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

2010-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功力功法竞技

洪 浩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武术奥运战略的新思考

洪 浩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并非武术进奥的捷径,武术的奥运发展必须在"和而不同"思想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模式。武术功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不仅体现着浓郁的东方体育文化特色,而且与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竞技方式具有很高的契合性,这为武术奥运新战略的制定开拓了新的思路。

武术 奥运会 战略 思考 功力项目

在以西方竞技运动为范式的传统武术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竞技武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在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之际,竞技武术未能继柔道、跆拳道之后,成为亚洲奉献给奥运会的又一正式竞赛项目。积极向西方竞技运动靠近,却被阻拦在奥林匹克殿堂之外,这一尴尬的境况不能不引起武术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面对新的征程,必须以新的思路来全面考量武术的奥运新战略。

1 武术的奥运梦想

将武术作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武术界人士已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诞生奥林匹克运动的古希腊文化和孕育传统武术的古华夏文化,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源头,决定着东西方体育的基本走向。在古希腊文化灵光的照射之下,西方的竞技运动引领着现代体育的潮流;中国文化的哺育赋予了传统武术追求和谐的价值指向,但也泯灭了华夏先民的竞技遗风。

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包括西方体育文化在内的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达尔文与斯宾塞进化理论的启蒙与西方竞技运动的引导,使传统武术走上了以竞技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历程。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柏林举行,为宣传中国武术,选拔组建了国术表演队随同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欧演出。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全军覆没,唯独赛场之外的武术表演引起各国人士的极大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走近奥运殿堂的那一刻起,中国武术界人士便已描绘了神圣的奥运梦想;但战争的炮火,却使这一梦想支离破碎。

21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自鸦片战争以来备遭屈辱的中华民族在世界的东方迎来了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同属亚洲的日本、韩国,利用本国承办奥运会之机,成功地使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了奥运会,在举国欢庆的同时,武术也迎来了奥运圆梦的契机。然而,主客观上的种种因素,决定武术进奥并非像国人所期待的那样指日可待。历经努力,武术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特设比赛项目,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北京2008武术比赛”。尽管这一结果标志着武术的奥运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武术的奥运梦想并未真正实现。

2 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

半个多世纪的艰辛努力与千载难逢的机遇,未能使武术成为2008年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这一事实不能不引起中国武术界对武术奥运发展的反思。

武术竞技化是以西方竞技运动为范式而进行的,具有明显的西化烙印。西方竞技运动的文化渊源——古希腊文化,以分析思维方式为核心,使西方竞技运动形成不同运动项目分类竞争的格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武术,偏重于系统思维,以“体用兼备”为主要特点。在西方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武术裂变为套路和散打两大主要运动形式,进而支离出不同的套路比赛项目与散打比赛级别。武术进奥的主打项目——竞技武术套路,主要以西方体操为蓝本进行竞技化改良。尽管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游戏规则,竞技武术套路不惜削足适履,但在2002年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项目委员会从技术角度考虑,建议不将武术列入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进行改良,并积极迎合奥运会的要求,但却别奥运会排斥在外。由此来看,一味地仿照西方竞技运动的模式并非是武术进奥的捷径。

从文化发展的视角来审视武术进奥,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价值资源。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果一味地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这便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武术的奥运发展应走出西化模式的束缚,更新思路,探讨武术竞技的多元化模式,在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规范的基础上,凸现武术的民族文化特色,使武术以鲜明的个性特色立足于世界体育之林。

武术进奥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参照了西方体育的分离模式,但奥运名称却反映武术仍未走出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思维的局限。武术是一个庞大的运动项目群,处于“瘦身”改革时期的奥运会,无法从整体上对武术进行容纳。武术进奥实质是指在中西体育文化对接中诞生的竞技武术,具体的奥运武术设项方案是竞技武术套路中的男子长拳、南拳、刀术、棍术和女子长拳、太极拳、枪术、剑术8个单项。但人们往往以武术进入奥运会来代替竞技武术或竞技武术套路进入奥运会,这一称呼容易产生以下两点误解:其一,易将武术视为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一个项目,降低了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这有悖于真正地理解武术,不利于武术的传承;其二,易将力争进入奥运会的竞技武术视为武术的整体,不利于武术的全面发展。力争进入奥运会的竞技武术仅是武术的一个分枝,并不能代表武术的全部,更不能主导武术的全面发展。

3 武术奥运战略新思考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提出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武术也开始了由一个高峰走向下一个高峰的征程。2010年3月,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颁布的《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中提出在武术竞技领域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深化武术竞赛体制改革,建立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适应的武术竞赛新模式。关于武术奥运发展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肖天副局长在中国武术协会换届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民族的要想成为世界的;源于中国的武术要属于世界,需要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在东西方文化交融方面有大量创造性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没有与时俱进,大胆改革的思想与魄力是难以完成的。”

功夫巨星李连杰成为中国武术协会武搏会形象大使和中国武术协会唯一的太极拳市场开发代表,他透露了自己的新梦想:“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太极拳,争取在2026年能够让太极推手进入奥运会。”“中国武术是一个庞杂的系统,要想让武术进入奥运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武术之中的太极推手却不一样,我们要推动的太极拳、推手竞赛是要制订一个国际通行的竞赛规则,比如说在水上架一个擂台,按体重分级别,分男女项目,谁被推掉到水里就算输”。

武术散打与拳击、跆拳道具有雷同性;套路固然文化内涵丰富,但主观评分往往会给比赛带来争议。在水上擂台进行太极推手比赛,既能展现太极拳丰富的技击方法,又易于评判,还具有观赏性,不失为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新视角。

