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2010-08-15 00:49徐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工学顶岗育人

徐磊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徐磊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相对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未得到有效的整合。论文就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功能和价值,且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一切存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职院校校内、外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的总和,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外延很广泛,其要素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员工、顶岗实习企业、社区、高职学生家庭等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相对缩短,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时间大大增加。有效整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显得更为重要。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中的问题

1.没有形成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三全”理念很早就在高教领域提出来,但是其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首先,高职院校、家庭、企业、社会没有实现协调配合。高职院校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绝非唯一阵地。很多家长认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完全是学校的责任,缺乏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了解。工学结合下,学生要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但大多数企业关注的重点是能否创造利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本来就不高,要承担学生在企业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难上加难,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其本身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高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高职院校内,没有形成专任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随着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高学历教师的自身成才愿望较为强烈,但育人意识普遍较差;教师个体意识越来越强,但对学校的归属感不断下降;高职教师普遍要承担联系企业、挂职锻炼、科研业绩等教学以外的任务,教师压力普遍加大,精神心理负担较重。所以就出现了高职院校中专职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对主力,班主任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力量,但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缺乏育人意识的现状。

2.顶岗实习企业普遍缺少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成为高职学生培养技能、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线必然地要延伸到顶岗实习企业中去。但是,目前看来,顶岗实习企业普遍缺少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社会,大多数企业的焦点仍然集中在追逐利益最大化,不太关注社会责任这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实现高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往往是“剃头担子一头热”,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企业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即使顺利实现了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更多的是承担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指导和提升,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其次,企业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不足。目前看来,高职学生实现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企业不乏国有大中型企业,但是更多的是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处在发展期,相关的制度不尽完善,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普遍不高,尤其对全球化、科技进步、网络文化、时尚文化等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的新动态不甚了解,即使有个别企业关注高职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由于受上述条件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措施

1.转变工学结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首先是充分认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由原有的较为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转为较为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突破本就使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了解世界的途径得到较大的拓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的时间大大增加,其活动的空间更是由原来以课堂、宿舍和图书馆为主转变为以企业和社会为主,使高职学生较本科等其他大学生的教育空间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固守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尽快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既不同于以往校内环境也不同于高校普通社会实践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路径。其次,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对“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同时并存,甚至有相当的负面因子甚嚣尘上。高职学生要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在全新的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高职学生所要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作出全面的预测、分析和判断,注意研究新的工作生活环境、社区环境、治安环境、信息环境等给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过程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利弊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前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培养“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是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意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也要具备专业技能资格。这在培养“理论兼实践乃成”的高职学生方面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有意识地培养一支“双师型”队伍,即除了具备教师资格外,还应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专业技能资格。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只要是从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应该建立相应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引导和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学习相关专业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全员育人,要加强专业课老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履行学生专业课教学、实验实训指导和校园服务职责的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的培养。全程育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在学校、实验室、实训车间等场所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以小见大。全面育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职业教育原则,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三者密不可分、相互补充。一方面,引导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等担任班主任、兼职辅导员,激发其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再通过班主任培训班、辅导员培训班等方式提高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选拔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到管理、服务部门挂职,以实际行动影响管理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4.创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针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状况和条件,委派专职辅导员深入顶岗实习企业全程陪同辅导,委派思政课专任教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定期前往实习企业开设专题讲座、普法或心理咨询活动等等。利用校园网、手机报等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高职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开设融思想教育及服务答疑于一体的主题教育服务网页,搭建异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通过网络,把分散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群体连接起来,建立起一个快速、畅通的思想教育、就业导向信息传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渠道,形成一个管理与服务交融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举例来讲,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实行跟进式教育。所谓跟进式教育,就是参照经济领域商业活动理论和组织行为学“跟进”的方式和相关原理,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科学获知提供人本服务的教育模式。其精神核心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学生的思想、需要和兴趣走向哪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就及时、主动、有效的跟进就到哪里。既然高职学生除了校园以外,更多的时间是企业、车间、公司宿舍,那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跟进企业、跟进车间、跟进公司宿舍。

这种教育方式的实现,需要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入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企业、车间和公司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司的顶岗实习和学习情况,经常与公司领导交流,解决学生实习中存在的思想和管理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爱岗敬业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学生带动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车间文化,帮助企业管理者培育适合企业的企业文化,这既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用的体现,也对企业的内涵建设增加了支持。

(2)推行导师制。所谓导师,就是工学结合过程中,全面服务和指导学生思想、生活、工作,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的教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安排主管职工教育的领导担任企业导师,车间为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学校安排教研室主任和专职辅导员担任学院导师。实习前,学院导师组织学生参加工学结合动员大会,帮助学生明确工学结合的目的、意义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提醒学生放下架子,向工人师傅虚心学习,要有吃苦练本领的心理准备。企业导师着重对学生强化岗位教育和岗位指导,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质量意识等,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导师下车间,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实施走访,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专业导师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可以得到充分的技术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岗位技能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养和提高,增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的信心。学院导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调控情绪,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与学生共同分析困难挫折并寻求解决办法,及时化解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导师制的实行既需要高职院校充分重视,也需要顶岗实习企业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学院导师,但是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导师、专业导师的实现也是可行的。

[1]桑春红.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的理论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8):186.

[2]陈雪斌,王春花.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策略[J].和田师范学院学报,2010,(1):3.

[3]徐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7-28.

[4]张其娟,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0-12.

G641

A

1673-0046(2010)12-0095-02

猜你喜欢
工学顶岗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工学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