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金华枢纽调机使用效率的对策与研究

2010-06-20 09:46何昌俊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东站驼峰调车

何昌俊 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

1 金华枢纽调机使用现状

1.1 金华枢纽调机作业区域及分工

表1 金华枢纽调机作业情况

金华枢纽调机作业情况见表1。

(1)驼峰区配东风-7型调机二台(1调、5调)。1调主要担当金华东站Ⅰ场到达列车的解体作业、协助编尾调机编组列车及取送作业;5调主要担当Ⅲ场到达列车的解体作业、协助编尾调机编组列车、机务段取送作业及金华西站调车作业。

(2)编尾区配东风-7型调机一台(2调),主要担当金华东站出发列车编组,站修所取送作业,协助驼峰调机的解体作业。

(3)金华站配东风-5型调机一台,主要担当凉帽山货场、601专用线的取送车作业;西货场区专用线及金华机务段的取送车作业,必要时承担金华西客车解挂作业。

(4)调度机一台,主要协助白龙桥、功塘、塘雅、义乌西、龙游东站调车作业。

1.2 金华枢纽现调车机日均作业量(见表2)

2 存在问题分析

表2 金华枢纽现调车机日均作业量统计表

(1)解编车流到达不均衡。车流有序、均衡到达,是确保车站解编系统快速有节奏作业、充分发挥车站作业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长期以来,受旅客列车密集到发挤占运行线、天窗修以及大量的施工等因素的影响,金华东站解编车流不均衡到达现象比较严重。每天 20:30~24:00(下行)、24:00~7:00(上行)、15:00~18:00旅客列车密集到发。特别是Ⅲ场1:00~5:00时段上行旅客列车开行相当密集,有18列客车通过。Ⅰ场 15:30~16:50 ,通 8 列客车;21:30~23:00,通 9 列客车,平均每10 min一列客车,旅客列车密度大,这几个时间段几乎没有货物列车开行,造成车辆集结时间延长,同时影响了中时指标的完成。车流不均衡造成车站能力虚糜和阶段能力紧张,给车站作业组织带来很大的难度。客观上,由于动车组开行、客车密集到发、货物列车到发不均衡等原因,金华东站到发线阶段性运用紧张矛盾更加突出,制约了整个金华枢纽的畅通。

(2)调度所对出发列车编组计划的执行要求高,但上下行到达违编现象仍十分普遍,不按图行车,图外列车无计划开行多,给金华枢纽的作业增加了难度。

(3)枢纽调机计划性不强。利用枢纽小运转调机作业的车站,超前性不够,联系不到位,往往是本班需要时才联系机车,造成申请要机与实际使用兑现率较低,上午要的机车中午才到,导致待排的车辆不能及时上线,装卸车不能及时调整,等待装卸的车辆不能及时接续到位。

(4)调度机车运用效率不高。金华东站编尾调度机能力限制。因金华西站瓶颈制约明显,金华站从金华西站出岔,与沪昆线形成平面交叉,列车运行横切整个金华西站,客车集束开行后,严重影响金华枢纽小运转开行,制约作业效率,造成牵引小运转时间延长,大量时间是区间走行时间。

(5)金华东区段站解编能力未发挥,机车运用欠科学,三台调机使用率不均衡,驼峰及调车机空费时间偏大。2009年统计数据(见图1)显示,金华东站3台调车机日均生产时间为15.57 h,利用率为57.46%;其中驼峰5调日均生产时间13.6 h,利用率为49.2%,驼峰1调日均生产时间14.5 h,利用率为53%,编尾调车机日均生产时间18.6 h,利用率为70.2%。驼峰调车机空费时间较长、利用率偏低,降低了改编作业效率。说明在驼峰运用方面,作业组织不合理、作业进路交叉、解送禁溜车停止另一峰溜放作业、盲目下峰取送车、整场、峰顶间隔时间偏长等,造成驼峰空费时间增多,直接虚糜了驼峰能力。粗略统计,金华东站的驼峰因上述原因,每天平均空费时间在120 min左右。

图1 2009年金华东站3台调机运用效率情况分析

金华站、金华东站驼峰的调车工作量与其车站的设计能力,还存在差距。一方面,有车流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客车密集到发的因素,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应进一步从劳动组织和运输组织上进行优化。

3 采取的对策

3.1 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力

(1)金华东站成立调度机调车组,分别担当白龙桥、塘雅、蒋堂、义乌西、龙游东站调车作业以及金华东~金华站西区间小运转列车牵引任务。

(2)调整金华枢纽调车机车分工。金华东驼峰区两台调机除正常作业外,在必要时承担金华站货车取送作业;调度机车具体分工:①担当金华东~金华站间取送车作业,必要时,根据站调的安排协助驼峰、编尾调车作业(在金华东站作业的调车作业计划,由助调2负责编制)。②根据实际需要,由站调安排到白龙桥、塘雅、蒋堂、龙游东站、金华站西区担当调车作业。由金华东派调车组跟随调度机作业(龙游东站、金华站西区调车作业除外)。③必要时承担金华西客车解挂作业。

