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由“绿坝”引发的思考

2010-08-15 00:46文道群
黑龙江史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政治思想

文道群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重庆 400047)

2009年5 月19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该通知要求2009年7月1日之后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个人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最新版本的“绿坝—花季护航”。这是我国政府为净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由国家出资购买,供社会免费下载和使用的上网管理软件,是一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计算机终端过滤软件。

很明显,工信部的这一举措表明有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网络环境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期望能进一步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优化网络环境,切实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目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模式,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庞大而无所不包的网络信息中也不乏有“泥沙”俱下,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同样,具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青少年在网民中所占比例较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13.4%,上网普及率达到25.5%。从网民年龄结构分析,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半年增幅5%,这一群体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1]可见,随着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它正以十分迅猛的速度逐渐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传统途径,充实了他们的心理空间。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也给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而且还可以使青少年有可能接触到世界上的先进的思想理论,冲破传统方法的束缚,在不可见性的交互中激发他们的超前思维。

2.网络资源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现代网络是为了进行通讯和实现资源的共享而形成的虚拟世界,它集文字、声音、色彩、图片、动画为一体,涉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丰富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网络具有的这种资源信息共享特点,使得每个人既可以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小、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等弱点。网络资源共享性还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网上了解青少年的真实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在网上发布正确的思想信息来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2]

3.网络资源创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现在,网络栏目多样、形式活泼、图文并茂、音视一体,使青少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汲取。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使青少年实现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因而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感染力极强。比如说在网上学习时穿插着生动健康的娱乐,造成鲜明清晰的视觉印象,使青少年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有度地选择浏览对象,在寻找新的视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信息和观点,寓教于乐,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和青少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BBS,电子邮箱,QQ,远程视频等聊天工具进行,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方便快速,实现了平等对话和直接交流,这就弥补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二)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网络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造成冲击

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每个人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匿名发布消息,削弱了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缺乏监控,导致了一些文化糟粕的传播。在网络上,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道德观念在网上交汇。网络在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和一些黄色、赌博等文化糟粕也不断涌现。这些文化糟粕,污染了社会文明,青少年也会受到一定的毒害,带来了不良影响。对于这些网络垃圾,如果缺乏正确的理论引导和伦理规范,极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世界观的扭曲,人生观的浅薄化,对不良文化逐步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并最终走向认同和依赖,不利于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3]

2.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然而,网络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和视频化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渐渐忽视思考,习惯作用于感官的形象思维而放弃抽象逻辑思维。它的这种直接化、形象化倾向会导致青少年用“看”而不是用“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网络的这种平面的、标准化的“快餐文化”填平了传统文化的深度,降低了思维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思维和理性的发展。[4]

3.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荒废学业

网上信息量很大,传播速度很快,更新也十分频繁,青少年在感受网络快速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很容易沉迷其中,影响到自身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一方面,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给人的精神带来污染,使人的思想产生混乱。这些垃圾信息,包括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伪科学与迷信信息等,青少年正处于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旺盛的时期,又缺乏对信息的真伪善恶辨别能力,不良信息便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和意识,对他们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十分有害。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网络成瘾问题在青少年中越来越突出。网络空间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进而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严重了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业和前途。

另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新生性,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互联网的特点和影响认识不足,对互联网带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新机遇研究不够,对开辟和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的紧迫感不强等等这样一些原因,使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互联网上很难适应现代的网络教学。

总之,网络的发展既给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优势,又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增加了其难度,同时也给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新的思考。

二、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的利弊导致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与不利,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是一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复杂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在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因时制宜,因人而定,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才能持续性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面对网络的发展,怎么样来加大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呢?

首先,加强认识,不断强化教育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全面素质教育,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大力宣传与电脑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注重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5]比如说可以举办一些公益培训讲座进行“疏导”教育,聘请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开展“正确利用网络知识”“文明健康上网”等系列主题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文明健康上网的意识,引导他们文明健康上网。

其次,引导青少年成为网络生活的主人,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网络化时代,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探讨网络、青少年、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引导青少年做网络生活的主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要想了解当代青少年的需求,理解青少年的苦恼和困惑,规划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就必须深入探讨网络、青少年、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新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第三,关爱青少年,以情育人,寓情于理,引导青少年助人自助。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断乳期”,孤独感与亲子关系的紧张使他们形成心理闭锁,并与父母、师长以及交往熟悉的人产生一定距离,许多思想和情感不轻易向他人流露。因此,网络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了青少年最理想的倾诉对象和最便捷的交友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友谊培养情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为前提,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青少年保持融洽的关系,真心爱护他们,他们才乐于接收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现在的青少年常处于被动的接受教育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塑造青少年良好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应有的功能。因此,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6]

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助人自助,来引导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与自我成长。让青少年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帮助下,养成“自助”的自我教育,使青少年成为教育的主体,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品性和行为模式。

也许,“绿坝-花季护航”作为“软件百花园”中的“一朵”,极有可能成为美艳一时的“昙花”。但是,对于青少年这个祖国大家庭里面的“花朵”,怎样让他们在“花期”保持娇艳欲滴,是我们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是长期坚持下去的一项重要任务。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index/0E/71/index.htm.

[2]包玉山.网络时代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2009(5):180.

[3]常咏梅.运用网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2009(5):155.

[4]郭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9):24.

[5]李红.对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9(5):154.

[6]刘勋昌.情绪情感因素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2009(3):202.

猜你喜欢
青少年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青少年发明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