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食剂影响乌鳢膨化饲料适口性的研究

2010-06-07 10:32董书阁郭连鹏张奎璇孟祥峰
饲料工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乌鳢肌醇甜菜碱

董书阁 郭连鹏 张奎璇 孟祥峰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俗称乌鱼、黑鱼、火头等,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分布于我国南北水域。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不仅肉味鲜美,而且有去淤生新、生肌补血、滋补调养、利尿祛风、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因此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使用膨化饲料比鲜活饵料饲喂乌鳢生长速度慢的问题已成为乌鳢环保、经济、可持续、规模化养殖的瓶颈。本文考察并比较多种诱食剂的作用效果,提高乌鳢对膨化饲料的摄食速度和摄食量,突破乌鳢饲喂膨化饲料与鲜活饵料生长速度的差异瓶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试验用鱼由滨州华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育苗场提供,体长5~6 cm,性别不限。试验用鱼均体质健壮、健康无伤,规格整齐。

1.2 试验饲料及诱食剂

基础饲料配方见表1,其中增加面粉是为了增加其黏度,使饲料成为团状,在水中不宜散落。诱食剂分别为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鱼溶肽蛋白、蛋氨酸、甜菜碱、乌贼膏、醋酸镁、卵磷脂、稀土、肌醇、大蒜素等。

表1 基础饲料配方

对照组为基础饲料;试验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用诱食剂替换等量鱼粉制成。

1.3 试验用鱼的驯化

试验用鱼置于水槽中驯化2周,使其改食人工配合饲料(不含任何摄饵促进物质),并将饲料做成食物球,悬挂于水族箱中,并让鱼养成咬啄食物球的习惯,从而形成对试球的条件反射,为下一步进行生理二道仪记录和人工观察做准备。

1.4 试验方法

共进行2个试验。试验一考察10种诱食剂共30个水平对乌鳢的诱食效果;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筛选出数种诱食剂复合用于乌鳢的诱食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为二道生理记录仪法和摄食量比较法。

1.4.1 二道生理记录仪法

乌鳢的诱食试验采用二道生理记录仪法。参考吕光俊(2001)文献的试验装置,试验水槽为70 cm×50 cm×45 cm的塑料箱,水深25 cm。将试验饲料(添加诱食剂)和对照组饲料(不添加诱食剂)分别挂于两根铁丝的一端,浸入水槽中;另一端悬挂于支架上,并连接在与二道生理仪连接的换能器上,诱使试验鱼啄食。30 s后同时开动二道生理记录仪(灵敏度0.05,滤波置于OFF,时间常数为2 s,走纸速度50 mm/min)。试验鱼咬食团状饲料时带动换能器,以记录下的系列滤波峰来表示乌鳢的咬食次数,5 min后停止。每个水箱中5尾鱼,所有试验于12 h后重复1次。

1.4.2 摄食量比较法

驯化后的鱼置于水族箱中,每箱20尾,放入相同数量的饲料(试验组含有诱食剂,对照组不含诱食剂),1 h后计算摄入的饲料量,以相对摄食量来表示。

1.5 数据处理

摄食次数试验的数据是以波峰值大于4 mm并结合波形来判断是否为有效咬食,统计出有效咬食次数,按对照组与试验组咬食次数占总咬食次数的百分比换算,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见表2、图1)

表2 不同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

图1 不同诱食剂试验组与对照组咬食率之差

由表2及图1可知,在饲料中添加0.075%DMPT、0.1%鱼溶肽蛋白、4%~5%甜菜碱、0.05%~0.1%肌醇有着明显的诱食促进作用。

2.2 复合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

通过正交试验方法,比较在试验一基础上筛选出诱食剂的差量复合添加诱食效果。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见表3。

表3 试验因子及水平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对照组为未加诱食剂的配合饲料,以相对摄食量为试验指标。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正交试验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DMPT的最适添加量为0.075%,鱼溶肽蛋白的最适添加量为0.12%,甜菜碱最适添加量为5.5%,肌醇的最适添加量为0.1%。通过二道生理记录仪法测定与对照组(不添加诱食剂)咬食率的比例为70.32%:29.68%。

3 讨论

3.1 DMPT的诱食效果

DMPT对各种海、淡水鱼类和虾的生长、摄食和抗逆性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养殖产品的肉质,使淡水品种体现海产风味,从而提高淡水品种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DMPT对卿、鲤的摄食行为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本试验表明DMPT对乌鳢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是一种值得在水产饲料中推广的高效诱食剂。

3.2 鱼溶肽蛋白的诱食效果

研究表明,添加鱼溶肽蛋白能提高异育银鲫和奥尼罗非鱼的诱食效果。本试验表明,在乌鳢饲料中添加鱼溶肽蛋白能提高饲料的诱食效果。

3.3 甜菜碱的诱食效果

甜菜碱是一种季铵型生物碱,其化学名称为甘氨酸三甲基内盐。它可以作为一种诱食剂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鱼类的采食量。另外,甜菜碱作为甲基供体,在动物的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的促生长添加剂,被广泛的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试验发现,甜菜碱能明显促进鲤鱼摄食、增重和降低饵料系数。甜菜碱不论是固体或液体形式,对鲫鱼均有一定的诱食活性。

3.4 肌醇的诱食效果

菲律宾科研人员在鳟鱼、鲤鱼和鳗鱼等鱼类饲料中添加肌醇,不仅可明显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而且可有效防止鱼类最常见肌醇缺乏症的发生。本研究表明,在乌鳢饲料中添加肌醇也能显著提高诱食效果。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075%DMPT、0.12%鱼溶肽蛋白、5.5%甜菜碱、0.1%肌醇能显著提高乌鳢饲料的诱食性,增大乌鳢的摄食量。

[1]李生武.乌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1999(5):28-31.

[2]陈芳,杨代勤.月鳢和乌鳢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J].水产科学,1999,18(5):6-7.

[3]聂国兴,李爱军,乔志刚,等.乌鳢营养需要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2,22(1):8-9.

[4]吕光俊.几种氨基酸对加州鲈鱼幼鱼趋向行为影响的观察与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142-145.

[5]中岛谦二,孙桂清.添加摄饵引诱物DMPT对海水鱼生长的影响[J].河北渔业,1992(2):17-19.

[6]李星星,冷向军,李小勤,等.不同诱食剂对异育银鲫、奥尼罗非鱼作用效果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6(11):37-39.

[7]高峰.几种促生长添加剂在水产中的应用[J].吉林畜牧兽医,2002(12):7-9.

[8]闫有利,邱春刚.甜菜碱及其盐酸盐用作鲤鱼饲料添加剂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1994,13(4):13.

[9]林仕梅,罗莉.四种物质对草鱼、鲫鱼、泥鳅诱食活性的研究[J].畜禽业,2000(3):28-29.

猜你喜欢
乌鳢肌醇甜菜碱
乌鳢池塘网箱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低蛋白质日粮添加植酸酶和肌醇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微生物法生产肌醇研究进展
磺基甜菜碱的研究进展及在洗护用品中的应用
大豆磷脂酰肌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La(Ⅲ)、Nd(Ⅲ)与甜菜碱类衍生物形成的包含(H2O)6分子簇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