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蔡元培的德育思想

2010-08-15 00:46罗超群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蔡元培道德

罗超群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蔡元培(1867~1940)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教育家。蔡元培早年学习四书五经,后接受西学,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转变。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长,后继任北大校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称颂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1]。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十分完整。1912年,他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五育并举”的主张,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这五者构成了教育的有机整体,无可或缺。他在教育事业的奋斗中,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这一原则,“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2]。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另一方面,在五育中蔡元培尤以德育为根本。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即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提高来对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并试图以这种公民道德教育使人们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被封建道德束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曾提出“五者以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本”[3]。他还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德育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

蔡元培的德育思想有其来源,笔者认为与他以下的一些经历有关:

其一,与他小时候家庭教育有一些联系。蔡元培早年丧父,他母亲颇重视对他品行的培养。蔡元培在自传中说他母亲“影响于我们(指蔡元培及其兄弟姊妹)的品性甚大”。他母亲“慎于言语”,并讲给他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又“常指出我们的缺点”,如有错误,“从不怒骂,但说明理由,令我们改过”等等。这对蔡元培的成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在他心里留下了重视道德的烙印。同时他先生王子庄也对他有一些影响。王先生“对于制艺名家的轶事,时喜称道”,“对朱陆异同有折中的批判”。蔡元培受教四年,“所得常识亦复不少”。十六岁时,又读俞正燮的书。俞书“从各方面证明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些先进思想,对他的思想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先进思想和旧思想的消化比较,他得出一些关于新旧道德的认识,对先进的道德思想,“是我深受影响的”。

其二,与他的留学生涯有关。早年“在南洋公学时,曾于暑假中往日本游历一次”[4]。虽说并非专门的留学,却让他能对教育进步的邻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他曾获机会赴德,留学五年。在此期间,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听了众多教授的讲课,这对他的思想转变起了促进作用,如“菲希德‘我与非我’的哲学的我,并非为小己的竞争生存着想,而以全体人类为一大我”这实际对他今后的德育思想也是有影响的。对其德育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其三,蔡元培参加过革命,革命友人的思想行为对其德育思想也产生了影响。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与资产阶级革命者结下了深厚友谊。资产阶级革命派鼓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这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寻觅到了知音。蔡元培与诸同志在共同的革命工作中更加深刻的体会西方道德思想。辛亥革命后,他任教育部部长,自然就将这一思想融入到教育中去,从而提出了德育主张。

蔡元培将德育作为其教育之根本,笔者认为是有深刻原因的:

其一,军国民教育,智育可以使国富兵强,但若无德育之影响,很有可能会出现“兵可强也,然或溢而为私斗为侵略”“国可富也,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5]。因此,必须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则奈何,曰教之以公民道德”。德育作为教育之根本,可以起一个根本性的导向作用。

其二,加强德育,可以增强民众的凝聚力,进而可以保证国家繁荣昌盛。蔡元培认为中国人“本以善营业闻于世界”。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孱弱贫困的状态,究其原因“因人民无道德心,不能结合为大事业,以与外国相抗,又不求自立而务侥幸”。因此,必须加强德育“必先养其道德”使民众的思想道德升华,继而加强团结,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其三,德育是一件惠及后世的教育,不光对当时有积极意义,也为将来人们道德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蔡元培认为“人才教育者,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可见教育家必有百世不迁之主义,如公民道德是”。因此,他特别注重对公民道德的教育。

其四,道德败坏则民风不善,而民风不善,则会导致国败。国家的繁荣固然与物质方面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更与人们思想道德品性好坏有关。“私德不修,祸及社会,诸如此类,不可胜数”这正是蔡元培对近代中国衰弱的深层分析,他极力推崇德育,希望以德育来唤醒中华民众的情操,再使得腐败的政府内部的骄奢淫逸的风气得到净化,达到国家自强的目的。

德育的教育目标内容确定之后,蔡元培又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主要体现在:

其一,实际出发,他既反对在德育中一味照旧式德育的方法,又反对一味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德育的路线,而是主张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有的放矢。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其二,要加强个人修身。蔡元培主张通过“修己”“自省”“自制”等途径来进行自我教育。一方面应该通过教育者教授道德知识,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自省以升华思想品质。“道德之方面,虽各不同,而行之则在己;贪私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者,自侮而能敬于人者,故道德直教,虽统各方面以为言,而其本则在与修己”[6]。

蔡元培德育思想的提出,其影响不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有着积极意义和价值的。

这是一种新式的资产阶级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糅合而形成的道德教育观,对中国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对当时的政治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他所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德育思想,本身是一种革命的政治思想。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与其德育思想一脉相承,对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都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中国人在海外做工,“致遭摒斥”,他认为推行德育能使中国人的形象提高,从而提高中国人之地位。第四,新德育推行于社会,改进了中国的社会风气,破除了许多旧观念,接受新德育的学生,大都不会再坚持落后观念,从而一步一步改善社会风气。

蔡元培的德育思想,对当代的中国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把德育置于教育之首的地位,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永远都不过时的。德育要解决的是一个“如何做人”的根本性问题,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江泽民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7]。表明德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是十分重要的。立国先立人,立人则先立德。抓好公民道德教育,不仅在蔡元培所在的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是必要的,在如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也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和谐发展。我国所提出的“以德治国”、“八荣八耻”等将公民的道德教育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与蔡元培的德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1]《蔡元培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前言第3、4页。

[2]《蔡元培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135页。

[3]《蔡元培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263页。

[4]《蔡元培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前言第41页。

[5]《蔡元培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207页。

[6]《蔡元培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171页。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蔡元培道德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