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迪与思考及其实践*

2010-08-14 01:48张小帆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0期
关键词:工厂基地我院

张小帆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启迪与思考及其实践*

张小帆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41)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的“教学工厂”模式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全方位地营造工厂实践环境,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创新能力

“教学工厂”的理念与教学安排

表1 教学安排表

这样的安排可对学生进行分流,既可以减少实验室设备的配备套数,也可以保证全年不间断地进行企业项目,以配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使学生的实习和项目开发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实施“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关键要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问题。“教学工厂”对设备的要求相当高,教学设备要与企业接轨,NYP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理念,要求有超前意识,不断引进新设备(甚至是尚未批量上市的设备),让学生操作,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二是师资队伍素质问题。“教学工厂”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极高,要求教师与工业界的工程师保持相同水平,具备进行企业项目研发的能力。NYP招聘教师要求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这些教师不仅带来了工作经验,而且带来了企业的人事关系,带来了企业项目。NYP建立了一整套教师专能开发及培训系统,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教师的能力多元化,以适应新领域及多岗位的工作需求,实现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教学工厂”企业项目的实施。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这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善。因此,学习借鉴“教学工厂”理念,不能局限于校内,或是只凭借学院自己的力量,要打开校门走出去,依靠社会的力量,坚持走“专业融入产业,办学融入企业”的改革之路,瞄准产业发展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产业特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高技能人才找准市场。在办学的功能定位上要主动融入企业价值链,多途径、全方位与企业深层次合作,为企业生产服务,同时推进技术应用,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一)多模式建设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要以学院自主建设、校企合作、社会参与及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实践基地建设思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目标一致、并行协调、全程合作、互利双赢为合作基点,建设学院与企业交融的规模适当、功能合理、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基地,形成鲜明的产业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离不开产业集群的校企合作特色。

共建共享式 在与企业长期合作的过程中,我院积极适应社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形成了既能进行实践教学和实操训练,又能服务于行业进行技术改革和科学研究,校企双方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经营的合作模式,实践基地不再局限于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求,而是集学习、研发、服务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虎门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是由“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与我院服装系联合共建的功能最多、自主场地最大、最具特色的实践基地。基地由虎门富民服装集团投资兴建,坐落在“虎门富民商务中心”,我院投入设备。校企双方项目合作内容包括品牌孵化、人才培训、项目合作、企业服务等方面。在该基地,我院对服装系学生实施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跟单》、《服装生产管理》等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带入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和本院专任教师共同讲授,同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中实施顶岗实训,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虎门服装产业创意设计孵化园”不仅是我院服装系学生实践学习的主战场,而且通过实施“政府指导,行业共建,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运行机制的双方合作,建成了将虎门服装产业要素与服装文化紧密结合的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交融、互为条件、以创新为灵魂的基地,实现了重点面向服装产业品牌孵化和创意设计人才培养,促进虎门服装产业提升的目的。

基地课堂式 实践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也是学生素质养成的过程,我院在建设实践基地的同时,注重校企文化的融合,将学院的第一、第二课堂搬进基地,使企业与学院融为一体,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南风古灶分部陶艺设计实践基地是由佛山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提供研发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注册商标,是由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习借鉴和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结果。它以学院为本位,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为学生研发项目、体验工作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岗位工作。“教学工厂”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其中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是“教学工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教学工厂”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2)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确保有关的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与时俱进;(4)成为学院专能开发和教职员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

为配合“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NYP实行了“双轨制”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基地和教学、实训场地,我院投入资金共同建设的,该基地既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可以开展建陶、艺陶、卫生陶瓷专业的《陶艺实训》、《模具制作实训》、《浮雕实训》、《陶瓷工艺学》、《毕业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第二课堂,如2008年开展的以“玩陶”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由“南风古灶”提供相应的原材料和陶艺设备,并派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分成若干个研究课题逐一展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进行自由创作,亲身体验陶艺制作过程和龙窑的烧成工艺,感受石湾传统的陶瓷文化。

