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草的挥发油成分研究

2010-05-30 06:44初洪波赫玉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银线不饱和挥发油

初洪波,张 玲,张 瑜,赫玉芳

(吉林天药现代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12)

银线草是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 (Chloranthus japonicus Sieb)的干燥全草,又名鬼督邮 (《本草经集注》)、独摇草 (《唐本草》)和四块瓦 (《广西中药志》)[1]。其味辛、苦,性温,有毒,功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活血消肿[2]。银线草的天然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甘肃等省份。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CO2作为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具有操作温度低、分离效率高,无毒、无溶剂残留、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3-7]。本文首次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银线草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银线草全草经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严仲凯研究员鉴定为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C.japonicus)的干燥全草;HA221-50-06型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HP6890A-5973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科技有限公司);He(纯度99.999%),CO2(纯度99.9%)均由长春市光机气体有限公司提供;乙醚,乙酸乙酯(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2 方法

2.1 挥发油的制备 银线草药材粉(通过20目筛)200 g,加入萃取釜,先静态萃取30 min,后动态萃取90 min,从出口阀接物料,获得萃取物,萃取条件见表1。

表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条件

2.2 GC-MS分析测试条件[8]美国HP6890A-5973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仪,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HP-1(30 m×0.25 mm,0.25 μ 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高纯氦气,载气流量1.0 mL/min;进样口温度280℃;分流比50∶1;升温程序:起始柱温60℃,维持3 min,再以6℃/min升温至300℃;离子源为EI源,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80℃;连接杆温度200℃;电离电压70 eV;发射电流34.6A;扫描范围m/z 20~500,扫描速度2000 amu/s。

2.3 供试样品的制备 超临界萃取所得的总挥发油粗品,用10倍量的水稀释,用相同体积的乙醚萃取5次,合并乙醚液,无水硫酸钠脱水,低温挥干乙醚,得到淡黄色透明油状物,4℃密封保存备用。取少量挥发油提取物,用乙酸乙酯溶解,过0.45 μ m滤膜得供试品。

2.4 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挥发油供试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通过G170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检索NIST98谱图库,并分别与八峰索引及EPA/NIH质谱图集的标准谱图进行对照、复合,再结合有关文献进行人工谱图解析,确定挥发油中的各个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分别求得各化学成分在银线草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3 结果

对银线草挥发油的GC-MS分析,测得挥发油气相色谱共有62个峰,总离子色谱图,共鉴定出34个化合物,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合物相对含量,已鉴定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81.38%,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见表2。

表2 银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

4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银线草挥发油化学成分以亚油酸(相对含量为 30.490%),十六烷酸(19.096%),γ-谷甾醇(7.086%),9,12,15-十八碳三烯-1-醇(4.605%),反油酸(3.028%)为主,占总挥发油成分的64.31%。在检测的化合物中,醇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16.33%,酸类化合物占 54.31%,酯类化合物占6.59%。经文献检索,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银线草所含亚油酸、反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银线草挥发油成分含量的33.52%。现代研究认为,不饱和脂肪酸通过与肿瘤细胞膜结合,使肿瘤细胞膜上的脂肪酸组成发生改变,破坏了肿瘤细胞膜结构,以致肿瘤细胞完全崩解;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来发挥免疫功能。所以,在抗肿瘤治疗时,不饱和脂肪酸除了杀伤肿瘤细胞外,还能使病人的免疫功能不受影响[9]。其中,亚油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两种脂肪酸之一,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体内多余的胆固醇分解为胆酸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提高血管壁的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银线草挥发油中还含有部分微量物质,其生理功能亦是不容忽视。如榄香烯是非细胞毒性的广谱抗癌物质,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腹腔积液[10];而花生酸产生的血栓素A2则具有极强的收缩血管和血小板聚集作用[11]。

总之,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医疗保健方面考虑,银线草挥发油成分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银线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1]冉先德.中华药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1736-1737.

[2]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78-1979.

[3]萧效良,甘海涛,戚东林.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J].化工进展,2001,20(5):7-9.

[4]武星,严铭铭,刘琬晖,等.超临界提取东北刺人参挥发性成分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28-29.

[5]曹东东,徐雅娟,徐东铭,等.CO2超临界萃取漆大姑活性成分最佳工艺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31-32.

[6]葛云初,黎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09,24(5):279-282.

[7]吴秀华,钟鸣.GC-MS法对比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佩兰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J].中国药房,2009,20(24):1888-1890.

[8]李怀林,杨晓虹,李刚,等.长白山水杨梅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2):31-32.

[9]Gill I,Valivety R.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artⅠ:occurrence,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pplication[J] .Trends Biotechnol,1997,15(10):401-409.

[10]陈春美,杨卫忠,王春华,等.榄香烯对人脑胶质瘤 U251/AD M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4):601-603.

[11]Suchner U,Senftleben U.Immune modulation b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during nutritional therapy:interactions with synthesis and effects of eicosanoids[J].Infusionsther Transfusionsmed,1994,21(3):167-182.

猜你喜欢
银线不饱和挥发油
起风了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连翘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小蜗牛
银线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竹zhú 笋sǔn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超声波促进合成新型吡咯α,β-不饱和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