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武术艺术性的表现形态及内涵

2010-08-15 00:50张天熙
武术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艺术性武术

张天熙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武术文化研究】

论中国武术艺术性的表现形态及内涵

张天熙

(宝鸡文理学院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中国武术自身的拳械繁衍、流派林立,带来了武术形式的丰富多样,丰富了人们的多种审美需要。武术艺术性从强烈的活动感,均衡的姿态,恰当的节奏,和谐的韵律以及深蕴的意境形态及内涵来充分表现。

武术 艺术性 表现形态 内涵

武术是中国人民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形式的技击运动项目,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遗产。除了技击性、健身性外,艺术性也是其固有的、不可忽视的宝贵内涵。武术艺术美的创造,本质上是人类自身生活的创造,是历史的产物,它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在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基础之上的。

1 中国武术艺术性的表现形态

1.1 阳刚之美

阳刚之美展示武术运动中巨大的威力和能量,呈现相冲突和对立的状态,能够剧烈地激发激情。大抵“外家拳”多属此类,如雄伟的华拳,饱满的查拳,沉厚的炮拳,刚劲的南拳,剽悍的刀,勇猛的棍,激烈的鞭等。这些由窜蹦、跳跃、起伏、转折、闪展、跌扑、滚翻以及劈砍撩挂、轮劈戳扫等速疾有力的身体动作组成的套路所显示的粗厉、汹涌、磅礴、坚硬、鲁莽及至猛恶,“如决大川,如奔骐骥”,给人以壮美之感。

1.2 阴柔之美

前者说是绝岩峻峰,后者则是山青岭秀;前者是急湍猛浪,后者则是碧池幽潭;前者如霆、如火、如电,后者如云、如烟、如霞。阴柔之美更多地展示的是事物的相对统一、平衡、和谐、对称状态,往往呈淡远、平和、沉静、含蕴的意境。大抵“内家拳”多属此类,如太极的处处带有弧线、柔和均匀;八卦的行步轻如鸿毛,随走随变,一气呵成。自然,这种艺术形态的分类不是绝对的,往往在一个流派、一个门类拳械中,或者一趟套路中,这种美也是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的。如:拳术中的形意、太极,器械中的剑术、枪术都要求刚柔相济。因而,每一趟套路都是一个艺术美的完整结构,都融构一个独特的美的境界,诉诸于人们的审美意识。

2 中国武术艺术性的表现内涵

2.1 强烈的活动感

武术是以人自身形体动作为物质手段的,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是一门运动术。无论是长拳类“动如风,快如电,如鸢飞,如鸟落”的动态,还是“内家拳”的式式连贯,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尽管动作有急缓快慢之别,然而总有个共同点——“动”。活动性贯穿于所有的武术项目及每一项目的始终。在三度空间存在的、将不可分割的连续完成的复杂动作出现于流动不息的时间过程,构成了中国武术审美属性的基本内涵。的确是动的艺术造型,是活动的雕塑,流动的音乐。

2.2 均衡的势态

中国武术的每一招一式,一拳一腿之中,有内必有外,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伸必有缩,有放必有收,有舒必有卷,有实必有虚,有直必有弯,有长必有短,有开必有合……。从哲理性看,是深隽的,有着朴素的辩证法;但给人的外观感觉却是对称。平衡的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双方矛盾而又联结,组成了完整的动作。如:动作的攻守,总是进中有守,退中有攻。表现为攻上防下,防上攻下,攻左防右,防左攻右。正如拳语说:逢闪必进,逢进必闪。他们以均衡的状态互为存在条件,并因一定条件各向与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总而言之,武术动作的均衡,双方面的同一性,于疏散自然中显示出整饬严谨,最易于使练功者和欣赏者从心理上产生对称的审美愉悦。

