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分类

2010-08-14 01:48程俊辉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德国分类职业

程俊辉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00)

试析职业教育发展与职业分类

程俊辉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00)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就业教育,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同时,职业分类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显得更加紧迫。科学的职业分类有利于职业教育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按照职业的性质开设相关专业,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

职业教育;职业分类;就业

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根据经济形势发展调整办学专业和扩大就业。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家有必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向社会以及职业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就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很多专业信息和就业情况都需要学校自己去了解,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教育教学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成本和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如何让高职院校更专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国家提供准确的职业信息和细化当前的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是国家经济工作、劳动工作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科学的职业分类不但可使人们有效掌握和监控国家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而且可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确定目标与方向。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职业分类系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为《大典》)。《大典》在1995年初开始启动建立,1995年5月正式颁布。但是我国经济在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促使我国也处于职业结构剧烈变化的过程中,新的服务性行业和高科技职业的不断涌现,也使得《大典》的滞后性显得更加明显。

《大典》把我国职业划分为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四个层次:大类(8个),中类(66个),小类(413个),细类(1838个)。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大典》中反映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1)由于《大典》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的限制,目前的职业分类更多地倾向于“蓝领”类职业的划分,划分得比较细,但对于“白领”类职业划分得比较粗。实际上,74.8%的职业分布在“生产、运输人员及有关人员”大类,这一大类的职业分属我国工业生产的各个主要领域,其特点是以技术型和技能型操作为主。而现有职业结构中,属于知识型与高技术型的职业数量不足实际职业总量的3%。这一特点基本上构成了我国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也就是说,职业院校培养的主要人才就是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2)《大典》中没有明确说明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职业分类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是最早进行职业分类的国家,《春秋谷梁传》写道:“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职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只不过当时的职业分工有很强的世袭性,甚至以自己的职业作为自己的姓氏(如姓屠、师、桑、陶、卜、贾等),反映了人们有很强的职业归属感。

现代职业分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职业分类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逐步取代了传统社会职业分类中固有的封建性和等级性。职业分类不但是职业的外在特征(社会需求性的特征)的反映,而且是职业的内在特征(个人发展性的特征)的体现。因此,职业分类的方法也就有了多种选择。例如,按照职业活动的性质差异,按照职业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种类的不同,按照使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原料、材料、工具、设备)种类的不同,按照工作环境条件的不同,按照职业活动规模的不同,按照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按照职业活动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不同,以及按照员工在职业活动中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等等。这样,职业分类的特点也构成了人们在职业教育阶段选择专业的依据。

科学的职业分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有着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对劳动力的合理使用也起着指导性作用。比如,在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置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着缓冲器的作用。同时,职业分类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业技能鉴定等环节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它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结构以及社会各有关部门的设置和发展情况,对职业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还可以为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咨询活动提供依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当前职业分类存在的问题

职业分类应当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理念。德国每年公布的就业情况可以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上需要工作的人们找到合适的职位(见表1、表2)。从表1和表2中可以发现,德国关于职业的年度报告是十分细致的,职业分类信息也相当严谨。这样做有非常好的作用,就是可以知道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并为人们选择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表1 德国2005年职业学校就业人数最多的前20种职业(女性求职者)统计表

表2 德国2005年职业学校就业人数最多的前20种职业(男性求职者)统计表

职业分类应当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人们会更加渴望得到一份有保障的可以长久工作的稳定职业。虽然可能有些困难,但从职业本身来说,应当更加注重人的持续发展。在这一点上,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值得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划分的核心思想——职业性原则,是建立在德国人对“职业”这一概念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德国有关法律的诠释,职业指的是一种持续而不是暂时的、旨在创造和维持生计的活动。所以,职业分类也应当强调职业给人们带来的持续发展的成就感。

职业分类不仅要注意内容上的全面、准确,更要注重其职业培训和鉴定的标准地位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人迫切地需要进行职业培训,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国家也大力支持这样的培训。然而,后续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培训质量是否可满足工作要求,所以还需在后续的培训标准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从德国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划分所采用的职业性方案即为“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相当于我国的专业目录。这样,全国统一的专业目录由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制定,并由联邦经济部与联邦教育部会签后颁布,其培训内容也由具有法律效力的、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规范。德国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包括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及教育主管机构)再根据国家公布的专业目录以及相应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和决定企业或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所以,在德国专业划分是联邦政府的行为。而在办学机构专业设置的过程中,有根据自身教育条件的企业行为,也有学校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但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由州教育部根据区域经济结构决定的专业布局来确定。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结构、劳动组织发生变化,对从业者的职业资格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德国联邦教育部每年都要根据这些变化对培训职业进行调整、修改和重新制定,并每年颁布一次“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的名称和数量,即专业目录。所以,职业培训与鉴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是保障职业分类严肃性的一个重要前提。

职业教育是一种前期投资,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蓄水池”的作用。由于职业的差异性和层次性,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方法和手段方面也都存在着这些特点,所以要想制定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职业分类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职业教育应符合职业分类对职业标准的要求,既有利于培养出符合标准的人才,也有利于培养的合格人才更好地进入社会。

[1]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

[2]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性模式[J].职教论坛,2003,(10).

[3]王一民.我国职业分类明确就业实行准入制度[J].教育与职业,1999,(10).

[4]郑炎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不断提升青年就业能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

[5]姜大源.德国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及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8).

[6]黄日强.制度因素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5,(1).

G710

A

1672-5727(2010)10-0129-02

程俊辉(1978—),男,山西闻喜人,管理学硕士,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及就业理论。

猜你喜欢
德国分类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分类算一算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分类讨论求坐标
职业写作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德国弃煤的烦恼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