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解酒毒化瘀散结法治疗酒精性肝病体会

2010-05-30 06:44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茵陈蒿利胆主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六科,吉林长春130021)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中毒性肝损害,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AH)及酒精性肝硬化(ALC)。酒精性肝病在中医古文献中无确切病名记载,在各文献中以“酒疸”“胁痛”“伤酒”“酒癖”“酒胀”“酒臌”等病名称之。酒精性肝病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度;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改善已存在的继发性营养不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2]。其中包括:戒酒、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己酮可可碱、丙基硫氧嘧啶、抗氧化剂等治疗[3-9]。目前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在治疗方法上,通常以化湿 、健脾 、疏肝、和胃、清热 、化瘀为主 ,并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共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①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约合酒精量≥40 g/d,女性略低;或2周内有暴饮史;②禁酒后血清ALT和AST明显下降,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即在2倍正常上限值(ULN)以下。如禁酒前ALT和AST<2.5 ULN者则禁酒后应降至1.25 ULN以下;③下列2项中至少1项阳性:禁酒后肿大的肝脏1周内明显缩小,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禁酒后GGT活性明显下降,4周后降至1.5 ULN以下,或小于禁酒前40%;④除外病毒感染、代谢异常和药物等引起的肝损伤。由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较为常见,因此,在诊断上应考虑区分单纯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合并HBV、HCV等病毒感染。(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湿热蕴脾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脘腹胀闷,口渴少饮,食少纳呆,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腻。次症:肢体沉重,身热不扬或汗出不解,腹胀满,恶心欲吐,身目发黄色鲜明,脉濡数。湿热蕴脾证主症3项(舌象必备);或主症2项(舌象必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3)B超病情分级标准为轻度、中度、中度。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分析,疗效比较应用 Ridit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点;同时口服清热祛痰化瘀汤。方药:枳子15 g,垂盆草 15 g,丹参 15 g,葛花 15 g,川芎 15 g,柴胡 15 g,茯苓 30 g,生山楂50 g,茵陈15 g,五味子10 g。上药加水400 mL,武火煮沸,文火煎煮30min,取汁100 mL,早晚空腹温服 ,日 1 剂 。

2.2 对照组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中,每日1次静点。均4周为1个疗程。

3 结果

3.1 两组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3.2 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例

表2 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4 32.68±3.15 22.34±2.16##对照组 24 33.48±3.02 24.56±2.48##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长期大量饮酒者不断增加,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目前己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因此ALD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中越来越值得重视的课题,故对其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入探讨。目前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并未完全意识到酒精性肝损害的危害,因此,也就决定了本病的治疗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中药复方还是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肝脏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方中枳子、葛花为君。枳子甘酸,平 ,能解酒毒,葛花甘、凉,解酒醒脾。二药合用,酸甘解酒,清解酒毒;柴胡、茵陈蒿、郁金、决明子、五味子疏肝利胆为臣,茵陈蒿苦辛,凉,入肝、脾、膀胱经,茵陈蒿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药,现代研究表明,茵陈蒿有明显的利胆作用,柴胡,苦,凉,现代药理研究,柴胡对肝脏的影响体现在保护及改善肝功能,对酒精引起的肝功能障碍亦有效,同时有明确的利胆作用,郁金,辛苦,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决明子,苦甘,凉,清利肝胆,解酒毒,五味子,温、酸,清热解酒,疏肝利胆;山楂、川芎活血化瘀为佐药。本方组合,共起清解酒毒,化瘀散结之功效。通过临床观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对酒精性肝病治疗的优势,同时亦为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

[1]庄辉.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M]//江正辉,王泰龄.酒精性肝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663.

[2]万远太.酒精性肝炎的药物治疗现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193-196.

[3]Maker JJ.Alcoholic liver disease.In;Feldman M,Schatschmidt BF,Sleisenger MH >eds.Sleisenger and Fordtraxt’s Gasim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Philadelphia;W.B.Sounders Company,1998:1199-1214.

[4]Alpcrs DH,Sabesin SM,White HM.Fatty liver;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In:ScJriff FR,Sorrell MF,Madylrey WC.Fads.Schiff’,Deseaseb of the Liver.8th ed.Philadelphia:1apphcon-Raven.1999:825-855.

猜你喜欢
茵陈蒿利胆主症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讨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作用机制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茵陈蒿汤煎煮工艺的优化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利胆退黄夸茵陈
茵陈蒿汤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