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现象分析与对策

2010-08-15 00:46王惠英张应二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王惠英 张应二

(1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2徐州工程兵指挥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4)

大学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中,大学生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常常遭遇并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难题之一。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和消除这一心理现象,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逆反心理的涵义

什么是逆反心理?在朱智贤编的《心理学大词典》里有一个较好的概括: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教师本身或教师所谈及的事理产生抵触、反感从而故意表现出来的与教师的愿望和要求背道而驰的一种抵触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存在,不仅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增加大学生与教师的对抗情绪,从而影响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逆向程度大体呈正偏体,即程度严重的较少,中等程度是大部分,其中较多的又都向轻微方向偏斜。但当个别人产生逆反心理后,极易引发滚雪球效应,形成一个逆反群体,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逆反心理,应该说既有其本身特殊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不足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青年期,青春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阶段。当进入青年期以后,大学生对独立的要求愈发强烈,对一切事物常产生一种盲目的反抗,内心经常孕育着一种莫名其妙的骚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二重人格:他们观察力敏锐却认识片面,求知欲望强而鉴别能力差,感情丰富而理智力弱,民主意识强而组织纪律性差,知识面广而社会公德素养差,向真性强而可塑性大,有些甚至还不同程度地清高自负,放纵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这个年龄段的人,世界观还未完全定型,看问题容易片面偏激。如把局部的党风不正,个别干部腐化堕落夸大为全部,对共产党遏制腐败持怀疑、否定态度,当教师讲党建理论时学生觉得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理论和现实反差很大,致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顿生厌恶之感,非但不愿接受其内容,而且会认为教师是粉饰太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等。有时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要坚持下去,甚至还要找出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可见,在大学生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是同他们的年龄特点相关的。

(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心理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表现出的逆反心理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于心理、思想发展均不完善的大学生来说,难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各种信息面前迷失自我,为了凸显自我,他们很容易一反传统束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

此外,大众传媒的多样性和方便快捷性拓展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环境的空间,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以及某些丑恶的社会现象也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存在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应与时俱进,但在现实中却是教育内容与实际脱离,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产生心理共鸣,必然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教材内容不尽完善

一是内容重复。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在横向上,其中的思想路线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哲学部分内容重复,“市场经济理论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政治经济学内容重复,外交战略部分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重复,社会主义建设部分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复等。在纵向上,又与中学甚至小学的内容重复,很难让学生有新鲜感。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只是单纯的就理论谈理论,可读性差,很多章节从概念、定义到理论原理再到意义,千篇一律,抽象性条文多,生动有趣的内容几乎没有,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社会实际联系不密切。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模式,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只求学生记住所讲的内容,忽视了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排斥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其次教学手段落后。在一些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许多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没有有效地利用起来,限制了课堂的信息量。

3、教学考评不合理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考试方法,不注重对学生平时考核的积累和日常行为的记录,用一次性考试分数来评判个人的政治及道德水准的高低。考试方式单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方式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察少。考试内容也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只注重对学生“知”的考核,不注重对学生“行”的考核,没有把“知行合一作为考评标准。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思考和对策

应该承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思考对策。

(一)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

首先,应该承认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事出无因”,它也敦促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其次,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产生逆反心理其实也是大学生一种诚实的表现。它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能求异,能创新的特点,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进取的人才,教师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对此有了正确认识后,教师就不致于对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感到头痛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教育者才能心平气和地静下心来思考对策。

(二)关注社会热点,重视教材的建设和改革

选用编写水平高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高校应坚持自编与引进相结合,加强教材建设,形成教科书、辅导资料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在编写教辅资料中要关注社会热点,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很难及时作出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更新教辅资料,把教材的内容和时政热点、疑点、难点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探讨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已不满足于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改革课堂教学,摒弃“一言堂”、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型转变。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比较强,他们不喜欢别人一味地强迫命令他们信仰什么,干什么,如何干。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喜欢跟教育者交流。我们要了解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大胆尝试讨论式、辩论式、案例分析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多同他们交流思想,减少抵触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多又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几乎同时甚至落后于受教育者获取信息,因此,教育者要加强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学习应用,要赶上时代变化,尽可能早的获取信息,对信息分析判断后,在课堂传授时分清利弊,讲透道理,用疏导的方法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另外,加强电化教学,利用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如政治经济学课播放《励以宁谈国企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播放《改革之路》等大型录像,这样图文并茂的效果,加上教师的讲解、辅导,使课上得更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增大信息量,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3、加强实际教学环节,丰富第二课堂。可以试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课时集中使用,指导学生到工厂、农村、街道参观、调研、劳动实践。了解国情、省情,感受现代化建设的脉搏,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提高能力,强化和巩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考评中注重能力考核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既要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也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考核中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一是考试的试题内容必须把学科的基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材料分析题,着重考查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实行闭卷与开卷、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平常作业、论文都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平时的德育表现也要列入考核内容之一。“知”是手段,“行”是目的,归宿。只有把“知行合一”作为考评学生政治素质的标准,才能使学生每时每刻都注重自已的言行。

[1]万柏,万美容,李东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张素梅,大学生对“两课”教育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0月.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