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武德培育浅探

2010-08-15 00:50张水林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中华

张水林

(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南靖 363600)

中学生武德培育浅探

张水林

(福建省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南靖 363600)

武术在大多数中学成为体育课程的必选内容,但在现实教学中,中华武德的教育意义被搁置一边,在教材及实际教学中大多没有得到体现。文章通过对中学武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学生武德的培育提出几点建议,以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学生 武术教学 武德教育

1 前言

武德是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随着中华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风靡,武术在全国大多数中学成为体育课程的必选内容,特别是太极拳、初级长拳等经过整理出来的普及拳种和中国传统技击(散打、摔跤等)。在套路动作普及过程中,多数学校只重视武术“形”上的教育和辅导,只传授学生如何去把套路动作打的流畅、优美、刚劲、有力,却忽略了我们中华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沦基础,和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鲜明特点。中华武术运动充分反映出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几百年来中华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整套武德理论,但在现实教学中武德的教育意义被搁置一边,在教材中及实际教学中大多没有得到良好地体现。目前,随着武术教学面的扩大,武德的培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有着新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应抓住机遇,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武德培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中学武术教学过程中武德培育的现状

2.1 武术教学过程中被忽视

调查发现,中学体育教材中有关武术的章节中没有对中华武术的确切而简明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明确武德的存在,导致武德越来越被人遗忘,说明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没有一个明确地位,武术的教育意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中华武术讲究以德胜人,武以德先,中华武术的修德练性,练武先习德的优良传统被人们忘记,导致大量持武逞强之辈层出不穷。中华武术的教育意义及其文化价值取向已偏离轨道,一味地和西方技击比较谁的杀伤力大,谁的腿法好,谁的拳更快。中国被世界所认识的武术已慢慢失去其原来的文化构架,不得不让人担忧。

2.2 教育内容不明确,教育方法不当

武德的教育内容不丰富,没有深层次的研究和教学。多数学校只重视武术“形”上的教育和辅导,只传授学生如何去把套路动作打的流畅、优美、刚劲、有力,忽略了我们中华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教育方法只限于课堂的礼节教育和很少的理论教育,仅仅停留在一两次理论课的讲授,这样对待武德的教育还是不够的。

2.3 武德教育未能贯穿武术教学始终

追求技术水平的提高只是人们习武目的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学习过程,进行人格的完善,道德水平、修养水平的提高,这正是中国武术的“内外兼修”。中华武德讲究的是在练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修炼,最终达到个人思想意识、道德品行的规范化、高尚化。而中学武术的学习、教学却没有使武德培育贯穿始终。在现代快节奏、高强度的生存环境下,中华武术扔掉了武德修养这一核心内容,趋向于技击的威力、套路的动作优美的发展方向,这样使学生对中华武术有了片面的认识。

3 中学生武德培育的对策

3.1 正确认识武德内涵

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武德为何物,很大部分人受武侠小说影响,认为武德就是江湖哥们义气,大部分讲不清或不了解武德的正确含义。武德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具有时代性、历史性、继承性等特点,武德定义的模糊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对武德修养的认识不足是核心问题。武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就武德的本身来讲,在任何时期它都被真正的习武之人放在首位,作为武术界固有的道德标准。现在的武德,不仅仅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戒骄傲,富于正义感,助人为乐以及刻苦练功等等。而且在各门派的武术中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尤其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有民族自尊心和勇于拼搏的大无畏的精神气魄,勇于攀登世界武林的高峰,为振兴中华武术做出应做的贡献。

3.2 充分挖掘武德中的优秀人文素材

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近代武术家霍元甲等可谓是其中的代表。如今虽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与过去不同,但武德教育寓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确立学习的楷模,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为学生输送精神养料。

3.3 增加武德培育内容,完善武德教学方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与训练课相结合,各种方法和形式进行恰当交叉,适当开展武术交流活动,加强养成教育,坚持与时俱进,做到德艺双馨。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将来的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必须有—个总体教育目标,指导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工作,使武德教育成为—个系统的、循序渐近的过程。中国武术的“德行”,具有其丰富的内涵,结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遵纪守法,做社会好公民教育;劳动观念和爱护公物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开创和创新意识教育。这六个基本内容,应坚定不移地贯穿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使之与武术教学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发挥武术的促进功能。

3.4 武德教育要贯穿武术教学始终

中华武德讲究的是在练武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修炼,最终达到个人思想意识、道德品行的规范化,高尚化。中华传统武术强调修身养性,在练习中既强健身体,又锻炼意志品质以达到身心双修的最高境界。中华武术道德修养教育重在“修养”,只知道武德之意而不加强实践修炼,等同于没有修炼,道德修养的提高并非一日可为,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才能得以提高,在武德修养上没有终点可言,只有不断地学习、领悟、自省才能达到道德的要求。

3.5 通过教师言传身教进行武德培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道德素质,教师自身的形象以及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更为重要。一方面是由于历来习武中所形成的崇尚权威和尊严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因武术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特殊作用所致。而武术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尤为明显,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崇拜程度也更大。因此,武术教师的言行、品性、气质等,都将成为学生直接模仿和效法的对象。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为此,武术教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工作严谨、语言文明、举止大方、精神饱满、严于律己。以朴实的仪表,认真的教态,文明的语言,端庄的行为,正确优美的示范和高尚的品德去感染教育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武术教师必须以德立身,德技兼备,才能传技育人,施教于人。

4 结语

武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应予以继承和发扬。千百年来,武术与武德相伴而行,习武者依其修身养性,规范举止,品评善恶。武术教学与武德教育有着水乳交融的关联,两者互为依存,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完整的武术教育。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武德教育。在当今中学武术教学中,要正确认识武德内涵,要重视武德教育,增加武德的教育方法,完善武德的教育内容,要贯穿武术教学的始终。武术教育应把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和文化修养,又有高尚武德与伟大理想的复合型武术人才作为己任。

[1]刘贵恩,吴桂宁.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2):80.

[2]温 力.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J].体育科学,1992(3):5-8.

[3]李 微.论武德在武术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4):146-147.

On the Education of Military Moralit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hang Shuilin
(Nanjing First 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NanJing Fujian 363600)

Wushu has become the compulsory content in the sports curriculums in most middle schools.But the real meaning of education on military morality of Chinese Wushu is put aside in the realistic teaching.They are not reflected in textbooks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education of military morality of Chinese Wushu,the paper gives the positiv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military morality of Chinese Wushu,cultivate their humanistic spirit,sprea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iddle students Wushu teaching education on military morality of Chinese Wushu

G85

A

1004—5643(2010)09—0065—02

张水林(1969~),男,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中华
中华武术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