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云南景谷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08-15 00:50韦晓康赵志忠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景谷陀螺少数民族

韦晓康 赵志忠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云南景谷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韦晓康 赵志忠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 100081)

民族地区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健。文章通过对云南景谷县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实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思考,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实现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从而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地区 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也是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社会的和谐,没有西部民族社会的和谐,就没有中国社会的和谐。本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笔者于2006年、2007年春节前两次在云南景谷对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实际所进行的田野调查,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所起到的作用做一些思考,为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民族地区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里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汉族相比较虽然较少,但分布地区却很广泛,且在漫长的边境线上,几乎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民族地区,而民族地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民族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为整个社会和谐的关键。

2003年中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我国农村按国际贫困标准(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美元,约折合2.5元人民币),那么,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民族地区。除了经济相对落后外,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事业发展也很滞后,引发了许多矛盾,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所以,关键时期,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虽然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在不断缩小,但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农村人口依然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就拿景谷县来说,笔者利用带队参加陀螺比赛和冬训的机会于2005、2006年春节前到云南茶祖之乡——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进行调研,云南景谷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思茅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辖钟山、凤山、景谷等8个乡、4个镇,下设132个村委会、1929个村民小组,60023户农户,总人口2917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1%,以傣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县内居住着汉族、傣族、彝族、拉祜族、哈尼族、回族、布朗族、白族、瑶族、苗族、满族、普米族、壮族、纳西族、佤族、高山族、京族、基诺族、傈僳族、布依族、土族、侗族、土家族、怒族等24种民族,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64人,是非常典型的民族地区。

景谷是一个少数民族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1%,农村经济是全县经济的主体。这么大的农业人口群体,对民族地区及整个社会的影响自然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没有民族地区的和谐,何谈中国社会的和谐?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延伸的过程。社会的和谐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么庞大的农村人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和谐的重要制约因素。如果民族地区的人口出现了不和谐,其他地区的人口能和谐吗?所以,具有一亿多人口的少数民族分布在广泛的中国民族社会,其和谐的重大意义就显而易见了。

2 民族传统体育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重要文化因素

社会和谐必然包括和谐的文化。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个蕴涵特定价值诉求的社会存在空间,那么和谐文化就是其中孕育生命的水、空气和土壤。如果说和谐社会是一架安全、高速、平稳运行的巨型机器,那么和谐文化就是保障机器运行的动力源和润滑剂。人是文化的动物,社会是人的文化栖居,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文化,实现文化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壮举中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势在必行。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和谐”理念

和谐的理念,对于我们而言,绝非只是根源,而是核心。所谓“和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它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孔子发挥了和谐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将和谐看做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普遍性的统一。它可以用于形容和描述不同系统或整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状态。具体地说,“和谐”就是指存在差别的各种因素可以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组成一个整体或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二是这些存在着明显差别的各个成分可以非常协调的整合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统一,由于植根于农耕文明,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特征,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表现在其哲学思想上,即“天人合一”。按照我国传统的儒家哲学理论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天是自然的天,人是自然的人,天虽不是人,人虽不是天,但同属于自然,二者具有相通相合之处。人是生活在自然的天之中的,必须受自然的天的规律所约束,必须遵照自然的规律而生活。认识自然是认识自然规律,利用、改造自然不过是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多聚居在边远山区、草原地带,它们都有自己传统和系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大多既保持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也吸取了汉文化积极成分,例如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来作指导,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等基本观念也渗透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观念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如龙舟、武术等。所以,民族传统体育表现出典型的整体观特征,始终将人的整体性作为健身练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是把世界的两大基本要素即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天人合一”;另一个方面是把生命的两个主要标志即神与形视作是一个整体,强调“神形合一”,这种整体的自然观与生命观在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今天,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人们的心理负荷越来越大,产生了新的健康危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现代西方体育文化在这些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人们重又把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重视与发展,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观与这一趋势不谋而合,趋于同道,所以武术、龙舟竞渡、高脚马等逐渐得到西方人的喜爱。民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体育的发展中显示出了重要的时代价值。

