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书记重要讲话到一座城市的生日

2010-08-15 00:48胡恒芳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0年5期
关键词:深圳经济特区排头兵经济特区

胡恒芳

从总书记重要讲话到一座城市的生日

胡恒芳

2010年初秋,国内外众多媒体纷纷把目光聚焦到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举世瞩目她30岁的生日,这座城市的生日庆典便成为了整个国家的盛事喜事,这一经典事件所传递的是,站在30年重要节点上的人们在共同关注:对30年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如何总结?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经济特区如何定位?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如何继续向前推进?于是,人们把所有的关注都聚集到热切期盼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上。

第一个期盼:高调总结30年——总书记对经济特区伟大事业的历史性评价,使特区的建设者们欢欣鼓舞。

在筹划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的过程中,中央明确提出,这不仅是深圳经济特区的事情,而且是国家的事情,是全国人民的事情,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考虑,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经济特区事业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回应了人们的这个期盼,特别强调了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性和开创性,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全国的重要贡献,并且把经济特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系起来,对经济特区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做出深刻阐述。总书记的讲话响彻在南海之滨,回荡在中华大地,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

一是明确强调兴办经济特区是“一项重大决策”和“一个伟大创举”。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开篇明确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后指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一项重大决策”和“一个伟大创举”的高度概括,既是对30年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也是对以往论断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充分肯定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和重要贡献。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兴办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办得最成功的经济特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深圳取得的辉煌成就,概括为“一个奇迹”和“五大贡献”,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深圳速度,探索和积累了实现快速发展、走向富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他特别强调指出:“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最高褒奖,是给这座梦幻之城的人们最厚重的节日贺礼,也是对广大特区建设者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拼搏奉献的赞赏与激励。

三是深刻论述经济特区成功实践的重要意义。经济特区的30年,是中华民族追赶时代潮流、社会主义中国走进时代前列、我们党成为时代先锋的3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兴办经济特区,丰富了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一个“生动缩影”、一个“有力印证”和两个“完全正确”都告诉我们,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是全国的特区,总结经济特区的成就与意义,必须视野开阔、目标远大,既要看到特区本身创造的奇迹,又要总结经济特区对全国产生的“辐射效应”、“标本效应”和“持续效应”,还要总结特区的生动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经验数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个期盼:赋予特区新使命——总书记要求经济特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使全市人民倍感神圣而光荣。

30年是半个甲子年,从1919年以来的每一个30年,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30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间节点,身处这个节点上的人们心中有太多的关切,其中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重要节点,人们有一个重要的关切就是,今天的经济特区如何定位?经济特区应当赋予怎样的新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特区干部群众倍感使命神圣、任务光荣,大大激发特区人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高昂士气。30年来,特区定位与使命也随着特区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完善,并赋予新的内涵。

一是从“敢闯敢试”到“先行先试”。特区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要求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通过敢闯敢试,深圳进行了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探索实践,大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创造了诸多“第一”较好地实现了中央当年建立特区的战略意图。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建立特区之初的“敢闯敢试”,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探索,而今天的“先行先试”却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具体来说,就是代表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要率先探索,对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攻坚破难,对在全国普遍实施的改革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是从改革开放“试验田”到科学发展“排头兵”。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按照邓小平同志“摸着石头过河”的要求,主要起到“试验田”和“探路先锋”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又要求我们“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当好排头兵是党中央赋予经济特区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决不能满足于昨天的辉煌,决不止步于已有的成绩,要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再创科学发展的新路。正如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出席“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时指出的那样,深圳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民主法治建设的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三是从创办特区到把特区“办得更好”。经济特区是一个全新的事业,过去我们白手起家创办特区,克服重重困难,将昔日的一个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创业艰难,守业更难,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我们“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我们要标准更高、目标更加远大,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学习、追赶新加坡、首尔、香港,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三个期盼:指明发展新思路——总书记描绘的美好前景和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推进经济特区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奏响了前进号角。

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将面临一系列重大转变,一是正在由长期为生存而努力的发展阶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发展阶段转变;二是正在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三是正在由外向粗放型发展模式向内需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四是正在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五是正在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由贫弱国家向大国转变。经济特区必须准确判断和清醒认识这些重大转变,有责任、有实力、有义务来积极应对这些转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的征程中再领风骚,为推动全国科学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热情描绘了国家和经济特区的美好明天,同时也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既为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必将对动员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而奋力拼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决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以想干、敢干、快干的饱满激情,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一是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创新发展。大力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二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转型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消费拉动作用显著提升、外贸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文化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要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实现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扶持低碳、环保、绿色产业,逐步以环境高端化促进低端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环境安全体系,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城市。四是要加快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实现和谐发展。逐步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平安深圳。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平安和谐、文明法治、安居乐业的幸福城市。

(作者: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深圳经济特区排头兵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积极拥抱新能源 争当低碳排头兵
深圳:无人机灯光秀精美绝伦
卷首语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排头兵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获通过
对《深圳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的修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