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

2010-06-07 09:43王淑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5期
关键词:淋巴结核淋巴结炎病史

王淑媛

临沂罗庄中心医院(276017)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小儿急腹症,早期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超声设备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高分辨率超声的广泛应用,使得肠系膜淋巴结能够清晰显示出来,给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现将临沂罗庄中心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105例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105例腹痛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男5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岁(1.5~1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部分患者伴有腹泻、发热。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 GE LOGIQ 5 PRO,探头频率7~12Hz。超声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先用4.0MHz腹部探头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做常规超声检查。再用高频超声探头,适当加压法对右下腹,脐周乃至盆腔做纵、横、斜切面较大范围探测,观察并记录淋巴结位置、大小、形态、长短轴比值(L/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淋巴结内进入的血流情况。

2 结 果

在所有病例中,有95例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晰,髓质回声略强,L/S>2,淋巴结多成簇存在,彼此无融合现象,淋巴结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肠系膜淋巴结分布以右侧腹为主占71%,脐周及左侧腹占29%。在以上病例中,有5例为肠套叠。其中2例显示淋巴结肿大,8例为化脓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其中6例显示淋巴结肿大,有5例为肠道蛔虫,均未见肿大淋巴结。

3 讨 论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淋巴结核等疾病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Brennemann于1921年首选报道,所以又被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发病原因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大肠区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毒感染者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充血,但培养为阴性。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及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内可分离出沙门菌。传统方法诊断本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确诊率不高,超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本病的确诊率,目前公认的确诊标准为纵径>5mm,纵横比>2mm,有2个以上淋巴结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2],结合超声及临床表现可准确作出诊断。其主要依据:①超声检查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②间歇性不定位腹痛病史,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多位于右下腹及脐部,解痉挛物不能缓解。③CDFI显示淋巴结内血流明显增多,除此之外还需与阑尾炎、淋巴结核、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3.1 急性阑尾炎

二者症状相似,但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情较轻,起病较缓慢。典型阑尾炎患儿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及反跳痛,并有腹肌紧张。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对于二者鉴别,快捷方便无创性的超声检查可发挥其优势[3]。

图1 大小 2.2cm×1.0cm

3.2 淋巴结核

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结内可见钙化灶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回声,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不难作出诊断,此病现已不多见。

3.3 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也可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脾大,检查异形淋巴细胞、冷凝集素、EB病毒效价等有利于诊断。

3.4 淋巴瘤

局部或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常伴脾大[4],超声表现为腹腔大血管周围串珠样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大可达5cm以上,常呈融合状,可累及多器官,浅表淋巴结活检可确诊,淋巴结L/S值通常<2。

3.5 肠套叠

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肠壁水肿、渗出,其周围淋巴结反应性肿胀,结合病史辅以超声检查,不难诊断。

据报道,淋巴结L/S=2可作为区分良恶性淋巴结的标准,若<1.5其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特异性更高(图1),本报道结果中L/S≥2,因此对于超声发现肿大淋巴结L/S<2,应首先排除其原发病因,以免耽误诊治,总之,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指导作用。是临床进行诊断的必要及首选检查手段。结合化验、放射检查等,必要时做穿刺活检,可将这类疾病区分开,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及时进行治疗。

[1]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17.

[2] 孙彬,陶静,初洪刚,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因病理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681.

[3] 姜忠强,刘庆华,冯立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11):852.

[4] 余亚雄,应大明.小儿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7.

猜你喜欢
淋巴结核淋巴结炎病史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淋巴结核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颈部溃疡型淋巴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观察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淋巴结核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