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剖析

2010-07-17 10:31王晓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陕西省文献图书馆

王晓文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4)

2009年,笔者对陕西省3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陕西省县级图书馆中,虽然有部分图书馆如定边县图书馆、蓝田县图书馆、南郑县图书馆、澄城县图书馆、三原县图书馆等发展情况较好外,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破旧、场地有限、设备落后、人员结构不尽合理,经费紧张,支撑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资源─经费、文献、人员、用户,无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严峻问题,县级图书馆的现状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是其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研究陕西省县级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滞后的原因,就应将影响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各个因素结合起来,由于各种因素对图书馆的影响不是孤立的,所以应把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图书馆发展的不同影响。

1 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是公共图书馆生存的土壤,它既为图书馆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对图书馆活动起制约作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

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图书馆必须通过政治环境研究,了解国家和政府对图书馆的各种政策。改革开放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政治新形势对图书馆形成了若干方面的冲击。这些冲击主要来自市场价值观的渗透、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以及改革初期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价值观的渗透几乎改变了公共图书馆投入机制的思路。舆论开始批评公共图书馆的“等、靠、要”的传统;鼓励公共图书馆通过创收弥补财政拨款的不足,鼓励图书馆按照市场运作方式提供“非传统”图书馆服务(视听资料服务、互联网服务等)。市场观念的渗透和图书馆投入模式的改变曾经在公共图书馆界形成了巨大的创收压力。创收的压力严重扭曲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功能。

经济环境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支持水平和居民需求的稳定性上。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共图书馆可获得的资金支持额度。一方面,由于陕西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不少县的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政府将有限的财力主要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解决群众温饱的问题上,政府拨款主要是保证工作人员的工资,致使绝大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事业经费长期紧缺。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政府对文化事业极不重视,对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政府馆员在潜意识里认为图书馆可有可无,当地政府将大量资金用来搞“形象工程”建设,陕西蒲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5年元旦举办万人歌咏赛活动,两个月竟花掉了百万元,理由只为“扫扫晦气、冲冲喜”。

文化环境包括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目前,陕西省的许多政府领导在观念上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抓经济建设,对文化建设并不重视,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致使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日益下降。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陕西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公共图书馆相关法规,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完全依据政府的关注程度、意愿、经济条件而人为的决定。因而在数量、质量、设施、人员条件、经费、服务时间、服务内容上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严重阻碍了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使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它带给图书馆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由于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向网络环境转型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难以适应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在国家、省级图书馆纷纷进行动辄几亿元的新馆建设、网站建设、购买数百万的数据库资源的时候。陕西省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服务模式上,无法摆脱读者少、资金少、服务差、影响力低的尴尬处境。

2 微观环境因素

媒体的多元化,电视、VCD、DVD,电子游戏的城乡普及,网吧、麻将屋等的兴起都对县级公共图书馆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它们在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分散了人们对图书的关注,对传统纸质媒体形成了冲击。我国一般图书(教辅书除外)销售量连续3年下降,国民阅读率也连续5年下降,基于印刷型出版物的需求持续下降。传统上公共图书馆中流通量最大的是文学艺术类书籍,反映了文化休闲需求是公众利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但目前从读者需求来看,印刷型文献需求总量下滑,可见读者的需求也在逐年下降。自1999年以来,读者的进馆率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进馆率的下降幅度更大。2006年10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主任孙寿山在2006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表示:“我国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六年下滑,网络阅读率六年增加了6.5倍”。图书馆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居民的读书兴趣,对县级公共图书馆设置的要求,使用馆藏文献的愿望不强,利用公共图书馆意识比较淡漠,没有把公共图书馆看成是终身教育的场所,有没有无足轻重。还有很多居民不知道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性质,不知道县级图书馆能为其提供哪些服务。另外,大量的青少年涌进网吧,减少了图书馆青少年读者的总量,同时,网吧又具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分布遍及城乡,已经成为城乡居民重要的文化娱乐场所,而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自身发展方面却始终没有突破,服务网点建设落后,对公众的影响力则更显落后。

麻将屋的兴起也对图书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无业人员或退休人员整天沉迷在麻将屋中,已经很少有人光顾图书馆,2006年,陕西户县统计局一项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显示:农村文化活动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无力,导致大部分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村文化活动单一。一位乡镇文化站的负责人表示,他们镇包括48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地处县城中心,是全县最富裕的乡镇,镇文化站有图书二三百本,但大部分为旧图书,根本无人问津。

目前各类书店为了拓展销售业务,把过去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免费阅览新书服务揽入了书店的业务范围之内,书店经营理念的创新满足了读者阅览新书和购书的需求,使因新书少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的公共图书馆面临更加尴尬的境地。许多书店建立了读者俱乐部,为顾客提供了悠闲、高雅的阅读环境,并且将图书馆的先进的服务方式引了过来。

