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反义词的判定与类型

2010-08-15 00:49
关键词:义位反义反义词

李 娜

《抱朴子》反义词的判定与类型

李 娜

参酌各家之说确定了判定反义词的原则和对反义词的统计方法,并从词性和反义词概念间的关系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抱朴子》中的反义词进行了分类,从而加深了对反义词性质和作用的了解。

反义词;类型;互补关系;极性关系;相对关系

反义词是客观现实中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事物、现象等在词汇中的反映,它是词的一种特殊的聚合关系,是指“在一种语言的共时范畴内,在一定的义位上,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1]99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所谓“相反”,是说反义词所体现的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所谓“相对”,表示客观事物彼此相互对待的两端。

一、《抱朴子》反义词的判定原则

目前,对于反义词的判定原则,有不同的见解,参酌各家说法,本文主要依据以下几条原则来确定《抱朴子》中的反义词。

同一性前提下的对立。凡属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它们之间都具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就无所谓相反或相对。反义词的语义对立是以两者的同一性为前提的,它们指称的对象是同类的,表示的概念是同位的 ,因而具有共同的上位义。简言之,“‘同’是‘反’的前提,是‘反’的条件,只有在‘同’中才能实现‘反’。 ”[2]6

在一定的义位上,语义相反或相对。反义词是就一个词的某一义位和另一词(或另一些词)的某一义位而言的,是指它们在一定的义位上(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就其整个词义系统讲的。反义词既包括语义相反的,又包括语义相对的,它是以意义的矛盾对立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只有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矛盾对立关系的词,才能形成反义词。

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对举关系是专书反义词研究的重要原则。反义词的对举使用是指两个反义词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对应而用。反义词易于联想的特点以及它的性质决定其必然经常以对举的形式出现,对举使用体现了反义词成双成对、互相制约、具有很强依存性的特点。《抱朴子》一书中反义词的对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错见,即把一对反义词分开用在句中相应的位置上,使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是连用,即一对反义词紧连在一起使用。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举使用是专书反义词判定的又一重要原则。

以上三条必须综合考虑,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条,才能确定为反义词。例如: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气香者善。其生水侧下地者,叶细似蕴而微黄,根长而味多苦,气臭者下,亦可服食。(《内篇·仙药》)在例句中,“长—短”、“甜—苦”、“香—臭”都对举使用。“长”、“短”都是长度,一是表示空间之间的距离大,一是表示空间之间的距离小;“甜”、“苦”在味道的甘苦方面构成反义;“香”、“臭”在表示气味好闻与否方面构成反义,这三对都符合三条判定原则,因此都是反义词。

二、《抱朴子》反义词的统计方法

在遵循以上原则确定《抱朴子》反义词的过程中,我们的统计方法是:⑴一个词分别与几个词构成反义词时,分别计算对数,如“白-皂”、“白-黑”计为两对。⑵一个词及其通假字或古今字或异体字,分别与同一个词构成反义词时,只算作一对,如:“多-希”、“多-稀”,“希”与“稀”是古今字,计为一对。⑶两个同义连用的词与另一同义连用的词构成反义词时,按双音节反义词对待,只计一对,如“富贵-贫贱”。

根据以上的原则和统计方法,考察 《抱朴子》全书,共得反义词338对,其中单音节反义词317对,双音节反义词21对。

三、《抱朴子》反义词的类型

反义词系统处于各种类型的反义关系的复杂交错中,科学、合理的分类,找出不同类型反义词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反义词性质和作用的了解。

(一)根据词性的差异分类

反义词是指词在词汇意义上相反相对,然而词的词汇意义同语法意义又有密切联系。从其词性来看,反义词大都是同一词类的,下面就是根据词性的差异对《抱朴子》中的反义词进行分类的情况:

1.形容词:(共 154 对)

