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早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

2010-08-15 00:45龚上华柯红波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党群革命中国共产党

□ 龚上华 柯红波

论党早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

□ 龚上华 柯红波*

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经验。在党的早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起伏,在党如何树立形象、如何争取民众、如何借助国共合作的契机发展党群关系等几个方面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借鉴党在这一时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构建和谐党群信任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党的早期 党群信任关系 群众利益

一、科学分析阶级构成,明确信任对象,指出民众大联合的极端重要性,这是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起点和基点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中国社会改造、国家改造的出路何在?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党的早期领导人从各个角度总结历史经验,指出明确敌友及实行民众联合的极端重要性。李大钊在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蔡和森也曾赋诗指出,“……詹姆斯被民众弃,查理士死民众手……民气伸张除暴君,古今中外率如此……”[1](P123)毛泽东更是直接地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因此,“民众的大联合”是改造社会、改造国家的“根本的一个方法”。[2](P390)农民、工人、兵士是国民革命中的主力军,只有他们联合在一起,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3](P84)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正确地、科学地分析当时中国各阶级、阶层的构成,并从理论和现实上论证了敌友关系,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4](P9)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中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基本路线,构成我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基点。

二、抓住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制定并坚持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基础和核心所在

明确党和群众之间的正确关系,引导、教育和领导群众,将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革命党必须要有民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运动的成败,完全要看群众运动的基础如何。[5](P906)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要求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1925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革命的命运取决于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北伐期间,毛泽东从向群众调查研究入手,宣传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斗争的思想。另一方面,革命党要紧紧抓住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为要发动大多数的工农群众来参加革命,为革命拼命,必定要使这个革命与工农群众发生切身利害关系。正如刘少奇所指出,“一定要真确地为工农利益而奋斗,继续不断地增加工农群众的利益,真确地谋得工农群众的解放”。[6](PP4-5)

紧紧抓住农民问题这一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组织起来。首先,党充分认识到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指出能否紧紧抓住这一中心问题,这是判断革命还是反革命的根本标准。因此,党必须深入农村,研究和关注农民问题,要立刻下了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其次,党提出了多项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政治主张。比如绝对保障工农组织工会农会以及罢工抗租等权利。规定保护农民利益之法律,取消田土业佃产保证局。1925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告农民书》,更是明确地提出了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种政治性主张。此外,党还提出了如何做好农民运动的具体方式方法,为党领导农民运动提供了实践指导。

在城市,党要代表各阶层的根本利益,带领城市阶级为自身利益奋斗。一是充分认识到工人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吸收广大的工人群众,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创造群众的产业工会,以产业为基础联合一切工会,加强全国总工会的力量。加强群众工作,巩固工会上级指导机关与中国工人群众的关系。二是充分认识到城市小资产阶级、失业入伍的兵士们等城市贫民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关政治主张。比如要废除一切直接间接的苛捐杂税,制定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反对新旧军阀阻碍商业交通,保护本国工商业以反抗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反对买办高利盘剥者剥削小资产阶级。废止治安警察条例及罢工刑律,保障人民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罢工的自由权。针对失业入伍的兵士们,党提出了采用委员制,实行军饷公开;改良现役兵士之生活和教育;给兵士退伍以土地及农具或他种确保士兵过上可靠的生活等主张。要求对城市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等。同时,为保障知识阶级之失业及青年失学,在国家预算中,不得将教育经费移作别用,并应制定特种收入为实行中小学免费、优待小学教员及推广平民教育之用。还强调了妇女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社会地位上,均应与男子共享平等权利。

三、注重个体形象与群体形象的塑造,有助于确保党的队伍的纯洁和壮大,这是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生命力所在

明确区分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有助于澄清群众对党的性质的误解。一方面,明确提出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中国工人农民利益的政党。蔡和森早就指出,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7](P42)一大党纲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致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信》再次明确指出党是代表中国工人及农民利益而奋斗的党。另一方面,明确区分党与其他组织的区别。一大党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在党的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中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与工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无论在那种劳动运动中,他都要是‘先锋’和‘头脑’,决不可不注意任何工会活动,并要能适当的诚实和勇敢的率领工会运动。”此外,明确指出革命党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即政治路线,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毛泽东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之把握,必须制定正确的策略,即政治路线。[8](P4)他还指出,共产党既然是为无产阶级奋斗的政党,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可见,党始终坚持把党的阶级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统一起来,把坚持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谋利益这一宗旨作为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

