科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丰田贸易

陈 花 李燕婷 吴青山 林晓羽



从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反思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陈 花1李燕婷1吴青山2林晓羽3

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08级财务管理2班 2.福州大学至诚学院08级财务管理1班 3.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文章从分析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入手,解析丰田此次“召回门”事件倍受关注的原因,并重点探讨美国对此次事件的态度及对日本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进一步论述美国对其他国家采取的贸易保护行为及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最后,提出了世界各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

贸易保护 丰田召回 贸易摩擦

1 引言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贸易保护主义也日益扩散。而在金融危机下,美国经济受创严重,失业率也在上升。由于日本汽车行业特别是丰田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在2009年美国便针对丰田的“召回门”事件对其进行惩罚,隐性贸易保护主义初见端倪。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贸易会使要素丰裕者受益、要素稀缺者受损。要素稀缺者结成的利益集团必然会给政府施压以实行保护主义政策,但这并不能说明一国就应该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因为在分析任何问题时,都有它所存在的前提和局限性[1]。

本文通过对丰田汽车的“召回门”事件进行分析,从丰田召回前后的品牌影响力排名及销量来看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分析了美国采取贸易保护的原因及影响。

2 丰田召回门事件回顾

2009年8月28日,由于丰田汽车突然加速问题,使得美国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马克·塞勒及其家人驾驶雷克萨斯ES350遭遇事故。而正是从这一起事件之后,丰田美国公司开始发起召回,第一次被召回的430万辆汽车开始处置脚垫隐患。在脚垫危机处于白热化阶段时,丰田汽车美国公司发起第二次召回,涉入其中的230万辆汽车发现了油门踏板设计问题。第三次的110万辆召回,是第二次召回的延续。再次之后,丰田汽车发起全球范围内的召回。

3 丰田召回门事件分析

3.1 内因:丰田出现危机,管理层缺乏危机意识,面对危机时处理不当

从图1可以看出,在丰田召回事件发生后,其品牌影响力由召回前的第一名下降到召回后的第五名。日系汽车对于消费者的品牌影响力下降,此消彼长。根据贝叶思咨询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如图2),召回事件使有六成左右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将丰田列为考虑对象,但是召回事件发生后,有四成消费者表示不再考虑购买丰田汽车。丰田召回事件使其自身品牌影响力降低的同时,其销量也急剧下降。由此必须分析丰田发生此次危机的原因。

数据来源:网易财经2010-3-16

数据来源:网易财经 2010-3-16

被誉为“全球最强”的丰田汽车,不仅是品质大国日本引以为傲的全球性企业,丰田几乎就是稳健的代名词。然而这次大量召回事件的确缘于丰田北美工厂使用的刹车板等零部件的缺陷。丰田在面对2009年秋天北美市场的丰田汽车问题、节能汽车Prius的刹车不灵等一系列问题时,管理层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也没有及时地向媒体公众解释。这种缓慢的应对使其长期建立起来的“安全的丰田”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更让各种媒体有了发挥的空间,加速了对丰田的舆论批判。后来发生的大量召回事件暴露了它亟需解决的问题:成功实现全球性扩张后如何贯彻自身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渗透已有的品质管理体制,并建立统一的危机管理体制。这些原因都是导致丰田危机的内部原因,一般人看到的都是丰田的问题,但很少会有人去思考丰田召回门事件的出现为什么会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3.2 外因:主要是美国的贸易保护壁垒

英国卡迪夫汽车工业中心的皮特·威尔斯说:“在汽车行业,召回是极其普遍的事情,但往往很少引起公众关注。”[2]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丰田“召回门”算是召回汽车不太严重的一次,然而美国却在此大做文章,对丰田处以超过1640万美元的巨额罚单,这将刷新2004年创下的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00万美元的最大民事处罚金额纪录。因此我们必须思考美国夸大丰田事件,美国媒体穷追猛打丰田的用意何在。美国在“召回门”发生之后的举动实际上是“落井下石”,而背后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媒体指出,通过此番打击,丰田可能在美国市场上一蹶不振,而美国汽车业更是可以借此“打一个翻身仗”。因此美国国会及政府如此重视这次事件的背后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在左右。

表1 世界十大召回事件

数据来源:http://news.66163.com/2010-03-17/402159.shtml

其实,美国对丰田的打击是早已预谋好的。福特早已物色好人选——比勒,并进行专业的培养。在2003年比勒被礼聘加盟丰田,在三年里代理丰田应战中,比勒便着手开始搜集,发现300起翻车事故的相关数据,在获得丰田美国公司认可的情况下已被销毁。而他掌握到了足够的证据,至少会让丰田过去十年里的官司可能都要翻案。可他并不急于借此要挟丰田,福特在等待时机,最终在2009年,福特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给丰田布下狙击圈,对丰田进行诉讼。