3.2 采取措施,提高驼峰调机使用能力

一是针对车流到发特点,发挥好驼峰调车机和编尾调车机相互协调的作用,在编尾调车机作业能力紧张和驼峰调车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驼峰调车机在解体时照顾编组,缓解编尾能力紧张状况。二是由金华东站调根据列车运行、天窗修等综合情况(日班 13:00~14:30,夜班 3:30~5:00)安排一台驼峰调机到金华担当取送作业。原则上每班第二次到金华站取送作业由驼峰调机担当。

3.3 采取中间站车辆集中取送方式,提高调度机车运用效率

一是加强与调度所的联系,积极组织摘挂列车在中间站的甩挂作业,根据班计划内容,合理安排小运转开行,加速车辆移动,压缩保有量。督促做好调机到所辖小站的取送作业,加强联系,尽量压缩小运转开行时间,释放调机能力。

二是根据班计划内容以及管辖小站待挂请求,合理安排调度机车应用,保证本班调机到无动力车站进行一次以上的取送作业。对各作业中间站的车辆实行集中取送方式,采取措施如下:

(1)利用调度机到各作业站进行调车取送作业按列车办理,列车出发前,由列检进行技术作业(根据目前作业量,建议牵引吨位 3800 t)。

(2)为进一步提高调车机车运用效率,金华东站站内到塘雅卸车少于5辆时,原则上不安排取送作业。

(3)到白龙桥、蒋堂、龙游东卸车车辆,由站调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调度机车安排取送作业,编组自机后:蒋堂、龙游东、白龙桥,成组挂运。

(4)到白龙桥、蒋堂、塘雅站卸车车辆,不得挂于其他货物列车。

3.4 提高金华枢纽小运转开行质量

要求金华东站站调、金华站调车区长(车站值班员)精心组织,及时安排金华站装卸车取送作业计划,对卸空车做到及时拉取,对装车所有车辆,要根据配空车停留时间情况合理安排,压缩车辆停留时间。一是对金华东开金华站小运转列车编组要求作明确规定:金华站西区卸车、凉区卸车,成组挂运。二是明确每班第一次到金华站取送作业由调度机担当。要求调度机出库:日班7:50到达下行场,夜班18:30到下行场,开小运转列车到金华站担当取送作业。三是要求金华东站每班交班前,必须将接班第一趟开金华站小运转列车编好交班;金华站每班交班前,必须将接班第一趟开金华东站小运转列车编好交班。

3.5 加强运输日常分析

一是注重计划组织。在编制、下达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时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用高质量的计划组织现场作业。强化班前预想会和班后工作总结会。强化各作业环节的作业协调与配合能力,加快货检、列检、列车接发系统、作业计划系统作业进度,压缩作业过程中的非生产停留时间,减少交接班对作业的影响,实现车站各作业子系统运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坚持每旬分析日班工作质量制度,从班计划的编制、审批到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的下达层层分析,优化运输组织,严格日班计划编制和执行质量的考核,对影响正常运输组织工作的因素要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日班计划兑现率。

3.6 加强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运输生产。

在站调楼配备CTC系统、计划调度管理系统4.0版,增强行车作业的预想性和连续性,实现运站二和阶段计划自动生成功能和阶段计划的自动下达功能,尽量减轻车站调度的工作量,为实现运输指挥的智能化奠定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调度指挥中枢作用,协调各场之间的作业,提高到发线的利用率。

3.7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机制作用

一是在强化月度考核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对各班组确保运输畅通的考核办法,对超基数办理辆数进行奖励,鼓励多接、多编;及时修订调车组人员(包括机车乘务员)调车计件工资办法,倡导多劳多得,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二是加强联系和协作。主动建立起以车站为龙头的全新的地区联劳协作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定期组织召开机务、车辆、电务、工务等多单位、多层次管理人员和多工种作业人员参加的地区联劳会议,协调解决日常生产、设备整治、应急处理、事故救援等问题,并建立适当的激励考核机制。

猜你喜欢
东站驼峰调车
摄影作品选登
关于对平顶山东站减速顶系统安全管理现状的探讨
驼峰场编发线向到发场交授权电路探讨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CTC与STP结合的调车作业控制方案
TDJ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平顶山东站的应用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增设调车信号机 防止调车越出站界
提高芜湖东站枢纽维修天窗效率的措施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