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2010-08-15 00:48黄发玉何国勇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0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深圳建设

黄发玉 何国勇

加速推进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

黄发玉 何国勇

过去30年,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面对未来3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奋斗目标。本文拟就深圳如何建设国际化城市提出基本思路。

一、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深圳面对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国际化城市需要厘清的几个基本观点

国际化城市是指随着人类交流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一座城市如果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跨国交流比较频繁,其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对全球或区域产生重大影响,这类城市就可称为国际化城市。城市的国际化功能是建立在城市的现代化基础之上的,国际化城市往往处于世界发展水平的顶端。

国际化城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生产要素的国际配置中心、经营决策的国际管理中心、知识技术的国际创新中心、信息思想的国际交流中心、立体交通的国际贸易物流中心、旅游休闲的国际游客中心、生态多元的国际宜居中心。

国际化城市主要分成三大类:物质财富积累中心与非物质财富创造中心的国际化城市;综合型与专业型的国际化城市;全球性与区域性国际化城市。

以经济中心功能成长起来的综合型或专业型国际化城市成长的原因及路径总体上有四类:世界经济重心特别是全球经济增长极的变化、转移,是全球国际化城市发展变化的根源;大国经济体和小国经济体的背景决定了不同城市所选择的国际化道路的不同;始终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是一座国际化城市能够不断提升其城市的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的根本原因;所聚集的发展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决定了一座城市国际化的进程和速度。

(二)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是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有着深远影响的两大发展趋势。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化水平,仍将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促进、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1世纪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的世纪,全球区域经济竞争将以城市和城市群为单位展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内涵的资源整合功能和生产管理功能,越来越向少数几个综合实力较强的国际化城市集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中国,客观上也应当培育几个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会来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的资源配置和产业竞争,并占据有利位置。中国有三个发挥龙头作用的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这三大城市群都很有可能产生代表中国的国际化城市。

当前,深圳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总量达到较高平台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比较困难;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就是扩张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化城市,以提升深圳的城市素质,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已有基础和不足

过去30年的发展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经济综合实力比较强,开放型经济发达,深圳城市发展已经初步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立体交通优势,深圳毗邻香港这个世界重要的国际化城市,背靠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珠三角城市群,有良好的远洋海港条件,全国交通枢纽地位正在确立;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深圳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金融、物流和文化当今世界四大朝阳产业都已经成为深圳的主导产业;拥有一批旗舰企业和支柱品牌,华为、中兴已成为通讯产业内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比亚迪正在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知名新能源企业和汽车公司,腾讯则是全国最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平安集团、招商银行正在由全国金融公司演变成为国际跨国金融集团;会议会展业初具规模,深圳展览会的规模及数量排在上海、北京、广州之后,位居全国第四;城市的文化包容性较强,深圳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移民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兼容性强,对异质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扬弃兼容,使不同文化和谐并存。

同时,与香港、新加坡这两座国际化城市相比,也有不少不足,比如在自由港制度、国际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方面。

二、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方略

根据深圳的实际和国际化城市成长规律,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应坚持四条方针原则:要同步推进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建设,这两个过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要充分认识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大国经济体背景,把自觉服从国家建设大局与发挥自身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圳要走专业型(国际经济中心)国际化城市道路,同时在文化产业、旅游会展等方面的国际化功能上也发挥出比较重要作用;要循序渐进,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有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小事抓起,逐步积累,分步骤完成。

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关于深圳未来发展的定位,以及对深圳自身条件的分析,我们提出深圳应以建设一个从“专业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向“综合型”、从“区域性”向“全球性”发展的国际化城市为总的定位,具体来讲就是深圳要做世界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先锋城市,多元文化背景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香港共同发展的世界级大都会。

到2015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贸易、国际航运等优势领域成为辐射亚太、影响世界的城市,优化城市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改善市民生活,扩大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深港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初步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素质优良的亚太区域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基地。到2030年,携手香港,以“深港都会”的形式出现在世界面前,成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世界文化、创意、时尚的重要策源地和导引地,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全面赶超新加坡、首尔,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比肩的世界级大都会,成为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国际化大都市。