2.3 恰当的节奏

世间万事万物中无不蕴含节奏。画有节奏,如明与暗;字有节奏,如疏与密;诗歌有节奏,如慷慨与隽雅;菜肴有节奏,如浓与淡。中国武术也有节奏,运动速度不断丰富多彩的变化,使武术产生了“动如涛,静如岳,快如风,立如钉”的节奏神韵。武术十分注重节奏强烈之本——快。拳无不破,唯快不破。拳谚“出手如箭发,回手似火烧”,“冲拳如流星,踢腿似蛇舔”,就是说速度快奠定了武术节奏感的基础。节奏美就是武术“快如闪电”,“快打迟”的必然结果。当快则快,当慢则曼,急缓相间,动静有致,是武术节奏美的又一方面。它主要表现为武术动作不间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相对静止和显著变动这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视静犹动,虽动犹静,当动作处于缓势和静势时,是有条件的“默然而处亦动也”,这是形似断意却不断,是更活跃更有规律的动的蕴酿,具有短暂停顿的雕塑意义;当动作由缓转急、由静变动时,量的渐变达到质的变化,“统一”动作分解、爆发,不发则已,一发无不发;不动则已,一动无不动。特别是连贯性强,易于发挥速度的组合动作由慢到快变化越大,速度越快,自然会形成动作“反差”。反差越大,变化越强烈,节奏也就越分明。

2.4 和谐的韵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武术动势的起伏松紧,功架的高低大小,组合动作的紧疏细粗,十分讲究韵律和谐,和谐亦为美。以动作的刚柔相济为例,武术不但有坚实迅猛,即“出手如铁”的一面,也有最大限度的放松,“化手为绵”的一面。且刚劲显于外,柔劲隐于内,轻沉相合,弹韧兼备,十分调谐。高手练武往往能自由掌握刚柔,以柔取胜。见力弃力,见力化力,见力借力,以柔粘刚,以柔化刚,以柔克刚,即所谓“曲中求直,蓄而后发”,这样,便能使练习者和欣赏者获得既有烈火狂飙,又有风光霁月;既有金戈铁马,又有飞花飘絮的调谐韵律美。

2.5 深蕴的意境

武术讲究“拳中须有人在”,旨在传神,不求形似,创造武术的艺术意境。妇孺皆知的祖逖闻鸡起舞,绝不仅仅是练武强体,而是情动于中而行于体,借剑抒怀,寄志于剑,通过豪迈激越的剑法,抒发了他决心赴国难的胸怀和壮志。凡有练武造诣者,其巨大魅力的奥秘,不仅在其功夫的厚实强硬,更在于其震慑人心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广大人民及前辈武术家集努力,汇时代精华,才创造出中国武术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国内武术界盛传的所谓“南拳”的潇洒敏捷,“北腿”的雄浑豪迈,宛如双峰对峙,各著风流。外家拳雄姿英发,内家拳深柔绵邈,如二水分清,各具千秋。练拳也贵在“拳”“我”交融,将自己的灵魂、意志融进每一动作之中。武术家的武术动作与精神面貌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仅从艺术性角度也足见“尚德不尚力”的意义了。

3 结语

中国武术的艺术性是具有技击性实践意义和攻防性特点的固定属性;在考虑中国武术特点的前提下,有鉴别、有选择的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也是必要的。在注重技击性的基础上,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国武术的艺术性。

[1]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康戈武.传统武术期待腾飞之日[J].中华武术,2002(2).

On the Art Display Forms and Connotation of Chinese Wushu

Zhang Tianxi
(P.E.Department,Baoj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Baoji Shaanxi 721013)

The weapon sytem development and schools forming brought Wushu with all kinds of forms and contents,which enrichespeople's various needs for art.Art of Wushu can be displayed from strong sense of motivation,banlance poses,appropriate rhythm,harmonious rhymes 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intentions in Wushu.

Wushu art display form connot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3—0015—02

张天熙(1 9 5 3~),男,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艺术性武术
中华武术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武术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