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0-06-13 03:05李邦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3期
关键词:颈动脉缺血性动脉

李邦林

河南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平顶山 467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该类患者治疗后多数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其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现将相关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01—07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6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2~ 73岁,平均(61.4±5.7)岁;按照参考文献中的标准[2]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33分,平均(27.8±4.5)分。所有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以及有外伤史、手术史等患者。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73岁,平均(61.4±5.7)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标本置入低温冰箱保存,以ELISA法检测血清S100B蛋白含量。观察组患者均给予调整血压、血糖、脱水降颅压及脑保护、活血化瘀等治疗,同时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2周为一疗程。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并再次检测血清S100B蛋白含量。

1.3 疗效判定[2]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判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判定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判定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判定为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或死亡判定为恶化。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代入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48例中,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9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93.8%。

2.2 血清S100B蛋白含量 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血清 S100B蛋白含量比较()

表1 2组患者的血清 S100B蛋白含量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S100B蛋白(μmol/L)对照组 42 体检时 0.26±0.09观察组 48 治疗前 1.41±0.23★治疗后 0.36±0.11▲

3 讨论

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3]。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或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是当务之急。笔者进行此研究主要是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希望能够为该疾病的治疗、预防工作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可见,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及早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100B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细胞增生、分化、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5-6],且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在脑细胞损伤性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上可见,治疗前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后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有助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1]王薇薇,王新德.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34.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杨杰,刘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实践指南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5):400.

[4]郭建超,马丽.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5,16(20):1570.

[5]陈峻严,李永加,周培萱.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 S100B蛋白含量变化[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277-278.

[6]陈志坚.颅脑损伤患者血清 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6):921-922.

猜你喜欢
颈动脉缺血性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