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武术发展的功能与经济价值

2010-08-15 00:50刘跃贤
武术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技击武术价值

刘跃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武术发展研究】

论现代武术发展的功能与经济价值

刘跃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正确认识现代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功能与经济价值,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中国武术随着古代“止戈为武”的社会价值功能的消解而使其健体强身、娱乐表演功能逐渐凸现,并随着套路的完善而使其体育功能更加明显,从而为现代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其教育功能、保健功能、竞技功能等和其经济价值成为重点。

现代武术 功能 经济价值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正在发生着改变,武术也在历史的变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武术正是传统武术在新时代的发展,是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创新,既体现了时代特点,又保持了武术的本质特色。传统武术是源,现代武术是流,现代武术更多的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武术的要求,其功能和价值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发生着改变。

1 中国古代武术的功能价值演变

武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概念,概而言之,古代武术“是以技击技术为内容,以克敌制胜为重要目的的技击术”。虽然现代人认为:“武术是以具有攻防特点的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但究其渊源,武术的体育功能是潜藏于战争功能背后的。也许武术的源头曾包含了古代“导引”、“禽戏”等养生的内容,在火器未发达到成为战场的主要武器之前,以身体活动为存在形式的武术对于身体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武术的主要社会价值是技击,个人间的争斗和国家或集团间的战争都要求武术以搏击的目的而存在。

中国古代早就存在着的“战以止战”、“刑期无刑”、“杀以止杀”的哲学思想,“武”的象形字是一个扛着武器去打仗,其本义是运用武力,其引申义是“止戈”,所以,《说文解字》才说“止戈为武”,《史记·谥法解》中才说:“刚疆直理曰武”、“威疆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要通过战争而止武,从而达到安民、和众、丰财之价值目的。

中国古代武术到秦汉、三国时代已逐步完善,就其内容而言,武术泛指武艺、角抵、手搏、卞、角力等。在秦汉三国历史时期的文献中,“武艺”开始出现,而武艺则主要指个人的军事技术,所以现代《辞海》在解释武术时也称“武艺”。“角抵”则是秦汉对某些技艺表演的统称,正如《汉书·刑法志》所说:“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之夸视。而秦更名为角抵。”“技击术”的表演价值开始出现。在汉代,武舞已有相当的发展,剑舞、斧舞、钺舞,虽多有随意性,但追扑、进击、打斗等已有简单套路之型,手搏、卞、角力等与骑射、蹴鞠一起进入武术游戏之中。武术的价值功能开始从“止戈”的社会功能逐渐扩展至表演、游戏等方面。

因此,总体上讲,古代武术兼有技击格斗、健身强体、娱乐表演等社会价值功能,在冷兵器时代以技击价值而存在,在冷兵器时代之后以健身、娱乐表演价值而存在。同时,古代武术所倡导的“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之“七德”,也在不断完善,并凸现其“德育”之功能。

武术由技击为主向健身强体、娱乐表演的转化和发展,是现代武术生成的主要根源。在现代发展过程中,武术的技击功能逐渐消解,技击套路的完善过程也成为了健身强体、娱乐表演的扩展过程,武术教育成为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和路径。从现实意义上讲,武术走向世界则主要在于其现代价值和经济意义。

2 现代武术的功能

2.1 教育功能

武术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强身健体,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发个人潜能、充足脑力精神,改造经验(如品格经验、动作经验、情绪经验等都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应必须具备的素质)。武术教育是人对人进行综合性生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使个人在心智、情绪、动作经验、行为品性等方面,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对于受教育的前途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武术教育具有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功能,自古以来,它正是帮助个体适应其生活环境的一种影响或训练。武术教育早就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运用得活灵活现,如武术训练中讲究因人而宜,根据每个人的体形而定练习什么功夫,高大而强壮者练习稳定并有力量性的功夫;而瘦小体轻者练习灵活多变的功夫。对于不同人也施行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战术意识,充分表现出具体事物具体对待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生活教育的武术教育,对于个人全面性地适应现代社会、增强生存能力与意志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2 保健、医疗功能

武术运动的强身健体和养生医疗功能最为突出,与其它的体育运动相比具有独特的形式和内涵,这也是高于其它体育项目健身效应的关键所在。其健身医疗的机制主要在于:合理解决了掌握技能与强身健体并存的关系,合理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辨证关系,说明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运动形式。武术运动对于一些疾病所具有的特殊疗效,其原理是在于武术运动能激发和刺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自我平衡调节的恢复机制,并使人的心理健康,精神乐观向上,久而久之,疾病便会不治而愈。