为了解目前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和利用现状,以及对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满意程度,笔者以蓝田县、三原县、周至县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式,对公众的阅读需求、利用县图书馆的现状以及对县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年龄从10岁到65岁,职业包括学生、工人、教师、农民、个体户、离退休人员、自由职业者等行业(见表1)。

表1 :公众利用图书馆情况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县公共图书馆不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公众利用县公共图书馆的频率很低,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人办理县公共图书馆的借书证,公众不去县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图书馆文献资源数量少且比较陈旧、文献品种不够丰富,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设施不完善、座位太少,环境太差;图书馆开放时间短、借阅数量少、同时缺乏对读者的阅读、检索等方面的指导、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一般,另外,还有自身工作学习忙没时间去等原因,这些因素都造成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利用率逐年降低。

3 县级公共图书馆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是管理的困境,人才的困境,观念的困境。另外,图书馆馆舍空间狭小、阅读环境相对较差、馆员服务质量水平、馆藏资源不足等都造成了人们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利用率的下降。

3.1 管理体制方面

由于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按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各级公共图书馆在行政和业务上都不相统属,也不存在从上而下逐级负责的制度。所以公共图书馆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状况。陕西省大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在管理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管理思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权利不明确,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缺乏宏观规划、管理、指导、调控的能力,缺乏全面观念与合作精神,阻碍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在这种体制下,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带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外部环境反映迟钝,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影响了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图书馆在干部的选拔和工作人员的选择上,不拥有独立的权力。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知识水平层次不齐。馆长主要是上级部门任命,学历水平很低,有相当数量的馆长在任命之前,从未在图书馆工作过,不了解图书馆。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内部业务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执行已有的国家标准或规范文件,造成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非规范化和非标准化,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由于财政体制问题,造成分散平行,重复浪费,文献资源体系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图书馆建设上的“大而全”、“小而全”。

3.2 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从调查情况来看,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专项购书经费严重短缺而导致文献品种少、更新慢、文献类型不丰富,藏书结构不合理而不能吸引读者,文献载体多以印刷型文献为主,在文献内容方面,休闲类文献占了较大的比例,农林科技等方面的书籍短缺,这些特点,使得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水平上,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代查代检服务因资源的局限性,未能有效的开展。

3.3 人力资源建设方面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美国图书馆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人员配置复杂混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管理缺乏竞争机制等问题。馆员工作热情不够、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恶劣,这与县级图书馆缺乏透明的人事制度有关,不少新近人员依靠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入县图书馆工作,谋求的就是工作的清闲。另外,由于图书馆员工的工作重复、单调,劳动成果不明显而得不到认可,经济收入较少,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这些都造成了图书馆馆员心理失衡,工作缺乏动力。目前馆员的薪酬制度僵化、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年轻馆员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人力资源方面的欠缺是造成公众对县图书馆服务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因素。笔者对陕西省3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445名馆员进行了调研,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31人,占总人数的6.9%,具有大专学历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34.3%,大专以下的有261人,占总人数的58.8%。其中无一人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有81人,占总人数的18.2%,初级职称有201人,占总人数的45.2%。从学历结构来说,馆员中大多数都是工作以后通过电大或函授再读的学历,可见,陕西省县级公共图书馆的馆员无论从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都不符合国家对图书馆从业人员要求达到的有关知识素质的规定。

3.4 基础业务及读者服务方面

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不高,图书馆缺乏自我宣传力度,从35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调研情况看,像蓝田县、定边县、南郑县、澄城县等读者活动次数较多的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远远大于其他县级图书馆,陕西省许多县级图书馆在读者活动方面普遍存在日常服务未真正贴近百姓生活;基础业务工作不完善,文献采购随意性大;服务意识淡薄,观念比较落后;缺少必要设备,服务手段滞后,难以开拓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途径;功能及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许多县级图书馆在基础业务工作上仍然实行的是手工操作,没有一件像样的办公设备,像周至县图书馆甚至连基本的书架、阅览桌椅都不够用,致使一些图书长期打包存放而未能得到很好利用。当然,较为现代化的计算机、复印机、网络设备、网上信息资源的查询就更谈不上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馆内职工缺少开展有关业务工作的条件和设施,工作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的服务理念。由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不由接受服务的读者给予评价而是由上级主管部门评定,造成人们只重视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而对公共图书馆“上帝”读者的意见充耳不闻,没有将读者监督、社会监督纳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缺乏服务质量监督反馈机制,成为长期难以满足读者需求和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的症结所在。

[1]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年鉴》[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3]刘磊,王维洁.南京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公众需求对比调查分析[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

[4]黄卫华.对加强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思考——以贵州毕节地区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4).

[5]吕虹.效益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猜你喜欢
陕西省文献图书馆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