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共青团员的光辉形象对树立党的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从1921年到1927年,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和早期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树立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杰出代表有李大钊、瞿秋白、邓恩铭、赵世炎、李启汉、恽代英、邓培、陈延年、张太雷、萧楚女、夏明翰、郭亮、熊锐、杨匏安、陈乔年等,他们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在党的旗帜和党的优秀儿女的指引下,大批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的事业中来,保证了党群的有效互动。在工人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人物,如苏兆征、史文彬、项英、邓培、王荷波等先后加入了党的队伍,后来成为重要的领导骨干。在新式的农民运动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分子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尤其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了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些追求进步、向往真理的人士,比如年逾半百的教育家徐特立、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以及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领导职务的贺龙、叶剑英、彭德怀等,都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尽压迫的工农群众,重新在党的周围逐步聚集起来,凸显出党的形象的重要性。

及时清理党内队伍中不良分子和不良影响,从内部机制上确保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在血雨腥风的残酷环境中,面对复杂社会因素的种种诱惑,内部难免出现腐化和变节分子,其中一些人还受敌利用充当奸细。不但对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党的形象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针对斗争的复杂性和尖锐性,周恩来等人领导建立了我党保卫机构,组建了中共中央特科及其属“红队”,利剑指向叛徒内奸,担负起了锄奸防特的重要任务。如清除了担任中央秘书和接待工作的何家兴、贺芝华夫妇、担任中央军委秘书的白鑫、中共“六大”时担任过出国代表接送工作的叛徒张开运、[9](PP49-53)从苏联回国准备任军委领导的叛徒黄第洪以及内奸戴冰石等人。通过打入敌人内部的“铁三角”(指打入国民党中央调查科内部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挽救了因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叛变带来的重大危机。[10](PP54-55)以中央特科为代表的我党锄奸机构,及时清理党内队伍中不良分子和不良影响,从内部机制上确保了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

四、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发动群众、争取群众、获取群众信任,这是壮大自己的外部条件,也是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关键所在

在党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掀起了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有利于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级掀起了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等在内的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者在30万人以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的斗争浪潮,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坚定的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生机勃勃的革命力量,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

党充分借助国共合作的契机,开展国民革命,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极大地扩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掀起了全国大革命的高潮。它冲破了长期笼罩全国的沉闷政治空气,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在此基础上,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国共合作为工农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民党一大后,成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组成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专理农民事宜”,指导各地农民运动。不久又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辅助农民部工作,共产党员林伯渠任农民部部长和中央农委主任。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还决定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决定派出农民特派员到广东省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县及广州郊区开展农民运动。这样,农民运动在广东迅速发展起来。为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经中国共产党提议,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开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实际上是国共两党共同创办,共产党员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相继担任所长。从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共办6期,培养近800名毕业生。他们分赴各地,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发展,支援了北伐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来及时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探索党群信任关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前进

党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及时总结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短暂的高潮及失败的教训:第一,要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才能打败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第二,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这个武器进行合法斗争是不行的。在党的三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提出了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组织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新举措,从而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针对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共产党内出现的右倾偏向,党中央召开了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指出了“只有发动工人参加斗争,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民族解放才能彻底”。会议要求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发展共产党的组织,批评和纠正了“没有十分努力去吸收工人”的错误,并制定了加强党的工作的具体措施。会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努力吸收产业工人入党,“使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相当的组织。”

为防范第二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流产,中央召开了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确定了党在革命高潮中领导工农群众运动的方针。提出了要“有组织的去预备武装工人阶级中最勇敢最忠实的分子”,“中央委员会之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这表明中共中央已开始注意军事问题。会议重申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并提出制定农民问题的“政纲”,“其最终的目标应当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会议发表了《告农民书》,明确指出:“如果农民得不着他们最主要的要求——耕地农有,他们还不能成为革命的拥护者。”这是中共中央决议中第一次提出农民土地问题。[11](PP23-25)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并决定加强在北伐必经的湖南、湖北等地的群众工作,组织和发动群众支持和参加北伐。会议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以便加强党的军事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建立了军事部。[11](PP25-27)在国民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实现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八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在党的早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虽出现了重大失误,但能及时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探索党群信任关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懂得了党群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初步解决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基本问题,真正掌握了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基本要义和精髓,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1]萧三.革命烈士诗抄续编[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2.

[2]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3]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恽代英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7]中共党史专题讲义(党的建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王勇、傅伟韬.中央特科红色铁拳惩治叛徒纪实[J].文史春秋,2001(6).

[10]徐焰.党早期的内部锄奸工作[J].北京支部生活,2004 (4).

[11]姜华宝、张蔚萍、肖生生.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记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杜洪梅)

book=23,ebook=23

D261.3

A

1243(2010)03-0021-0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善地方党委、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07CDJ008)以及2009年度杭州师范大学党建研究重点项目、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作者:龚上华,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邮编:310036

柯红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邮编:310024

猜你喜欢
党群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队旗在党群服务中心飘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新形势下油田党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党群工作
金雅福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打造罗湖非公党建标杆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