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研究

2010-08-14 01:48聂丽兰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幼师中等职业模块

聂丽兰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00)

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研究

聂丽兰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湖南 株洲 412000)

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国内外几种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研究,借鉴“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吸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对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课程模式进行分析与探索,力求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幼师专业课程模式。

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经济的发展又引发了职业和职业概念的更新,不但新旧职业此消彼长,也使很多相邻或相近职业之间的交叉越来越紧密,一些职业间的界线变得模糊。所有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模式及教学方法等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学生不仅“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还要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跨岗能力”。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者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形成了多种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与方法。而其中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正是切实贯彻以上决定、结合中国国情、适应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创建的。

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对中职幼师专业生源选择、教育教学过程、就业环境及就业形势都非常熟悉。据许多幼儿园反映,中职学校幼师毕业生普遍存在综合理论知识较差,专业技能不精,实践运用、组织与协调能力欠缺等问题。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走上岗位后,有许多不适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就当前的岗位而言,从幼儿教育这个小范畴来看,不仅仅有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还有各种管理岗位、教育科研岗位、卫生保健岗位等;从社会范畴看,有许多文化、服务岗位,如各种文艺、公关、文秘活动的参与组织等都与幼师职业密切相关;从幼师毕业生本身的发展来看,不仅可立业,创业,还可对口升学、继续深造,进而成为教育或教育管理的专家、学者等。而现有的中职幼师专业课程模式具有过强的岗位针对性,幼师学生毕业后大多只能在教学岗位工作,其跨岗、转岗能力较差。因此,中职幼师专业课程模式必须改革,使其既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也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既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转岗能力,也具备独立创业能力,有较强的就业弹性;既要考虑幼师职业的现实需求,又要为幼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基于以上需求,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的新型课程模式便应运而生。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内涵

课程模式是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以特定形式形成的特定的时空组合方式。不同的课程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课程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课程开发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受教育者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在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加拿大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从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课程模式;第二种是从国外借鉴来的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第三种是介于传统的学科中心模式与借鉴国外模式之间的“探索型”课程模式。其中,“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探索型”课程模式,该模式在我国职教界的借鉴与应用最为普遍。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在课程开发中采用面向职业群集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因而,又叫群集式模块课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宽基础”,第二部分是“活模块”。“宽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培养的是较高层次的职业能力,是跨职业的能力,是劳动者谋求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能力。其所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工种,而是一个职业群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后劲”,为学生继续学习(与高级阶段的职业教育沟通)和在某一类职业范围内转岗打下基础。它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围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组织教学内容,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活模块”侧重于从业能力的培养,是基本层次的职业能力,是针对某一种职业的能力,是学生生存与立足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它既有利于学校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作出选择,又有利于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图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属于多元整合性课程模式,它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职业学校实际,继承单科分段式课程的优点,借鉴众多引进模式的长处,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将课程目标定位于能在一线顶岗且具有继续学习基础、能有较宽择业面的中等复合型应用人才,并十分重视通过课程综合化减少设置科目的数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特点,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紧跟科技进步;有利于开展弹性选课制与学分制,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有利于课程管理。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可选用此课程模式来设置课程。

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我国许多职业教育研究者很敏锐地看到,传统的“三段式”职教课程模式一方面会导致理论知识过于集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理论与实践之间时间间隔过长,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不利于学生了解职场需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出了改革传统职教课程模式的各种设想。为了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应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将传统的课程模式(如图2所示)进行调整与改革,既要追求学生的自然、和谐、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做到一专多能,以满足不同岗位职业群的需要,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其“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结构可如图3所示。

图2 中职幼师专业“三段式”课程模式图

图3 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图

与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相适应的中职幼师专业公共课程的内容,将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下的公共课程内容表

而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下的专业课程又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专业特长课、专业拓展课。专业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全面落实教育部新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幼师职场需求为依托;内容有用、够用;基础性内容与提高性内容相结合,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进行选择。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中职幼师专业“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下的专业课程表

以上课程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块。理论教学既为实践教学奠定理论基础,又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既考虑了实践教学的“必需”与“够用”,又考虑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既包括知识、技能教育,又涵盖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突出了技能性、职业性和实用性。理论教学中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如语文、数学、外语等),保证适当的比例,使学生达到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水平,它以培养“社会人”为目标,为学生建造一个既可满足上岗“必需”与“够用”,又为便于日后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平台。理论教学中的专业理论课虽按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要求,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但我们要注意,“必需”与“够用”应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随着劳动力市场对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补充、修订及更新。同时,专业理论课的“必需”和“够用”还应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现在学到的“必需”与“够用”的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是适应社会需求,使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适应能力的主要人才培养手段。它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联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地位,并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使幼师专业学生毕业后能立即或很快上岗操作,创造社会财富,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兼顾了幼师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可能岗位,如幼儿园教育教学岗位、各种管理岗位、教育科研岗位、卫生保健岗位,还有许多文艺、公关、服务及文秘岗位等。同时,从幼师本身的发展来看,“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不仅考虑了学生立业、创业,还利于学生对口升学,继续深造,进而成为教育或教育管理的专家、学者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开放性、指导的个体性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幼师专业学生既要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转岗能力,同时也应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有较强的就业弹性;既要考虑幼师职业的现实需求,又要为幼师职业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运用,满足了幼师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及就业需要。同时,该模式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发展与就业门路增宽了,能为学生日后继续学习或在一定职业范围内转岗打下良好基础。由于重视“宽基础”的学习,幼师专业学生文化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将比以往更扎实。而“活模块”的课程模式,着眼于强化学生从业能力,具有岗位针对性,幼师专业学生能根据自己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选择,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一专多能、多专多能也将使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当然,中职幼师专业进行“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课程理论体系上,从各方面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论证,有理想化的倾向。其次,幼师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在3~4年内既要达到“宽基础”的要求,又要达到“活模块”的要求,是很困难的。再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软硬件设施设备很难完全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因此,在课改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另外,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有些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不易转变,会出现目标与过程脱节甚至背道而驰的现象,阻碍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最后,此课程改革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摸索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完善。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深感这一改革任务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同时也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许多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给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和创新。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康自立.工业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发展之理论与实践[M].台北:雨虹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82.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5]黄克孝,严雪怡.职教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6]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7]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G710

A

1672-5727(2010)10-0036-03

聂丽兰(1966—),女,湖南株洲人,硕士,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幼师中等职业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男幼师荒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