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护理配合

2010-07-13 07:58班辛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6期
关键词:平阳硬化剂瘤体

李 黎 班辛雨

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超声介入病区 洛阳 471009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好发年龄组为30~50岁,可单发或多发,大部分生长缓慢,少部分可在几年内迅速生长,50%~7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瘤体较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常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也可采用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或抗癌药物[1],我院近年来采用经皮肝穿刺腔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经CT增强扫描、MRI和肝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明确诊断为肝血管瘤的患者90例,经本人知情同意后进行经皮肝穿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血管瘤,男62例,女 28例,年龄25~ 69(41.5±28.3)岁。

1.2治疗机制盐酸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癌药,由于其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在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中已逐渐少用。肝血管瘤内血流缓慢,血窦之间的分隔非常薄,盐酸平阳霉素注入后存留时间长,积聚在局部的药物可以破坏瘤体内血窦分隔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窦壁增生,瘤腔内血栓形成,最后血栓机化、纤维化,局部退行性变,瘤体缩小直至消失。

1.3治疗方法治疗前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凝血功能等,除外腹部其他脏器病变及心脏疾患。治疗前30 min给予维生素K 34 mg或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以预防出血及术后不良反应。穿刺前行腹部彩超确定瘤体部位及穿刺路径、穿刺点。将盐酸平阳霉素16 mg溶于生理盐水3~5 mL备用。常规消毒,选用长度15~20 cm的PTC针(肝穿刺针)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瘤腔中央,注入平阳霉素后拔出针头,压迫穿刺部位5 min,以无菌敷贴覆盖针眼。

1.4治疗时间、次数、效果肝血管瘤直径10.5m×8.4m~1.5m×1.0m,注入硬化剂总量112 mg,显示药物呈强回声在病灶内弥散良好,注入硬化剂每次16 mg。整个治疗周期依肝血管瘤直径大小需穿刺治疗3~8次,总治疗时间需45~56 d。经治疗后3~6个月可达到瘤体消失、基本消失、挛缩1/2~2/3。瘤体巨大者(10 cm以上)半年~1年后视病灶消失情况,必要时行第二疗程治疗。肝血管瘤注入硬化剂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肝血管瘤注入硬化剂次数疗效比较

2 护理

2.1术前准备入院后给与二级护理、普食。化验血、尿、粪常规,血凝四项,红细胞沉降率,生化全项,乙肝五项,CT等。了解病灶大小及部位。训练病人穿刺时呼吸配合。术前详细向病人交待病情,以及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后疾病知识宣教,并向病人讲解穿刺方法,术中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2术前护理治疗前30 min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 34 mg或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病人术前可进少量饮食,肝左叶病灶者禁食。

2.2.1 术中配合:穿刺最关键部分是穿刺路径的选择[2],由于在平静呼吸时,肝脏平均上下移动2~3 cm,深度呼吸时则移动幅度更大,在准备进针时要求病人平静呼吸,然后嘱病人屏气不动,病人呼吸的控制和操作者穿刺动作的配合协调对于准确穿刺小的肿块尤为重要。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无菌操作,局部用2.5%碘呋消毒皮肤,无菌探头置右肝区探及病灶,选择7#肝穿针,以00进针深7.0 cm,刺入病灶内显示针尖强回声,注入硬化剂(PTM)16 mg,显示药液呈强回声在病灶内弥散良好。

2.2.2 术中观察:安抚病人使其放松,消除紧张情绪,术中穿刺顺利,用药无异常,拔针后压迫穿刺局部5 min,腹带固定,病人无不适,腹部柔软,无压痛。穿刺完毕测血压 120/80 mmHg(1 mmHg=0.133kPa),嘱病人卧床休息3~5 h,若无不适可下床适当活动及进食。

2.3术后护理饮食普食,饮食宜荤素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饮食中应增加营养,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C、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

2.3.1 病情观察

2.3.1.1 生命体征观察:穿刺后平卧2~4 h,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每30~60 min测量体温、血压、脉搏并记录,连续测量2~3次。嘱病人饮水500~600 mL以促进平阳霉素的排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腹疼等出血症状立即测量血压报告医生,止血、补液、吸氧。大、中型病灶(6~10 cm)者,术后遵医嘱输液,给予保肝、能量药物应用。术后一过性胃部不适、肋间疼痛向右肩部放射、深吸气时肝区疼痛、肝区胀痛等症状暂不做处理,症状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3.1.2 并发症观察 :①局部或右肩一过性疼痛,轻微呼吸困难。穿刺注药24~48 h自感四肢无力。②发热:T:37~38.5℃,持续时间3~6 h,主要是由于病灶局部血管腔黏膜产生无菌性化学性炎症,使局部血管粘连、塌陷、闭塞、瘤体挛缩,达到瘤体逐渐消失的目的,病人出汗较多,口服淡盐水,预防电解质紊乱。③胃肠道皮肤反应:如较微恶心,食欲有振,个别呕吐、腹疼、腹泻,极个别出现荨麻疹等,一般都很轻微,均可耐受,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如指甲变黑、变形、脱落、脱发、奇痒、皮炎等,均可恢复正常。

2.3.2 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出院后3个月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半年~1年后来院复诊,视病灶消失情况,个别情况下的病人必要时行第二疗程治疗。

3 小结

本疗法只需穿刺注射药物,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避免了开腹手术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及术后的恢复阶段,应用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且轻微,病人花费少,痛苦小,效果满意,治愈率高。

[1]吴蓓雯.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4.

[2]张缙熙,简文豪.临床实用超声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77-279.

猜你喜欢
平阳硬化剂瘤体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肝囊肿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致纵隔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特征
不同浸泡过程对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性能的影响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