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教学改革

2010-08-14 01:48张新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高职

张新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简论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教学改革

张新平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结合高职园林专业特点和社会岗位需求,阐述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指标方面对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

高职;园林观赏植物;教学改革

《园林观赏植物》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园林植物育种、繁殖、栽培技术、管理、保护与利用的综合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它为园林规划设计、绿地施工及植物配置与造景等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程本着加强学生园林植物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训练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用园林植物的生产、栽培管理及园林应用技术,并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园林植物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可见,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的教学,既不同于以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中专相同课程的教学,也有别于以系统理论学习为主的本科《园林树木学》与《花卉学》教学。虽然目前国内有近二百所高职院校开设园林相关专业,但是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别较大,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无法照搬,需要根据实际进行创新和完善。为此,笔者在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与专业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高职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园林观赏植物》课程教学为例,对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指标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理论教学改革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改革

目前,适合高职园林专业学生使用的《园林观赏植物》的教材较少,笔者所在的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共开设了10门园林专业课,与植物相关的课程只有《园林观赏植物》和《植物配置与造景》两门。《园林观赏植物》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而笔者授课对象是没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及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学科相关知识的高职二年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好《园林观赏植物》这门课,调整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园林观赏植物》课程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拓展学生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笔者以车代弟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园林植物》作为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内容作了调整(详见表1)。

(二)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程序改革 打乱教材的知识体系顺序,按照园林植物生产管理与应用的流程及学生的认知习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穿插讲解,即讲解1小节理论知识后,讲解1小节相关的实践知识,并让学生完成一些思考题目,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满堂灌”和“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入启发式、项目式、案例式、小组讨论及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如在每节课结束前,针对下节课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结合园林工程流程,就某个项目或案例来讲解理论知识,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讲解一些比较枯燥、但又非常重要的知识时,如植物的双命名法和植物系统分类法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教师再作总结。在讲解零散、简单知识点时,如园林植物科属种分类和常见种的识别与应用,先用幻灯片给学生做示范,然后给学生分派任务,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幻灯片,每人给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再作总结。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表1 《园林观赏植物》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改革表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改革 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总课时为72,原来实践课时仅为8,实践只有2次,分别是校园和西安植物园,各占4个课时,实践教学课时非常少,学生强烈要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笔者负责讲授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专业《园林观赏植物》课程后,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将实践课时增加1倍,使其占总课时的22%,即16个课时。实践实训次数和地点均由2增加到6。具体情况如下:西安植物园园林树木、温室花卉和球根花卉形态观察实习(4个课时)、西安环城公园花卉树木识别实习(2个课时)、西安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植物景观实习(2个课时)、雁南花卉市场花卉栽培实习(2个课时)、西安长安苗圃公司苗木移栽实习(4个课时)及校园植物调查(2个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改革成效非常显著,学生认同感较高,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弥补了植物图片实践教学的缺陷,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形成了联系的纽带,提高了学生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的能力和素质。

实践教学方式改革 以前,《园林观赏植物》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参观考察的方式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教师讲得很全面,学生吸收却不是很理想。在每次实践教学之前,笔者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就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他们遇到问题会主动、及时地寻求解答。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加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学生进行整地、盆花栽培、插花、修剪管理、切花保鲜、包装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并鼓励学生考取花卉园艺师和插花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证。按季节根据观赏特性的不同安排教学内容,园林观赏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在一年之中有不同的形态变化,而课程的安排要集中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不同专业的园林树木课程可能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园林植物季节变化的规律安排教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如西安植物园的球根花卉的实习最好安排在3~5月,这个时期正是郁金香的盛花期,形态特征明显,便于观察。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改革 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走马观花式参观,边走、边讲解,学生看得比较零散,教师讲解也不系统。笔者每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都要尽量邀请从事相关实践内容的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或者专家,从自己实践经验的角度给学生系统讲解,让学生获取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善于动手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课是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并逐渐形成《园林观赏植物》课程实践课教师社会聘任和园林公司长期合作的机制。

实践教学方案改革 传统的《园林观赏植物》课程实践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实践教学大纲,以“认花认树”为主要内容,组织形式单一,学生感到乏味,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得出,需要一套系统完善的本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或者实习指导书来指导实践教学,让学生每次实践前都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每次实践教学的方法、任务及目标,才能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院教研室正在筹划模块化、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园林观赏植物》课程实习指导书编写工作。

考核指标改革

《园林观赏植物》课程传统的考核指标中没有涵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后的考核指标体系凸显了实践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只有书本知识还不能完成《园林观赏植物》课程的最后答卷,还需要掌握本课程的实践知识,让改革后的考核指标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园林观赏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的指挥棒(见表2)。

表2 《园林观赏植物》课程考核指标改革表

随着生态文明、园林城市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我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园林景观的建设,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园林绿化事业对园林植物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我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培养掌握园林植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

通过对高职《园林观赏植物》课程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园林观赏植物》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由于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过程,加上《园林观赏植物》课程涉及面广,因此,还需要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持续进行课程改革与优化。

[1]李淑玲.对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学的几点思索[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9).

[2]邱国金,孙贤琦,刘国华.高职《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3,(2).

[3]周玉珍,成海钟,陈立人,等.高职《园林花卉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7):118-119.

[4]卞勇,杨巧红,张玉泉,等.高职园林专业《植物及植物生理》课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5]李梅.高职《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本栏责任编辑:谢良才)

G712

A

1672-5727(2010)10-0084-02

张新平(1981—),男,陕西柞水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助教,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园林景观的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园林高职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