2.3 竞技功能

现代社会中,武术运动本身发展离不开竞技价值功能。武术要切磋技术、提高水平和改进运动形式就要通过竞赛。武术精华的提倡、普及和推广,也需要其竞技功能。武术要推向世界体坛,进而成为奥运会的项目,要实现这一目标,仍然离不开竞技功能。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大型的国际武术比赛,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武术的竞技功能主要表现在竞赛和实用上。可以做到为国争光、弘扬民族文化,培养锻炼武者的素质能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必胜信念和坚强个性等。

2.4 自卫功能

在今天的社会中,武术的自卫价值还是值得重视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大批人员的下岗、失业,致使急性和恶性事件发生概率有所上升。而且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也增强了许多危险与不稳定的因素,人们对于个体防卫的意识大大加强。社会上的各种保安公司和女子防身术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有钱人不惜重金聘请保镖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老百姓也想学个一招半式,好在危难之时自我保护。因此要求一种自我防卫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不少人的愿望。而武术的自卫防身功能恰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它可以使人防身制敌、主持正义、有备无患,另外还能激发人们习武的积极性,增强格斗意识。显然,对武术的生存发展具有根本意义。

2.5 审美、娱乐功能

武术的艺术美在于演练中所表现出的优美的形态,鲜明的韵味和浓烈的神韵的和谐统一,是与审美主体共鸣而获得美感情绪分不开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美,一方面来自表演其对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与身姿的高度配合和节奏处理艺术的表现,另一方面来自武术套路那深厚、雄壮的气势和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式。

2.5.1 套路美

武术套路的演练形式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并围绕体现各种攻防性的实用技击所展开的,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创作,同样有其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纵观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各类拳术、器械以及对练的形式,不难从中领略到那些独特的技术风格和鲜明的拳种特色。南拳以力而称道,突出其阳刚之美,剽悍之感;通臂拳以气势夺人,突出其豪爽的气势之美;八卦掌移形转换贯穿其中,似飞燕钻云,如云卷云舒,突出其阴柔之美;长拳以姿态潇洒,功架严整突出舒展的造型;象形拳以夸张、风趣和凝练的手法,喻“击”于动物自下而上体能的形态之中,突出其诙谐的风格。可见,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和神奇变化的特点是展现武术套路形式美的充分条件。

2.5.2 技击美

技击美是在对抗性放手激烈的技击实战竞争中,充分将技击之巧、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柔韧之美、灵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人在奋发抗战,锐意进取的意境中获得美的观感愉悦。现代技击更多地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技击中的技术性因素,强调巧妙而有灵巧性和协调性,而灵巧本身就使表现身体动作并使其具有一种精致和准确的“和谐美”。技击实战对搏中,那攻防有序、进退有序的身法,那闪展腾挪,巧避锋芒的身形,那变化无常、惊险别致的场面,无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在竞技者的顽强、勇猛和拼搏之后,当他们顾不得擦干眼角的血、红肿的眼睛。汗水淋漓地和朋友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带给人们的何止是喜是叹,更多的还是那内心所感受到的“震撼”。所以无论是显示武术功力和技术的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感受。

文明社会的人类需要娱乐,如同原始社会的人类需要饮水和食物一样。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媒介的身体娱乐,较其他的娱乐方式更具有“双重功效”,适度的娱乐活动,既健康,又悦心。然而,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风格多样,适合于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人练习,同时练习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和场地的影响,具有经济与方便的特点。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健身娱乐的重要手段,并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

2.6 社交功能

现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主力军——武术在奥林匹克的“更高、更快、更强”和体育产业化职业化的呼声中,正逐步走向世界体育的大舞台,随之而来的是国际间的交往日益增多。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武术代表团就对外出国表演,去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最近几年,中国武术界又进行与美国职业拳击的对抗赛。2001年中国武术与泰国泰拳的对抗赛进行。2002年还把“散打王”比赛的规定作了修改,允许不同国籍和不同地区的各层人员参加比赛。当然最具有重大意义的还是世界武术锦标赛和亚运会武术比赛。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不仅为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还在国与国的交流中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不仅促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注视到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的悄然崛起,最重要的是使中国增强了自己在国际中的地位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

3 现代武术的市场经济价值

3.1 武术培训市场的经济价值

近几年,国内武术培训市场发展迅速,国内需求人数呈明显上涨的发展趋势。鉴于国内武术培训机构还不多,教学水平亟待提升,武术培训项目投资收益性明显。这主要包括各省市体育局举办的长短期培训班和进修班或与有关单位联合办各种形式的武术班(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同时,武术馆校发展很快。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目前全国各种各样的武术馆校超过了10000家,并形成了年收入达10亿多元的产业规模。武术馆校的火爆是武术技能培训市场中独具特色的亮点。这些武校为武术事业的繁荣培养、储备了一大批专业后备人才。而且,武校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凸现出武术产业中蕴涵的无限商业价值。

