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0-08-14 01:48李叶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院校教材高职

李叶红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论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李叶红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20)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从分析高职教育统计学科教材、教学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从课程设计的思想与目标、教材编写、教法、学法等方面,对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统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文件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有这样的描述:“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个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所谓“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指明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清晰,特点鲜明,诚如专家所言: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高级技工或技师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什么?就是高素质和有很强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高职课程必须以技能应用性内容为主,强调可实操性与可实践性。统计学是研究不确定性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在众多的专业、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统计学方法用来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各种数量问题,是研究商务与经济现象的有力工具之一。统计学作为工具性科学的地位毋庸置疑,统计学课程不仅在综合性大学广泛讲授,如今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纵观目前高职院校统计教材的使用情况,距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教材照搬本科院校统计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高职高专统计学教材大多数还在沿用本科院校的统计学教材,有些冠以“高职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材”的统计教材,但其内容几乎都是沿用统计学知识体系的整个框架:从描述统计入手,接着介绍抽样分布与推断统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指数与预测等),不见编写模式改变,只是经过内容瘦身,篇幅小了,知识点未少,只将教材改头换面供高职高专院校使用而已。这样非但没有起到简化教材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因删减篇幅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忽略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 由于教材的局限性,统计课程教学基本是在本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要么是改头换面,引进一些案例,增加一些强化性练习题目,谓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这些案例普遍未能体现专业特点,缺乏时效性,也不具备实践意义。笔者曾使用过一本统计学教材,教材中有一道关于白炽灯抽样检测的数据实例,要求利用厂家对白炽灯的抽样检查数据分析厂家的白炽灯质量情况,并对厂房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习题。当今,白炽灯作为高能耗产品正处于迅速淘汰、退出市场的阶段,因此,研究这种实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广泛运用的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都是沿用旧的统计教材案例,真正能体现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统计方法的实用性的案例少之又少。

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程度差,学生难以与本专业知识结构产生联系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师往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忽略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不能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做到因材施教。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符合特定专业领域的统计学教材,难以做到量身定做;二是缺乏既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又有系统的统计学专门知识结构的教师,往往是由仅具备数理统计知识背景的教师任教统计学课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过分注重统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统计学与特定学科的联系,导致本末倒置,难以实现运用统计工具为相关专业服务的教学初衷。

教材建设照搬本科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许多高职统计教材内容体系仍属于本科统计教材体系,教材中的统计数据与案例无法反映实际经济现象,不能跟上时代步伐,过分强调各知识点中的理论研究与枯燥乏味的原理剖析,忽视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照搬本科院校模式,偏重理论,内容枯燥,方法单一 笔者作为统计学课程的教师,曾在本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任教多年,前两年一直沿用市场上现有的统计学教材,加之经验不足,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特点,照搬大学时代教授的教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为此,本人曾特地在学生中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其中,对“你认为统计课程对你的专业有用吗”的问题,有99%的学生认为有用,但是只有不到5%的学生选择“统计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只有不到1%的学生表示 “对统计学课程感兴趣”。调查结果是非常令人尴尬的,学生一方面认识到统计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统计学知识的厌倦。造成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统计教材偏重于理论与知识体系的呈现、深奥的原理讲解脱离实际应用、教师枯燥的讲解与学生主动参与脱节等等。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具性质的课程,在现行的教学中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主动参与进来,更无法进一步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势所必然。

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改革方向

明确课程设计的思想与目标 传统的关于高职统计课程的体系是“一条主线、两个知识模块、三个突出、四种关键能力”。即以培养综合统计应用技能为主线;以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基本分析方法知识为两个模块;突出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突出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突出课程教学的技能操作性;注重搜集与调查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经济资料的能力及统计基本软件的操作能力等四种关键能力。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除了强调这样的培养能力体系之外,还应该明确统计学作为一种工具的教学应用主线:从反映经济现象的统计调查数据出发,注重数据的取得、数据的筛选、数据的描述处理、数据的推断统计及形成统计调查报告(如图1所示)。这条主线的最终指向是撰写统计调查分析报告,而统计调查报告是结合本专业的经济管理现象特定的指向性、总结性的标的物。传统的统计学教材及教学思路过分强调统计学科的系统性,过分关注统计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忽视了统计课程作为一门工具的实践性。以笔者所在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有了这条主线之前,学生普遍反映学了统计学不知道有何用途,这条教学主线使统计课程教学的任务明确化、具体化,一开始就形成了任务导向,从而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这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所起的作用。明确了课程目标,抓住了学习主线之后,学生才能清晰地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作用及地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如根据特定的经济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反映特定经济现象的有效数据,养成归纳经济数据的专业素质,培养思考、总结经济规律及对社会经济中的数量问题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即通过以上教学思路与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利用统计知识写出统计分析报告,并培养较强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具备应用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经济或管理问题的能力。

图1 高职统计课程教学主线图

编写符合专业特征、具有高职特色的统计教材 传统的本科院校统计课程的结构模式过于强调统计学科的系统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统计教材的主线基本上是:统计绪论→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指标→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时间序列分析→指数与因素分析……。高职高专统计课程的知识结构基本上还是参照本科院校统计教材的结构编写,内容传统,课后训练题陈旧,实训环节少,注重统计工具原理的介绍而忽视应用介绍。由于传统的统计学内容中偏重于各章统计理论分析,高职学生在学完一章之后,往往不知道在讲什么,学几章后就对统计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远远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高职统计教材的结构必须脱离传统统计学的禁锢,要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具体专业学科的特点,体现理论知识为专业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材必须编写得像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理论性的教科书。要想真正达到课程效果,必须贯彻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按照专业背景组织编写统计学教材。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专业背景不同,面对的经济统计数据类型不同,处理方法上也应体现出差异,如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处理经济管理类数据,药学、中药学、医学类专业主要处理实验及临床数据,工程类专业主要处理项目、工程数据,专业不同,统计课程偏重的角度、所用的工具、方法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知识真正为学生所用。笔者建议,将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统一更名为《××统计技术》,按照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思路组织教材内容。例如,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统计课程教学,通过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不断研讨,部分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书名不是《统计学》,而是《管理统计技术》,教材并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学的传统知识结构,而是以撰写市场分析报告为主线组织整个教学,经过使用,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二是必须根据前述统计学的教学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减少甚至删除不必要的章节,简化理论工具的推导过程,讲清说透原理和具体用途,强调应用性原则,并结合统计工具编制大量反映专业特点的数据、案例用于教学实践,以方便在教学中边讲边练,讲授、示范、练习充分结合,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运用多媒体开展课程教学,统计课程教学也应该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除了现代化教学硬件外,统计课程必须加大案例分析力度,案例分析是统计课程作为一种工具的必备教学形式,没有案例教学的统计课程教学效果是无法想象的。因此,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教学外,必须安排4周以上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具体方案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经济管理问题或其他现象进行实践调查,组织、设计调查问卷,回收、处理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根据统计结论写出统计调查报告。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教学必须充分结合高职学生培养特点进行改革,按照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的思路重新编制统计技术教材,并加大案例及实践教学的比例,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大的变革,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统计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基础课的作用,为培养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1]和震.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5]张海钟.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及其评价[J].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4).

[6]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13/14).

G712

A

1672-5727(2010)10-0033-02

李叶红(1974—),男,湖南武冈人,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院校教材高职
教材精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