4 美国对日本采取贸易保护壁垒的原因

早先的丰田汽车就出现了质量问题,但是当时丰田企业没有重视,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也没有去关注它。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经济面临着萧条,政府想要拉动经济的发展。例如20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除了福特汽车,通用和克莱斯特都申请了破产保护。美国汽车之都底特律也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09年全球最悲惨的城市。而 2009年7月,日本主要8家汽车生产厂家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6.6%的历史最高纪录,首次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厂商。美国政府这次对丰田“决不姑息,彻查到底”的态度,一方面当然是从保护美国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也是美国希望借此来挽救其奄奄一息的汽车工业。

表2 2010年1~4月福特、通用、丰田在美国市场的销量

数据来源:

1月份数据:2010—02—03 世华财讯;

2月份数据:2010—03—03汽车影音数码港;

3月份数据:2010—04—02 中国新闻网;

4月份数据:福特:2010—05—04财讯财经;

丰田:2010-05-05 中华工商时报;

通用:2010-05-03 外汇网。

从表2的汽车销量数据来看,从1月份到3月份,福特与通用汽车销售量上都呈现上涨趋势,与2009年相比,同比增长幅度也较明显。而丰田在2010年1月份到2月份,汽车销量呈现下降趋势,2月份的销量与2009年的同比增长却呈现出负数。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下,美国的汽车销量有所回升,日本企业的汽车销量却并不乐观。同时,在几乎所有重要的美国媒体上,都可以看到丰田召回的大幅报道,比如一些受害者更以亲身体验,痛诉驾驶丰田的惊魂时刻,以及对丰田“迟钝”、“傲慢”、“故意误导”的批评。这些报道加剧了美国民众对丰田的不信任感,导致丰田在美销售大幅下滑。实质上助长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以此促进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下,汽车工业对于整个美国经济的复苏起着无可厚非的作用。但是在汽车行业中,日本汽车企业的实力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因此美国政府在对待丰田事件上持以坚决的态度,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5 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

凯恩斯在其著名论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出,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一国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但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这只是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的手段[3]。萨缪尔森经过严密的论证指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不是贸易保护,创造就业机会[1]。可见,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美发展并非是有利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加剧贸易摩擦,造成世界贸易额的急剧下降,损害消费者和产业利益,而且会使世界各国陷入不信任的怪圈,大大延缓经济全球化进程,甚至会破坏已经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格局。

5.1 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

对于美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从1955年至今,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改变,纺织品、钢铁、彩电、半导体……都曾经担当过两国贸易摩擦导火索的角色。而在召回事件之前,仅丰田一家汽车产品的市场份额便接近了20%这一临界点,对美国经济和汽车产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在金融危机下,美国政府面临本国人口的就业压力,郎咸平教授曾多次谈到,“美国的失业率非常严重,真实数字接近19%,美国汽车产业存在300万人的失业”[4]。为振兴国内经济,美国自然优先扶持汽车产业。但面对200万人就业这个困难的任务,美国政府却想通过对丰田进行打压,来促使本国的就业率得以回升,正如著名学者郎咸平所指出:美国政府有一个“通过对丰田进行打压、提升和保护三大汽车公司、进而兑现200万人就业承诺的如意算盘。”[4]然而,市场的反应却让美国失望。自丰田的“召回门”事件之后,按照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在美国,丰田事件被普遍描绘为“一家以产品质量为骄傲的汽车巨头正在遭遇一次难堪的挫折”[5]。虽然丰田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呈下降趋势,但这种情况并没有长时间地持续下去,在2010年3月到4月,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见,美国更多的公民并没有憎恨丰田汽车。这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提醒了美国,打压竞争对手、回避自身的实质性问题,决不能最终实现保护本国汽车企业、扭转贸易逆差、解决经济发展中全部问题的目的。

现在美国的种种贸易保护行为,使日本民众反美的情绪高涨。他们认为,日本在美国眼里完全没有发言权;日元汇价任由美国操控;无条件购买美国有问题牛肉;不得抛售因贸易顺差而购买美债券[6]。日本人开始反美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冲突,最终两国都没受益。