建设国际化城市应该选择恰当的路径,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深圳国际化城市的路径应该是:加工贸易→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从国际化城市成长所需要的经济腹地的角度,深圳国际化城市的路径应该是: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影响亚太区域的国际化城市→全球性国际化城市。具体来讲,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路径选择应从以下五个大的方面入手:以制度创新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提供不竭的动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以深度城市化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注入强大的后劲,以增强城市软实力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以深港融合发展为建设国际化城市添加有力的助推。

三、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主要举措

(一)打造亚太地区的产业高地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深圳要做亚太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基地和区域服务、创新中心,使深圳成为亚太地区的产业高地。

尽快构建起深圳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未来产业结构的主体框架由六大部分作支撑:具有全球意义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新兴高技术产业;以自主技术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以服务创新为核心的现代金融业;以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服务业;以品牌为特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传统产业。

(二)建设亚太地区的区域创新中心

优化整合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集聚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有效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聚变效应。

加强自主创新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完善战略性产业政策与创新人才政策,设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资金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实施“特区英才工程”。通过重大项目产业升级、重点行业培育、“鹏城学者”等子项目,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国际人才联络站和海外高端人才数据库,掌握海外高端人才的科研、工作情况。

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对现有的大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南方科技大学的建设进度,争取新建一些理工类、医学类等专业高等院校。

推进国际技术合作。引导跨国公司将投资重点由加工组装向研发、服务环节延伸,积极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推动深圳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各大学科研院所、研发中心、公共技术平台。

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结成研发联盟,争取在深圳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积极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壮大研究院群。

(三)打造亚太区域的商务中心城市

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公司在深设立公司总部或区域总部。进一步落实总部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在税收、监管、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形成总部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以一流的总部经济来增强深圳商务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大力扶持发展会展经济。在做好“高交会”、“文博会”等品牌会展的同时,要将会展业作为深圳的重要产业来加以扶持,以发达的会展经济来汇聚全球商务信息资源。

超常规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福田商务中心区为核心,加快金融、现代物流、通讯媒体、科技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产业。

(四)与香港共建全球性物流中心

推动深港全球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与香港共同打造“深港超级空港”,强化两地港口的商务协同推广,以前海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实现两地港区间货物无障碍流动。

打造生产组织中枢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咨询、供应链管理技术研发集成、行业标准研发、行业检测认证、专业人才培训及国际交流等高端服务业,建设消费电子产品全球集拼分拨中心和珠三角IT产品国际配送基地,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生产组织中枢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五)与香港共建世界级金融中心

全力支持深交所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深圳主板市场,迅速扩大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规模,设立“国际基金产业园区”,进一步扩大黄金实物及其衍生产品的交易规模。

加快建设全国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深圳成为全国保险发展创新城市。

探索与香港共同构建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区。加快推进深港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开办深港银行间人民币同业拆借业务,探索在深圳建立跨境资金支付专门帐户,允许香港金融机构将境外人民币以贷款或投资形式,投放到深圳市乃至广东全省。

积极推进“深港金融圈”的建设。推动深港建立服务于两地贸易的资金结算、QDII、柜台交易等方面的金融基础设施,探索与香港共同建立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所,采取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灵活而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使深圳成为香港银行服务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融资、结算业务的地区性运作中心。

争取“一行三会”将深港金融合作协调权下放到深圳。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保监局可代表国家“一行三会”直接与香港方面进行有关深港金融合作的协调和沟通。

(六)培育一批本地的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

推进品牌发展战略。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本土骨干企业,推动它们实施国际化战略,培育本地的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

营造品牌发展的良好机制和环境氛围。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全面加大市场监管和市场执法力度,及时打击假冒品牌行为,充分利用国际媒体、行业组织和商会对深圳品牌的推介影响力,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和跨国公司。

完善扶持本土品牌和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市场信息平台、风险评估机构和相关法律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参加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信息,共同研究和协调处理在打造世界品牌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所遇到的问题。

