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效果

2010-06-13 03:05郭艳平杨清成张向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显著性针刺

郭艳平 杨清成 张向东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研究按照循证医学思路进一步探讨针刺、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致残率等方面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7-07—12在我院住院的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平均分为4组,均有一侧偏瘫症状,男58例,女62例,年龄36~80岁,平均(62.80±9.81)岁,4组间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别(P>0.05)。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

1.2 研究方法 采用系列编号、不透光、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治疗方案,等分4组:对照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4组均同时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脑循环脑代谢等基础药物治疗,予血塞通0.5 g+0.9%NS 250 ml静滴,1次/d,10 d一疗程,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口服,1次/d。在患者急性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继续加重48 h后,开始积极进行早期康复及针刺治疗,临床采用的针刺手法为改良的醒脑开窍针法。康复运动组,主要采用Bobath疗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定(Barthel Index,BI),于入组时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2 结果

2.1 各组间治疗1个月的疗效比较 4组患者1月时临床疗效比较,4组临床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分别为50.00%、60.71%、67.86%、78.57%。4组之间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29.21,P<0.05。见表1。

表1 4组治疗1个月的疗效比较

2.2 各组间3月时与6月时Barthel指数(BI)的前后比较在3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显著性差异最明显(P<0.01),但针刺组与康复组二者直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62);在6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针刺加康复组显著性差异最明显(P=0.001),针刺组,康复组分别与针刺加康复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49和0.042),但针刺组与康复组二者直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03)。见表2。

表2 各组间3月时与6月时Barthel指数(BI)的比较

2.3 4种不同疗法治疗3个月、6个月时Barthel指数(BI)增加值变化的统计学意义 对4种不同疗法治疗3个月、6个月时Barthel指数增加值进行方差分析,F=0.878,P=0.351>0.05,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针刺与康复的远期治疗效果不具有交互作用。

3 讨论

3.1 针刺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急性脑卒中后出现脑休克期,此后神经反射功能逐渐恢复以至亢进,进入痉挛期。针刺通过刺激拮抗肌上的穴位,改善肌张力,促进肌力恢复,诱发软弱无力肌肉收缩,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缓解肌肉痉挛,抑制异常痉挛模式。本研究在患者急性发病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继续加重48 h后开始针刺治疗,3月、6月Barthel指数(BI)评分,针刺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早期针刺治疗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作用。

3.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 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过去认为康复是“后疗法”,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康复治疗介入得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不再进展,48 h后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1]。急性期或早期康复可以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组织的重建后代偿[2],可降低神经功能的残疾程度。此外,早期康复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可缩短康复疗程,减少开支[3]。基础研究证实,突触的可塑性和其他机制使人脑具有可塑性,脑卒中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和影响人脑功能的重组,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塑[4-5]。

本研究观察结果认为:早期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个月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早期康复运动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早期运动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且3、6个月时BI评分康复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残疾程度。虽然6个月时各治疗组BI评分增加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我们考虑这可能与以往研究证明的90%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有关。

3.3 早期康复加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作用 康复训练是对针刺手法的有力补充,其可克服异常运动模式提高针刺疗效,故有人提倡在康复体位下针刺。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对传统针刺的冲击与完善。而针刺具有类似或优于异化作用中的促进作用,其可缓解痉挛状态。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早期康复加针刺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早期针刺组;在3、6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针刺加康复组显著性差异最明显。因此,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运动康复疗法和针刺治疗,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恢复,症状的缓解具有积极意义,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1]蒋红芝,黄光英,张明敏,等.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和脑血流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6,16(2):53-54.

[2]范超平,陈琼,张建宏.早期程序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99-100.

[3]Taub E,Uswatte G,King DK,et al.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for upper extremity after stroke[J].Stroke,2006,37(4):1045-1049.

[4]黄松波,吕秀东,董爱勤,等.早期康复对中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96-199.

[5]张向东,刘恒方,杨清成,等.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6):102-104.

猜你喜欢
缺血性显著性针刺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