2.2 民族传统体育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

和谐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能起到化解矛盾、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通过和谐文化建设,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统一的意志,把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引导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有助于避免不同民族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有利于理顺民族情绪、化解民族矛盾、优化发展环境,在民族地区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而具有鲜明风格、独特魅力和本民族特点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现了民族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对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和谐文化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倾注着各民族的创造智慧与深厚情感,对维系和加强民族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民族凝聚力与亲和力进而形成缓释日常矛盾冲突的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作为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资源,以其特有的群众性、简易性、趣味性、社区性、盛会性等特点,在丰富国民生活、推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培植地方产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其特殊功能,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动力源,是润滑剂。

3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实现民族团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1 凝聚鼓舞民心,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民族团结、和睦和稳定,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地区人民心中形成社会认同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坚实的基础,而社会认同感则根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也是一座城市的活力和灵魂。民族地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文化资源,体现着民族的心理,是维系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

例如云南景谷县,多种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生活环境多样的基本县情,孕育了多姿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体育文化。打陀螺、象脚鼓舞、白象舞、耍龙灯、跳笙、荡秋千、丢包、射弩、摔跤、高跷、爬杆、顶扁担、放风筝等民族体育活动,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形成了各族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打陀螺,在景谷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时,恰逢春节,士兵们非常思念家乡,士气低落。诸葛亮灵机一动,叫士兵们砍来树木,一头锯齐,一头砍尖,又用一根鞭杆配上线绕起来扯着玩,分支家和打家对打。将士们觉得好玩,越玩越起劲,淡化了思乡之情,精神振奋。不久,打陀螺流传到民间,流传到景谷,世代相传,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发展到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村村寨寨都打起陀螺。为了不影响农活,人们还约定俗成不到除夕不打陀螺,过了二月八不打陀螺,这就是“过年过到二月八,陀螺打到青草发”的民族文化。

纵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据统计已达970余种项,例如赛龙舟、赛马、摔跤、抢花炮、珍珠球、投绣球、冰嬉、打陀螺等等,无不显示其民族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民族文化特性,受到各民族的喜爱,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在云南景谷,我们了解到,人们下班或农活后,年轻人不打麻将都出来打陀螺,大家认为各民族人民在一起打陀螺能促进民族团结。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少数民族之间出现的是集中居住和杂居共处的格局。比如,在云南景谷,就有多达24个少数民族,他们之间都是交错居住、互通有无,各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所以,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须要进一步加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各族群众一起打陀螺,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互相比赛,共同交流,传递信息,无论输或赢,都能起到振奋人心、凝聚民心的作用。陀螺运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使全民健身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且这一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起到了民族团结、经济进步、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3.2 营造良好健身氛围,强身健体,休闲娱乐

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需要政府及体育部门把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会同民族工作部门研究并推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群众健身活动,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健身项目进入城乡社区,并在经费、场地、设施、器材、训练、比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场所,使民族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为各族人民服务。

在景谷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一个仅有29万人口、多民族杂居的小县,会有上百个陀螺场地和上万个整天痴迷于打陀螺的群众。多年来,景谷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完善民族体育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民族体育文化需求。过去,孔雀广场比较狭窄,人们开展跳笙等活动比较拥挤,为解决群众娱乐场所问题,县财政投入资金进行拓宽改造;人们在跳笙用芦笙作乐曲时,但有时没有芦笙就没有跳笙乐曲,政府便为他们录制乐曲、配备录音机、接通电路;陀螺场分散、简陋,组织陀螺比赛存在诸多困难,县政府以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邀请赛为契机,在体育馆建造了4块比较规范的陀螺场,为群众开展日常陀螺运动、组织比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县共有比较规范的陀螺场125块,村民小组基本上都建有陀螺场。在离县城约2公里的威远镇蛮冒村土锅寨,我们还看到了一块室内陀螺场,这是由村民自筹资金,将一块室外篮球场垫土压平建造成一块陀螺场地,并搭建茅草棚,就建成了一块室内陀螺场地。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已把打陀螺作为强身健体、劳逸结合的手段,不再仅限于除夕到春节打,一年四季,天天有人打,县城、乡镇、村寨都在打,陀螺爱好者年龄最长者达87岁、最小的不到6岁。许多人长期打陀螺后,身体强壮了,麻将不玩了,生活方式科学了,生活情趣健康了。一些退休职工曾患脑血栓,由于长期坚持打陀螺,现已康复,天天神采奕奕的出现在陀螺场上,经常向人们讲打陀螺的好处,这是强身建体的结果。

