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

2010-08-14 01:48夏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融通课程体系食品

夏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

夏红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中职业素质及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合职业成长及职业迁移所需,重构高职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融通中级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质性融合。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食品检验工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学生规模已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专业设置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急需的人才。职业教育的研究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借鉴走向创新,在发展过程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越来越准确,对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也越来越高。

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或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已经明确。以就业为显性导向的基本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必须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这既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也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的核心和依据。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的一种模式。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双证”制度,是深化高职教学改革,使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双证”有效融合的途径,以“双证融通”为指导思想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是 《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的专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编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2005年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为:培养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卫生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食品营养开发与保健、食品品质控制与检测的能力。主要的就业面向是在食品工业企业从事食品检验监测、食品营养与开发等工作。

在我国已颁布的职业标准体系中,食品检验工是与食品营养与检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基本一致的职业工种之一。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职业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其职业定义为:使用检测设备,用抽样检查方式对粮油及制品、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白酒、果酒、啤酒、饮料、罐头食品、肉蛋及制品、调味品、酱腌制品、茶叶等各类食品的感官、理化、卫生及食品内包装材料等指标进行检验的人员。相对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职业标准中的岗位描述更具体,同时,在职业标准中也明确了不同等级工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为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施“双证融通”提供了理论基础。

职业素质分析

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特征是有较强的理解、判断和计算能力,无色盲、色弱,并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感。同时,国家职业标准也明确了食品检验工的职业守则,包括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不骄不躁、吃苦耐劳、勇于开拓、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思想、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爱岗、团结同志、协调配合等,明确了职业基础知识及不同等级的专门知识要求,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全日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就业为显性特征的同时,也是社会日趋认同的一种类型的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相比,学历教育的素质目标具有更广的涵义,不仅为人才的职业定位服务,更要为人才的职业发展、职业迁移奠定基础。因此,体现学历教育的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核心素质培养方面,要突出食品检验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除了要有思想道德修养等共性课程之外,还应有针对岗位个性的课程,增加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安全法、劳动法等职业通用法规知识教育的课程及环节。

人才知识结构分析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在其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中,明确了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体分析见表1)。职业标准技师及以上的等级要求具备相关食品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的知识,而对于初、中、高级食品检验工并没有食品生产工艺知识及质量管理的知识要求。从学历教育的角度考虑,高职人才培养的知识层次应高于中职教育,并应为被培养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结合产业特点、行业特点及区域特点对产业行业的影响,安排相关食品生产工艺知识及质量管理的课程,在课程的教学处理上应突出教、学、做一体,生产、检验、管理统一的理念,突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表1 食品检验工知识结构分析表

人才能力结构分析 国家职业标准明确了食品检验工的职业能力特征为有较强的理解、判断和计算能力,无色盲、色弱,并有一定的空间感、形体感,并要求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具体的检验工作要求中,对其能力又作了进一步分解(具体分析见表2)。在能力模块中,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是职业人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任职的基础,而且对人的职业发展及职业迁移奠定了基础。

表2 食品检验工能力结构分析表

食品检验工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将本职业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并对5个等级的任职申报条件作了说明,其中“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者”可申报食品检验工(中级);“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者”可申报食品检验工(高级)。这是高职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与食品检验工职业标准相融合的基础。在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取得食品检验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具备食品检验工(高级)应有的食品工艺及质量管理知识、仪器分析知识及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取得食品检验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食品检验工的职业性质及区域产业布局的特点,其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图1所示。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提供了分层化的标准体系,包括职业特定能力标准、行业通用能力标准、跨行业能力标准、核心能力标准等。借鉴这一理念,可以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设计成四个模块,即核心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项目能力模块及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职业道德、健康身心、人文素质、交流合作、语言文字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等,通过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余能力模块设计见图2。

专业通用能力模块培养各等级食品检验工的基本能力,包括微生物检验及理化检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项目能力模块依据食品检验工国家标准所列的检验项目,结合区域食品行业主流,确定了四大项目能力,以检验技能培养为主,同时了解相关产品生产知识,以“教、学、做”一体化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关键。专业拓展能力模块根据职业发展需求,以国家职业标准的高等级考证为指导思想,确定以食品加工与贮藏管理、实验室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培养为子模块,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地结合实践选择内容,设计情境,避免抽象说教。专业能力模块中的主干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分析见图2,各课程的标准应参照职业标准中相关工作内容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制定。

图1 食品检验工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图

图2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图

“双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与高职教育相互融通为根本,其目的是改革高职教育中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两张皮”的现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础,课程标准是重点,教师素质是核心,实训基地是保障。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学、做”一体化是实现“双证融通”的基本途径,应该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和实践。

[1]顾坤华.30年: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三议打造“高职强省”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8,(S1):64-69.

[2]杨金土,孟广平,严雪怡,等.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J].教育研究,1995,(6):7-16.

[3]洪霄,董海华.江苏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4):51-52.

[4]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5]王显龙,蒙贵恩.“双证融通”是市场经济需要的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79-81.

[6]杨劲松.“双证融通 产学合作”模式下的课程建设[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

[7]张苗荧.高等职业教育“双证融通”下课程设计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4-76.

[8]唐冬生,罗敏杰.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瓶颈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8):122-123.

[9]柏景岚.高职院校推行“双证融通”制度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8,(5):9-10.

[10]田秀萍.关于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1):25-26.

G712

A

1672-5727(2010)10-0021-0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7年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资助《以“双证融通”改革高职教育农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2007-247)的研究成果

夏红(1965—),女,上海市人,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食品专业教学及科研。

猜你喜欢
融通课程体系食品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