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情谊

2010-07-05 22:32小思
读者 2010年9期
关键词:黄裳张充情味

看黄裳的一篇文章,看到一个很沧桑又很温暖的人间故事,惘然情味,萦绕心间,久久不散。

1949年4月的一天,黄裳托靳以写信给远方的张充和,请她写几个字留作纪念。

当年10月之后,变化很大,远在外地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字没有写成。一晃30多年过去,风风雨雨,说是一场春梦,不见得了无痕迹;说是一场噩梦,又怕过于伤情。靳以早就逝去,黄裳大概也忘记了这件小事。只有张充和揣着靳以的信和一个未了的愿,就这样度过了30多年。

1981年夏天,黄裳收到由卞之琳转寄来的一幅长卷,写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同时还附着张充和的短信:“奉上拙书一幅,想来你已忘记此事。靳以四九年的信尚在,非了此愿不可……并请你书赐一幅,作为纪念。但不要等30多年就好……”

人生有多少个30多年?又有多少人能以30多年前的约定未了为念?更有多少人等得到30多年后的践约者来临?

一幅字,并不那么重要。可是,30多年变幻不定之后,它仍能到达黄裳手中,那就具有非凡的意义了。

面对急剧的世事变化,人不自觉地从无奈中学会了淡然,对人对事已失去了“托以终身”的承诺。一幅字,蕴藏着人类的光辉:情谊与信义,并非来自遥远的索求,而是来自人的内心。

许下一个诺言,就守它一生一世,30多年也无怨无悔,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一幅长卷,虽不是文人的酬酢,却是一卷珍贵的人间情谊。

(刘淑梅摘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小思散文》一书)

猜你喜欢
黄裳张充情味
押题作文
黄裳求字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收藏家的纠葛
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张充和:一株完美的梅花,真乃古色今香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