3.3 维护生态环境,利国利民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但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民族地区大多属高寒边远地区,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如果遭到破坏,将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和不可再生的。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全社会理性的选择。

在伟大祖国960余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特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因此,利用这些地区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这地区的经济、文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有时人类在征服、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也在破坏自然。例如景谷当地群众对陀螺运动的痴迷程度国内罕见,使得车陀螺成为人们的一条致富门路。但是,陀螺是由紫柚木制成,所用的紫柚木为直径1.5米的上千年、百年大树,一棵树只能制作二十至四十个不等。因当地老百姓能卖的东西太少,只能上山伐树来卖制作陀螺,这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县政府已经意识到用树木制作陀螺这是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已不许老百姓上山伐树。现已实验成功,用回收的旧布料经过加工制作陀螺,并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用陀螺,景谷县、普洱县的私人作坊也纷纷利用这种工序制作陀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是分不开的,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的同时,不能与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分割开来、对立起来,而应当统一起来,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3.4 积极引导,促进经济的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的观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共同特点是基础差、底子薄、起点底、经济发展落后,这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于贫困状态,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生态破坏、毒品、艾滋病问题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政府要把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当作一个系统工程,采取切实措施,全方位、多渠道地加以照顾和扶持,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逐渐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每一个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在云南景谷县了解到,县政府积极引导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及各种民间团体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体育运动,在业务上给予指导、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在舆论上给予宣传,掀起了民间体育运动的高潮。每年春节期间,农村以陀螺会友,村与村,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举行陀螺比赛,热闹非凡,许多村民小组与村民小组之间比赛还杀猪宰羊共进晚餐,由输家出钱。许多村民委员会以各村小组为单位组织陀螺赛,如:2004年春节景谷乡团山村民委员会组织陀螺运动会,有23个队参加,届时8天,全村人民喜气洋洋,赛场上陀螺赛精彩、赛场外拉拉队热烈鼓劲。通过陀螺赛,加强了各民族、各村寨之间的交流,增添了情趣,活跃了节日气氛,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当地群众对陀螺运动的痴迷,使得制作陀螺成为一条致富门路。县城几个车陀螺经营户,整日忙个不停,人们买陀螺都要排队预定,每家能卖2-3千个陀螺(每个50元)。笔者访谈景谷县最大一家私人作坊,作坊有三台机器,年产量约三千多个,每年利润在8万左右,他们可做比赛陀螺,也可制作装饰陀螺,当然,这种私人作坊需要扩大和加强建设,才能有竞争力。因此,我们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转变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向商品经营型方向发展,与国际体坛职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相接轨,已是势在必行。

4 结语

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加深各族人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解,唤起人们积极主动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极大的增进各族人民健康,增强体质,这必将转化为间接生产力,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只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在民族地区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族和睦、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俸代瑜.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桂海论丛,2006(6).

[2]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见民委发〔2006〕16号)[S].2006.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云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Developing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Constructing Ethnic Harmonious Society——report on the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conditions in Jinggu,Yunnan

Wei Xiaokang Zhao Zhizhong
(P.E.Colleg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

The harmony of ethnic districts is the key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on the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 development in Gujing county,the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developing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tries to find some references for ethnic distric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thinic works and reach the aim of unity ethinic groups,speed up ethnic area economic and society development,promote the social harmony of ethnic areasand finally construct socialist harmonioussociety.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ethnic area harmonioussociety

G85

A

1004—5643(2010)09—0067—04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57SS07114。

1.韦晓康(1965~),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类学。

2.赵志忠(1963~),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景谷陀螺少数民族
做个纸陀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玩陀螺
陀螺转转转
我最喜欢的陀螺
景谷无量宝地佛迹仙踪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某院参与景谷地震医疗救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