5.2 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引起全球各国的不满及对美国与全球经济的危害

美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要求别国为其出口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动辄通过条款实行贸易保护。美国不仅对日本实行贸易保护,也对其他的一些国家也实行了贸易保护。而从最近世界主要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纠纷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贸易保护主义说“不”。一些国家不仅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并且还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波音公司和欧洲飞机制造商在价值高达400亿美元的空中加油机竞标问题上,由于美国国防部偏袒美国波音公司,使英法德三国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表示不满。此外,萨科齐定于3月底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计划可能会因欧洲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声讨而蒙上阴影。萨科齐谴责说,“美国这样对待欧洲盟友的做法是不当的,作为世界大国的美国这样行事是不恰当的”[7]。在亚洲,除了中国之外,印度近日也表达了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批评。美国和印度政府签署一项旨在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阿南德·夏尔马指出,“对于美国对印度出口方面的控制,我们有担忧。我们很清楚,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或行动将适得其反”[8]。3月初,巴西政府开始对美国进行反击,宣布了一份对美制裁商品清单,涉及102种商品;公布了针对美国的21种知识产权类报复清单,主要包括药品、农药、书籍和电影等。若美国不断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将会使世界各国、各经济体数十年来努力推动的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成果毁于一旦,并导致全球贸易局面失控,世界贸易萎缩,反而会加重全球经济危机。范德赫芬认为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持这种立场是不明智的。“美国是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的国家,不能只取不予,美国人可以在本国制造(自由贸易)藩篱,但是到时候,其他国家也会这样做”[8]。

5.3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

表3显示,美国正在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企图通过实行贸易保护将中国产品排挤出美国市场,从而促进本国相关行业的发展,使萧条的经济得到复苏。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一直与美国存有贸易上的摩擦,在全球经济蒙上金融海啸的阴影后这种摩擦开始快速升级,貌似中国很多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一下子都发生了问题。近期,美国还不断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在中国强硬的态度下,在中国对美国核问题行动的配合下,美国的指责又无声无息了。

6 各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据著名民间贸易研究机构Global Trade Alert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初的1年期间,世界各国采取了300多项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措施累积项目从2009年7月的85项增至10月的192项,12月急剧增至297项[9]。虽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越来越多,但各国领导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都还是明朗的。在近日举行的达沃斯全球经济论坛上,各国领导人一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英国首相布朗在会上表示,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在这方面,各国不应从已作的承诺中倒退。中国也采取各种措施来面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就如我国商务部出台的2009年“1号文件”,放宽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批权,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发放进口许可证。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沈骥如指出:全球各经济体应该旗帜鲜明、言行一致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杜绝在这个问题上的双重标准[10]。全面、准确地实施世贸组织条款,积极推动多哈回合新一轮贸易自由化谈判早日达成协议。各国政府应继续推行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通过扩大内需来保持、稳固和强化经济回升势头。

7 结语

美国贸易保护是不理智的行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提升净出口需求,但在个人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对消费需求起着反作用。这对美国经济发展不利。事实上,美国的个人收入不是不变,而是下降趋势严重。所以贸易条件的改善,反而对美国经济造成反向作用。与美国个人收入相连紧密的贫穷与就业率,已经大大敲响了警钟。从2006年开始,美国的贫穷人数开始增多,一反以前减少的趋势,从2005年的21.05%上升到2006年的21.22%,到2007年变为21.59%。仅仅从数据看来,在危机初期贫困人数尚在增加。而就业上,2009年4月美国失业率创下8.9%,为1983年9月以来最高,自美国经济衰退以来已累计失业人数达到570万人。

美国经济应该是在贸易自由化前提下发展而不是依靠贸易保护。只有经济发展,就业问题和个人收入问题才会解决。因此,企图通过贸易保护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会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

[1]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 王亚宏.英国人宽容对待丰田召回事件[EB/OL].新华网,2010-03-04.

[3] 凯恩斯.宋韵声,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 郎咸平解读丰田召回:如意算盘在200万就业机会[EB/OL].中国财经网,2010-04-23.

[5] 从朗咸平的“丰田视角”看“美式狙击”[EB/OL].腾讯新闻,2010-04-13.

[6] 日本反美火山喷发[EB/OL].中新网,2010-04-28.

[7]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裁员要裁外国人[EB/OL].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9-02-03.

[8] 全球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说“不”中国握有利器[EB/OL].新华网,2010-03-26.

[9] 贸易保护壁垒[EB/OL]. KBS wold. 2009-12-28.

[10]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波澜再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03-16.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丰田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TOYOTA 丰田皇冠 CROWN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WTO规则的缺陷和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要旨
贸易统计
简单的快乐 试驾一汽丰田威驰FS 1.5L锋驰版
丰田威驰FS
贸易统计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