其实,与水上太极推手比赛十分类似的武术功力比赛已开展多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丰富武术赛事,加快武术功法运动的竞技化进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于2004年11月在广东佛山举办了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设规定竞赛项目、自选表演项目和特邀会演项目三大类,规定项目包括单掌断砖、石锁上拳、对拧长杆、抛接沙袋、绳镖击靶、桩上徒搏;“自选表演赛项目”分为克服重力组、击打能力组、灵敏能力组和其它能力组4个组别;凡武术传习者掌握的各种武术绝技,不宜列为“自选表演赛项目”的,均列入特邀汇演项目。首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成功举办使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武术功法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登上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大舞台,武术中一度被忽视的运动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这是武术运动发展中一次新的革命,标志着一种新的武术竞赛形式的诞生。

首届功力大赛结束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有关人员,根据首届比赛的举办情况以及调研组的研究报告,对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赛项进行了论证;在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开封东大寺武术馆对功力竞赛项目进行改革试验研究。经试验和论证,将“对拧长杆”、“流星击靶”更名为“长杆较力”和“流星打靶”,抛接沙袋由规定竞赛项目变更为自选表演赛项目,增设了夺桥徒搏、悬空断物和指鼎较力3个自选项目;对部分规定竞赛项目的场地和器材进行了改革,修订了《武术功力竞赛规则》。

2005年11月,军安杯第二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深圳举行。新增设的夺桥徒搏、悬空断物和指鼎较力3个自选表演赛项目倍受欢迎,长杆较力和桩上徒搏两个项目的改革获得了成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选手,武术功力大赛在改革中取得了新的发展。

武术功力比赛的举办,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参赛队伍不断壮大,竞赛项目和规则逐渐完善。为满足武术功法教学与训练的需要,积极筹备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一批各有专长的武术功法行家里手,在《武术功法·功力比赛资料汇编》的基础上编写了《武术功法运动教程——竞技功法》。参编的功法行家们无私奉献了历代传人总结出的练功要诀和个人心得,并参加了该书VCD教学片的拍摄。《教程》于2005年8月在山东泰安举行了首发式。同期,还举行了“全国武术功力项目教练员、裁判员资格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近两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冠军和部分教练,传授功法绝技,对来自全国的近20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

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佛山和深圳成功举办之后,来到了少林武术的故乡——河南郑州。2006年11月,第三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本次赛会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运动员人数都大幅增加。在项目设置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规定项目有了男女之分。单掌断砖、流星打靶、石锁上拳、长杆较力和桩上徒搏为男子项目;女子项目包括流星打靶、悬空断物和夺桥徒博。其次,双人对抗项目和单人竞技项目的石锁上拳有了体重分级。此外,由中北大学课题组研制成功的高科技武术功力比赛器材,应用于各竞赛项目,使比赛更加科学、公正。武术功力比赛在科技创新方面已走在前列。

三年之后,武术功力大赛回到了曾经孕育它的地方。2007年12月,广州体育学院承办了第四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此次比赛在裁判员的执裁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赛会的组织服务、赛事的宣传报道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标志着武术功力比赛趋于完善。

此后,又先后在浙江宁波与山东淄博举办了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武术功力大赛,在这两届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日臻成熟,裁判员也表现出很高的业务水平,为武术功力比赛进入竞技体育赛事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武术功力比赛的规定竞赛项目包括断砖、断板、较杆、夺桥、守桩、石锁上拳和流星打靶7项。这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不仅体现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而且与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竞技方式具有很高的契合性。如石锁上拳是单臂将石锁举起,以成功上举石锁的重量来决定胜负,与举重项目十分类似,都是比试上举的重量。又如流星打靶类似射击和射箭,以击中率分胜负。稍作比较,便可发现功力竞赛项目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的融通性。

功力竞赛项目是从传统功法和功力比试方式中整理出来的,体现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石锁上拳是经270度翻花上拳后,再将石锁举起,是技巧与力量的结合。在梅花桩和独木桥上进行的守桩和夺桥比赛,避免了两人之间的激烈对抗,彰显着武术点到为止的和谐理念。流星的打靶方法,既有肘打、腿打还有缠身打,花法有趣,既可竞技,亦可健身;且绳系流星,常人练习也不会脱靶伤人。略作分析,功力竞赛项目的民族文化特色不言而喻。

“和而不同”是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融合的理论指导。武术功力竞赛项目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在形式上相近,在规则上相通,这是两者“合”的基础。凸显东方体育的文化特色,是武术功力竞赛项目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的“不同”所在。两者因其“和”,可以聚于一堂;因其“不同”可以丰富奥运赛场。

4 结语

力争将武术列为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是武术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冷静思考武术奥运发展之旅中的利弊得失,是武术界必须直面的问题;坚定武术申奥的信心,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是当下武术界面临的重要任务。武术功力项目与奥林匹克竞技项目的高度契合,为武术奥运新战略的制定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期待着武术功力比赛这一新兴的武术赛事,在武术进奥新的历程中做出新的贡献。

[1]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0-2014)[S].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文件,2010.

[2]肖天副局长在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暨中国武术协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S].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文件,2010.

[3]毛烜磊. 李连杰谋划太极推手进奥运 [N]. 京华时报,2010-08-27.

[4]覃江宜.助推太极进奥运[N].当代生活报,2010-09-02.

[5]康戈武. 关于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模式化现象的研究[M].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之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6]温 力.不断变化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生态和武术运动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

[7]汤一介.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建设[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8]楼宇烈.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讲中国文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9]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G85

A

1004—5643(2010)09—0001—03

洪 浩(1971~),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现代化,竞技武术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功力功法竞技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竞技精神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浅谈新闻主播也要具备的采访功力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