(七)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

鼓励发展国际名品专营权,培育高端消费群体。鼓励商业贸易企业发展国际名品专营权或区域独家代理权,鼓励商家吸引国际一线品牌的入驻,引导一些本地百货品牌企业向高档时尚百货转型,引入多元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消费品。

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扩张能力的连锁商业企业和专业商品市场。推进一批现代商贸流通企业成长壮大,充分利用深圳的区位优势和珠江口东岸城市群的制造业优势,在深圳发展壮大专业产品市场。

探索与香港共同打造深港消费圈。鼓励与引进香港名店到深圳投资兴办跨境连锁店,积极为跨境消费者提供异地付款、异地提货、异地保修等售前与售后服务,提高深圳商业对香港的跨境消费者的吸引力。

加大对商业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从制造端延伸到消费端。

(八)建设亚太地区有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新媒体服务、互联网等新兴文化科技型企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意研发平台和高端创意人才基地,建立以出口为导向的深港文化创意产业分工合作模式,全面推进深圳时尚产业的发展。

提升文博会的国际化水平。努力把文博会办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技术、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出口平台,及走向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结合深圳产业特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时尚展会,引领全国乃至全球时尚。

推进文化制度创新。破除体制和政策障碍,以文化机制体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为动力,创造促进文化生长的良好制度环境。

加强公共智库建设。促进各科研机构开放合作,联合攻关,努力将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实践。

进一步打造世界“设计之都”的城市品牌。鼓励各行各业以设计的理念来制定经营决策,让设计覆盖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所有环节。推进全民创意行动纲领、创意书籍出版计划、创意人才培训计划等系列项目开展。

(九)打造全球知名旅游休闲目的地和会议会展重镇

打造深圳的世界级风景旅游休闲景区。深圳在未来城市建设中要建成世界级的风景旅游区和全球著名的热带滨海城市景观。

利用大运会提升深圳的国际知名度。

争取更多国际盛会在深圳举办。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争取更多国际性大型活动的主办权,强化国际媒体对深圳的关注。

大力开展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全球推广。制定并实施面向全球的城市品牌公关宣传计划,通过政府传播、媒体传播和活动传播三个主要途径对外推介深圳。

(十)建设立体交通枢纽

加快市内路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清晰、层次分明、干支协调、设施完善的城区现代化路网体系。

大力发展城际交通,使深圳成为整个珠三角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设功能完善的对外交通系统。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远洋枢纽港口,提升深圳机场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

加快智能交通建设。研究建立深圳集成交通运营和信息服务系统,加大对重点区域、路口、路段的交通监控力度,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改善现有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的通关效率。

(十一)建设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构建起数字城市的总体架构。推进一系列的信息化工程,如电子政府、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电子银行、智能医院、电子图书馆、智能食品药品管理和票证管理、网上学校、数字社区、网上影院、智能楼宇、数字家庭等,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

建设“三网融合”示范小区。鼓励电信运营商与广电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内容、商业模式等领域开展合作。

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建设“无线城市”。建设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制定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大力推进光纤接入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动通信网络IP化、宽带化、全光化。

推进城市智能卡综合应用,实现社会公共领域智能卡综合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

(十二)建设生态宜居的世界超大城市

实施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将生态宜居城市作为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

建设城市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加大基本生态控制线监测和保护力度,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全面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型企业发展,加强国家生态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十三)培育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在全体市民中树立文化自信。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特区精神”,进一步培育与深圳发展方向相匹配的青春、时尚、先锋、现代的文化气质,形成城市主流文化。

积极营造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让有多种文化背景的居民都感受到文化上的舒适、自在。

(十四)建设一个让外籍人士感到便利自在的城市社会环境

帮助解决好外籍人士在深工作学习存在的实际困难,比如在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国际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国际医院和国际门诊等方面的问题。城市交通标识要全部做到中英文对照,配置英文菜谱,在风景点、加油站、地铁口等要摆放免费的英文深圳介绍等,使外籍人士生活便利。

(作者:黄发玉,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国勇,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国际化深圳建设
聚焦港口国际化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