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2010-08-15 00:49袁伟森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转型利益

袁伟森

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袁伟森

我国当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除了具有社会问题的一般共性外,还由于其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伴生物而具有高发性、共生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从根源上讲,我国当前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主要是由社会转型所表现出的社会分化、社会流动及社会冲突等方面造成的,是转型期社会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看待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殊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转型期;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与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

一般来讲,社会问题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社会、国家或政府在利益、权力等资源的不公平分配,损害了一部分或者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而引起社会持续而广泛的关注,需要动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从本质上讲,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资源占有的不公平造成的,是社会不公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问题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这些问题对某些个人或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二是这些问题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因而具有社会普遍的关注性[1];三是不同的社会成员或利益集团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不一致,具有一定的阶层性;四是受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这较大的差别,因此解决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可见,社会问题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产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社会问题也带有该阶段明显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必须针对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看待和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我们所说的转型期社会问题,主要是指“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存在若干导致社会结构失调的障碍因素,危及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困扰乃至威胁社会运行安全,需要通过社会力量解决的社会现象”[2]。当前我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加速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处于不断的调整中,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总体看,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但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的重新调整,期间难免会带来局部社会成员或集团、群体利益的损失,从而引发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等均前所未有。”[3]社会分化加速、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冲突加剧、社会整合能力下降是该时期典型的特点[4]。由此引发的各种利益矛盾经过不断的积累最终会上升为社会问题,并影响我国社会转型的进度,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同时,由于受认知能力等的局限,人们在处理转型期各种难题时难免会产生各种资源、利益等的不公平问题,进而造成某些社会成员、集团或群体的不满,带来了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讲,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社会问题,二者相伴相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点

一般来讲,社会问题总是与特定社会历史背景相关。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具有不同的特点。就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来说,除了具有社会问题的共性即普遍性、破坏性、潜伏性及可治理性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发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结构、机制、体制及制度等都处于大的变动之中,此时期的社会转型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各种新旧体制、制度等处于快速的交替状态。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一方面会导致政策制定者的反应滞后,使政策的适应性下降,影响到政策的效力和对目标群体的制约能力,也容易造成不同群体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快速转型造成的社会流动性加快、社会分化加速、社会冲突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子。由于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资源等在分配、占有等方面的不公平,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社会矛盾的出现;加上社会缺乏化解这些矛盾的有效机制、制度等规范性措施,很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失范,从而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

第二,复杂性。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二是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处理也具有复杂性。首先,我国正在进行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大社会转型,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大转型,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都是一场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运动。从广度上看,当前的社会转型不仅是社会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转型,而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人们观念的全面转型。这一转型过程客观上造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个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是社会转型的伴生物而具有了复杂性。从深度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不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往往“不一而同”,他们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从而造成社会成员、群体之间因价值追求不同而发生矛盾冲突,并最终上升为社会问题。可见,社会转型领域的复杂性和全民性,涉及到不同群体、个人的利益再分配,因此转型期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其次,转型期社会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根据;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管判断的影响。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制约,对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处理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但是各种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社会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难度较大。

第三,共生性,亦称“伴生性”。本质上讲,任何社会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社会大系统。在该系统中,任何子系统的产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其他社会子系统。社会系统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任何社会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是该社会的组成部分不断变化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社会转型,必然离不开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但是,“处于转型中的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变动不居的过渡性社会,每一结构的变动都会引起其他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变迁,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失调就集中表现为转型性社会问题。”[2]同时,由于社会转型固有的矛盾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地根除,也必然会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可见,社会转型与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是共生的。换言之,转型期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伴生物”。另一方面,从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本身来看,主要包括结构性社会问题、变迁性社会问题、越轨性社会问题及心理性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各种转型期社会问题之间具有共生性。

第四,长期性。转型期社会问题的长期性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长期性相关。众所周知,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的社会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们所说的转型期社会问题的长期性,主要是指在社会转型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社会问题是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回避的,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所必须面对和付出的代价。自1840年以来,我国就进入了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各种生产关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而隐藏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就逐渐显性化为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转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在变革传统社会结构、建立新的社会运行机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利益分配问题,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产生抵触情绪,做出抵触行为,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变革的顺利进行。然而,在旧制度、旧体制逐渐瓦解,新制度、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的各种规范(法律和道德)长期处于缺位状态,社会失范行为必将大量存在,因为新制度、体制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与之相伴的社会问题也必将长期存在。因此,转型期社会问题必将与社会转型共存,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内长期存在。

三、正确认识转型期中国社会问题

我国社会处于加速转型期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总体看,社会转型的方向是向更加和谐、健康、有序的社会演进,但这一时期也伴生了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存在是我国社会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无视这些社会问题必将会影响到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和社会机制的稳定健康运行。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问题。

首先,转型期社会问题不可避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转型期面临着的某些社会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是现代化的伴生现象,具有共性。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速度异常迅猛,与传统社会变迁缓慢、相对和谐有序相比,便显得不稳定甚至混乱。”[5]各种新旧机制、制度、观念等处于激烈的冲突之中,必然会造成诸如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失业、腐败等社会问题的大量存在。

其次,转型期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各系统之间是有机联系的,任何社会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转型期社会问题当然不能例外。从表面看,我国社会转型期发生的社会问题复杂多样,毫无规律可循,但是,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它是由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分化加快以及社会利益调整等原因导致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加快制度建设、法律建设,重塑社会道德规范入手,才能有效降低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发生。

[1]雷洪.社会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00-109.

[2]肖文涛.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4).

[3]郑杭生.中国社会大转型[J].中国软科学,1994(1).

[4]阎志刚.社会转型与转型中的社会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1996(4).

[5]方群.转型期社会问题的思考[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2).

C912

A

1673-1999(2010)02-0042-02

袁伟森(1983-),男,甘肃兰州人,兰州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20)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7级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实践。

2009-08-10

猜你喜欢
转型期社会转型利益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转型期矿业乡村综合效能评价及障碍诊断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I Love You, Dear China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双城记》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