3.2 武术竞赛市场的经济价值

武术段位制的实地操作,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制的通盘动作,武术馆校等级评审管理等,都有很大的潜在效益。各级各类武术竞赛都是官方性质的比赛,其组织已经由原来的完全依靠国家体育局专项经费逐步向地方体育局竞标主办和适当的企业赞助相结合过渡,预计随着武术项目的发展,武术市场的成熟,计划内的较高档次武术竞赛,会吸引更多的商家参与。

武术竞赛的另一市场也就是商业化竞赛市场,例如举办争夺各门派武状元金盔的武林大会和散手比赛,与国外不同武技之间的自由搏击赛等,所有这些都对买方市场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促成广告商家、电视网络买方的合作。

3.3 技术劳务市场的经济价值

随着中国武术扬名海外,也吸引了无数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朝拜、学习。因此,针对海外武迷的技术劳务服务成为武术技能培训市场中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中国境内接受武术培训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无论是北京、上海这些国际性大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镇山村(如陈家沟、孟村),都可以看见许许多多学练中国武术的外国人身影。甚至是中国武术的最高学位——博士研究生,目前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此的留学生前来研习攻读。这种市场主要针对各地方武术馆校对师资、教练的要求,国外武术协会也经常提出外派教练的需求,为此,适量培训、输送技术精、教学好、懂外语、守纪律的高素质教练很有发展前景。

3.4 商业市场的经济价值

武术产品市场的经济价值,主要指武术器械、服装、礼品等产品生产,这方面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武术相关器材、服装、音像制品、图书著作等产品,在社会中的市场也相当的活跃,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武术的立体发展。

影视生产市场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内相当数量的武术运动员参加电影电视拍摄,大多数都能得到较高的个人劳务费,作为市场主体,武术管理机构和实体具有很大优势。另外,在各地不同的武术文化节活动,武星武杰评选活动,各种传统拳种功法的交流演示活动,再结合各地政府的商贸活动,都是成功率较高的市场行为。全国各省市武术代表队在国内外访问表演和大型活动的配合表演以及在武术酒吧、武术茶馆的表演,都有较大的效益和发展。

3.5 武术旅游市场的经济价值

全国有许多武术旅游景点,通过这些景点开发市场也能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河南少林寺、河北沧州、湖北武当、四川峨眉山、山东梁山、福建南少林等武术圣地和规模较大的武术馆及传统拳种表演,擂台比武表演,武术文物展览,武术名家座谈和学术探讨,结合旅游传授武术套路功法,配合开设点穴气功诊疗,这些都是各武术研究部门和部分旅行社在分散操作的经营内容。以武促发展,以武带动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经济的另一个增长点。

3.6 武术信息市场的经济价值

国内许多武术馆校和武术社团希望及时了解沟通大量的武术活动、武术经营、武术学术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实时地建立容量大、质量好的信息咨询网络是必要的。此外,为加强武术交流,还可以组织有关教授、专家开展武术学术探讨,撰写和出版有关武术专著、通俗读物和文章,这些都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与武术相关的金融市场,包括武术彩票、武术博彩活动以及武术专项基金、武术有奖募捐活动等等。

3.7 武术软件市场的经济价值

这主要是指对武术市场的调查分析、项目论证,方案制定预测、资金筹措、引资计划,这些都需要对全部过程和环节的科学排列、组合、运作,这方面正是以往武术经营开发的不足之处。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的今天,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中华武术,正在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在保持武术本质特色的前提下,武术在功能、表现形式、服务对象、价值体现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或者说侧重点有了不同程度的转移。我们在深入挖掘武术本质功能的同时,更要积极探讨和思考现代武术在今天的价值,以促使武术更好地为人们大众服务,也更加有效地促进武术在新时代的发展。

[1]温 力.中国武术文化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臧育扬.学校武术教学的几点看法[J].体育与科学,1993(5).

[5]李碧珍.论武术产业走向[J].体育文史,1999(2).

[6]王 岗.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史,2001(3).

[7]邱丕相,初学琳.武术套路产业化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1(3).

Function and Economic Value of the Modern Wushu Development

Liu Yuexian
(P.E.Staff Room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College,Sanmenxia Henan 472000)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Wushu and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function is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Wushu of the key issues.As the ancient Chinese Wushu"only as Wu Ge,"the social value function of digestion and their physical fitness,entertainment features highlights gradually an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routines and functions to sports more obvious,so a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Wushu foundation.Modern Wushu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ir educational function,health features,sports features and become the focus of its economic value.

modern Wushu function economic value

G85

A

1004—5643(2010)03—0007—03

刘跃贤(1 9 5 2~),男,讲师。研究方向:武术发展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技击武术价值
中华武术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