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

2010-08-15 00:52莫利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5期
关键词:后叶素浆膜肌层

莫利花

(长沙市三医院妇产科,湖南长沙 410015)

女性患子宫肌瘤发病率为18%~50%,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有上升的趋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既可以去除病灶,又能够保留其生育功能。2006年5月~2009年12月本院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来治疗子宫肌瘤76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年龄28~48岁,平均38岁,为已婚和未婚有性生活者,其中未生育者22例;肌壁间肌瘤为34例,浆膜下肌瘤为40例,阔韧带肌瘤为12例,肌瘤直径为2~12 cm,肌瘤1~6个。全部患者术前均做经阴道超声检查,阴道异常流血患者行诊断性刮宫术,除外子宫内膜癌。

1.2 手术方法

患者在月经干净后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人工气腹成功后,取肚脐正中横行切口置镜常规环视腹腔,再于左右下腹分别5 mm、10 mm Trocar两点穿刺,根据术中子宫大小及位置、肌瘤部位和数目决定手术方式。①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蒂较细的采取1号可吸收线双重套扎肌瘤蒂部,于套扎线以外电凝切除肌瘤;蒂较宽者,电凝并切开浆膜层,剥离出肌瘤与浆膜层的间隙,完整剔除肌瘤,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创面;②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先将垂体后叶素6 U用50 ml 0.9%NaCl溶液稀释后,肌注在子宫肌瘤周围肌层,电刀纵向切开表面肌层,长度稍小于肌瘤直径大小,深度达到肌瘤表面,用有齿抓钳抓持肌瘤牵拉,用电钩切断肌瘤与假包膜之间的连接致密部分,把肌瘤完整剥离。③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清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走行,在瘤体突出处用电凝剪开阔韧带前叶或后叶腹膜,暴露肌瘤,肌瘤锥钻入瘤体,将瘤体与周围间隙分离,套扎基底部后离断瘤体;大肌瘤由子宫粉碎器装置取出,组织送快速冰冻切片。

2 结果

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共86例,手术时间45~146 min,平均80 min,术中失血量 30~280 ml,平均 80 ml,术后住院为 4~8 d,平均6 d,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3 讨论

现代妇科内分泌学发现,子宫不仅是一个受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也是一个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子宫上分布有大量的雌孕激素受体,所以保留子宫的肌瘤剔除术,对维持女性内分泌有很大的好处,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1]。子宫肌瘤为女性盆腔最多见的肿瘤,据医学统计,我国20%~30%成年女性患有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以保留子宫、维持正常内分泌功能等一系列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非常理想的手术方式。为了减少中转开腹,保证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获得成功。我们应注意下面几个关键问题:①严格掌握适应证,有报道有症状、肌瘤生长较快及有生育要求且输卵管通畅的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患者,以肌瘤<3个,直径<6cm为宜。如果肌瘤直径>8cm,子宫体积大于妊娠16周或多发肌瘤者不宜进行;对于强调保留子宫的患者,也可采取个性化治疗手术,但术者一定要具备娴熟的腹腔镜下手术操作技巧;②积极减少手术的出血,采用脑垂体后叶素6 U加0.9%NaCl溶液50 ml稀释后,注射达子宫肌层[2],术中出血少,且并未出现血压增高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切口应选择肌瘤最突出部位,长度一般略小于肌瘤直径,尽可能减少离断子宫肌层及较大血管,并且静脉滴注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在剥离过程中可用单极电刀、将出血降到最低[3]。对较大的肌瘤,则分两层间断缝合,利用切缘的子宫肌层来压迫止血。对于小的向浆膜生长的子宫肌瘤用双极电凝切除肌瘤蒂部,可以不缝合;③切除肌瘤时找到肌瘤与子宫界面是成功手术的关键,用电凝钩切开突起的肌瘤表面,长度比子宫肌瘤直径稍大,因子宫肌层开始已经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已产生有效收缩,肌瘤会明显突出于切口处,再用大号抓钳提夹肌瘤并牵扯,用电凝钩沿肌瘤与子宫肌瘤界面离断[4-5];④对于多发肌瘤的处理原则,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对于肌瘤边界不是很清楚的患者,一般肌内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肌瘤就会明显鼓出子宫表面,不推荐应用GnRha。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微创、疼痛轻微、恢复快、粘连较少,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或不希望失去子宫的年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

[1]黄英,刘顺涛.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2(5):205.

[2]李秋萍,李光仪,黄浩,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剜出术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4):202.

[3]肖风华,章汉旺.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178.

[4]隋敏,林蕴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56-157.

[5]王宗钧.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55-56.

猜你喜欢
后叶素浆膜肌层
64排128层螺旋CT对T3和T4a期胃癌浆膜侵犯的判断价值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