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缺损修补术80例临床总结

2010-08-15 00:51刁新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颅骨脑膜时机

刁新峰

河南南阳医专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南阳 473058

自20005-01~2008-10我院共进行颅骨修补手术 8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临床分析颅骨修补手术的手术时机及术后头皮下积液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男58例,女22例,年龄8~62岁,平均32.5岁。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 d。缺损原因:颅脑外伤开颅减压术后45例,脑出血减压术后32例,颅骨肿瘤术后2例,脑膜瘤术后1例。缺损部位:额颞顶部54例,颞顶部21例,额部1例,同时行左颞顶及右额颞部修补4例。颅骨缺损面积:13 cm×10 cm~3 cm×4 cm,平均8 cm×7 cm。修补时机:术后立即修补3例,术后3~6个月修补62例,术后6个月~1年修补5例,术后1年以上修补10例,平均3~6个月。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及全身情况考虑局麻或全麻手术,沿原手术切口或按骨窗大小作皮瓣,小心分离皮瓣,剥离时紧贴帽状腱膜下层,看清肌肉轮廓,仔细分离肌肉与假膜,避免损伤假膜以防止脑脊液瘘及排异反应影响颅内,一旦破损即严密缝合或取筋膜修补。采用钛金属板修补时剪取超出骨窗0.5 cm左右材料适当塑形,配套螺钉固定。术后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术后3 d注意头皮下有无积液,1周后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拆线,患者出院后随访。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1例术后出现继发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约12.5%患者术后出现头皮下积液,后经过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消失。手术1周头皮肿胀消退后,观察头部外形,两侧头颅对称或基本对称,满意度达到97.5%。2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癫症状,对症处理缓解,以后未再发作。发症,我们总结到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1)颅骨缺损直径>3 cm。(2)引起长期头晕、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3)脑膜及脑瘢痕形成伴癫(需同时切除病灶)。(4)严重精神心理负担影响工作与学习。(5)缺损部位有碍美观。禁忌证:局部有感染、颅内存在病灶、颅内压增高、缺损区头皮菲薄、全身状况差、神经缺损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者。

3.2 手术时机和材料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儿童5岁以下头围增长较快,故5岁以下不主张做颅骨修补;10岁以后头围不再增大,因此最好将这类手术放在10岁以后,单纯凹陷性骨折碎骨片摘除术后、颅骨肿瘤术后可一次同期手术完成颅骨修补,开放性颅骨骨折在清创术后3~6个月手术修补,若有感染应推迟到伤口愈合半年以上,头皮挫伤严重瘢痕组织增生者手术时间还需延长。钛金属板是已知金属中组织相容性,最好、质量轻、耐腐蚀的材料[1],方便,保护强度高,不存在老化,易固定,塑形满意,修补板薄,植入后头皮反应性水肿和积液发生率很低,脑膜结缔组织易通过网眼与帽状腱膜粘连,使钛板更加牢固,术后不妨碍X线,脑电图检查方便,故临床上应用广泛。

3.3 手术技巧 全麻或局麻下手术,切口以瓣状环绕颅骨缺损区为佳,皮瓣基蒂部血供应充分;分离头皮时勿损伤深面的硬脑膜,术中悬吊硬脑膜,骨瓣中央的脑膜应悬吊1~3针,防止形成硬膜外血肿;术后头皮加压包扎,以免术后皮下积液;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术后硬膜外血肿及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总之,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术中精细操作,严格止血,改善手术技巧,能有效地预防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

[1]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64-466.

猜你喜欢
颅骨脑膜时机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师生互动4时机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