基地工厂式 企业是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良好阵地,将学生放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可以创设一种能够有效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我院通过与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七喜分院机电技术实训基地、数码实训基地、电脑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践基地,采取教师与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与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形成教学与车间一体化的教学工厂,从根本上解决了实施工学结合的现实困难,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基地集群式 针对一个企业难以同时接受一个班学生实习的现实问题,我院充分发挥原来依托行业办学所积淀的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探索在相关企业比较集中的专业镇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群的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纺织工程系南海西樵科技工业园区实训基地群汇集了覆盖范围在10公里以内,公司规模均为中等,长年生产任务饱满,生产稳定,管理规范的樵利化纤纺织有限公司、威竣纺织有限公司、宏信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立笙纺织有限公司、祥发织造制衣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涵盖了纺织机械生产加工、纺织、针织、制衣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整个行业。基地群所有合作企业相对集中,可以同时接纳大量学生进行教学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某些企业还提供了理论教学的条件,便于集中理论教学、分散实践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学生顶岗实习或教学实习期间,均有专门的外聘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实现了边学边练,边做边问,问中长知识,干中增技能。

(二)打造高职教育技能型专业教学团队

我院始终坚持把建设一支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几年来,通过“内培外引”、“引高补缺”、“专兼结合”等措施,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强化师资培训、优化队伍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及激励教研科研等方面做了很多切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业教学团队 我院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与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制度,出台了《专业带头人评选及培养办法(试行)》及《骨干教师评选及培养办法(试行)》等制度,选拔出专业带头人19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1人,省教育厅确认的“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其中1人为省级,2人为校级。学院对他们进行重点资助和培养,使其成为教师队伍的龙头、表率,成为教改、科研的中坚力量,初步建立了“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普通教师”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涵盖各专业的教学团队。

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队伍 我院重视教师队伍的职业教育特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制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给予经费支持、组织培训、企业引进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教师经过多种途径提高“双师”素质。2008年,有52名教师取得了中高级考评员资格。另外,我院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能手、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增加了兼职教师的比例。目前,专任教师中有110人具备“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的47.8%,并有外聘兼职教师120人,各专业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队伍,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

以技能为导向,实施师资优化工程 我院积极探索技能型教师培养新模式,采取校本培训、校外进修、研修结合等方式,实施了一系列师资优化工程,建设了一支适应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要求的师资队伍。(1)学历提升工程。学院出台了《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支持教师脱产或非脱产攻读学历、学位进修,要求本科、大专层次的教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学历提升任务,鼓励在职教师考取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给予部分学费报销。近三年来,共有三十多名教师取得了硕士学位,1名教师取得了博士学位,有四十多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3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专业教师职业技能优化工程。学院每年拨出专项培训经费,组织教师参加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的专业技能培训及以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的业务培训。如派3名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赴英教师培训;分两批组织6名教师赴德国迈耶西公司培训;鼓励教师主动参加本专业的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特许资格考评,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2008年,组织26名教师参加考评员培训,有2名教师已取得了高级技师资格,52名教师取得了中高级考评员资格;建立了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制度,新入学院工作的教师,两年内必须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半年以上,每年在寒暑假期间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等。(3)实训指导师建设工程。我院有步骤地将实验实训人员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范畴,改进和完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其成为技能型教学团队的一员,并享受与专任教师同等待遇。

搭建教研科研平台,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提升技术服务能力 我院制定了 《教研科研管理试行办法》、《教育教学研究奖励实施细则》、《教学成果评选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应用性科研,以研究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我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140项,其中有国家精品课程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项目2项,国家、省、市级课题(项目)共23项,学院课题104项。专任教师申报专利8项(已被受理),主编、参编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53部,在各类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86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34篇(2007~2008年)。

[1]王乐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洪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责任编辑: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0)10-0146-02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三段式”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效性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08JT107)

张小帆(1964—),女,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务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工厂基地我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的基地我的连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
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