皂白、白赤、黑白、哀乐、惨悦、欢戚、欢忧、喜戚、喜怒、喜悲、忧喜、忧乐、悦戚、悦怒、悦悲、迟疾、迟速、迟迅、迟早、长短、修(脩)短、粗精、粗细、多少、多稀(希)、多寡、多尠、少众、鲜众、众寡、安危、大小、大细、巨细、巨小、方圆(员)、烦要、丰约、刚柔、公私、甜苦、甘苦、故新、新旧、贵贱、贵卑、尊卑、高卑、高下、广狭、广逼、垢洁、污洁、污隆、寒暑、寒温、寒热、寒燠、冷热、冷暑、温凉、厚薄、吉凶、好丑、好恶(hǎo è)、令丑、美丑、美恶(měi è)、妍媸(蚩)、缓急、肥瘦、肥臞、饥饱、精钝、利钝、锐钝、枯茂、荣枯、苦乐、老少、老小、少长、劳逸、朗昧、明暗(闇)、贫富、否泰、泰劣、清浊、勤怠、曲直、穷达、穷通、亲疏、全残、巧拙、强弱、谦慢、是非、寿夭、深浅、难易、善恶、疏密、盛衰、殊均、同殊、异同、舒急、微著、沃塉、兴圮、兴衰、贤愚、黠愚、智愚、邪正、贞淫、真伪、休咎、香臭、虚实、遐迩、远近、远迩、盈亏、盈虚、严宽、优(忧)劣、隐显、隐露、勇怯、雅俗、臧否、灾祥、治乱、直枉、躁静、壮弱、早晚、通塞、徐促、雌雄、男女、牝牡、丽丑、富贵、贫贱、丰伟、尫瘁、混浑、清澄、幼贱-耆宿、荣华-苦困、寿考-夭折、浅近-深远、邪伪-忠贞

2.动词:(共 84 对)

爱憎、爱恶、爱畏、爱疾、好畏、好憎、好恶、乐畏、乐憎、喜惧、悦恶、褒贬、黜陟、毁誉、劝沮、赏罚、出处、出入、俯仰、浮沉、合离、合散、合疕、聚散、呼吸、进退、卷舒、来往、来去、面背、屈伸、升降、送迎、吐纳、吞吐、往返(反)、背向、抑扬、与(予)夺、动息、断续、稼穑、落生、死生、寤寐、兴寐、醒醉、行止、种获、作息、唱(倡)和、攻守、买卖、趋舍、去留、去还、去就、取舍、逝止、存亡、存没、乘除、成败、立除、得失、得弃、废立、庆吊、生杀、胜负、兴亡、消息、笑号、有无、隐彰、隐见、语默、增挹、在亡、顺逆、始讫、盈缩、存活—殂殁、凸起—凹陷

3.名词:(共 84 对)

东西、南北、前后、上下、内外、左右、中表、表里、春秋、夏冬、晨昏、晨晦、晨夕、旦夕、暮旦、日夜、夜旦、夙夜、夙宵、日夕、朝暮、朝夕、昼夜、昼夕、晦朔、古今、今昔、今囊、父母、父子、兄弟、姊妹、夫妇、君臣、主臣、主宾、士女、巫觋、嫡庶、人鬼、鬼神、人物、乾坤、天地、天壤、宇宙、水旱、水陆、水火、手足、首足、首尾、头尾、头足、腹背、本末、源(原)流、朝野、文武、殿最、规矩、功过、祸福、害益、利害、利病、名实、声响、形神、形影、言行、荣辱、德怨、始卒、始终、畴昔-当今、古昔-当今、君子-小人、君子-妇人、庸人-高士、老翁-童子、老公-童子、文儒-武夫、文艺-武功

4.代词:(共 3 对)

彼此、彼我、人己

5.副词:(共 7 对)

暂永、先后、初末、初晚、始末、既往-将来、既往-方来

大部分反义词的词性是一致的,但是,由于词性的确定,语法界存在许多分歧,词的兼类现象比较严重,加之属于不同词性的词也可以表示大致相同范围的概念,如: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程度副词和程度形容词等,所以,组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的词性也存在着一些特殊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组成反义词的一组词兼具两种词性。例如:损—益,兼为动词与形容词:①动词,表示减少或增加,例如:

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内篇·对俗》)

②形容词,表示损害或好处,例如:

祝其有益,诅亦有损。(《内篇·论仙》)

此外,还有“轻重”兼为形容词、动词,“阴阳”兼为名词、形容词等。

第二,组成反义关系的一组词,词性不一致。例如:“晴雨”,“晴”为形容词,“雨”为名词;“动静”,“动”为动词,“静”为形容词等。

以上的统计说明,《抱朴子》中的反义词,词性为形容词的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46%,其次是词性为动词的反义词与词性为名词的反义词,它们的数量差不多,各约占总数的25%,而其它的,如:代词、副词等,所占的比例就很少了。这正验证了张永言先生在《词汇学简论》中所说的:“凡是含有性质意义的词都有反义词,不论它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因为形容词多半是表示性质的,所以在这个词类里反义词特别丰富。 ”[3]114

(二)根据概念间的关系分类

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表达概念内涵的。我们根据反义词双方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将反义词分为以下三类:

1.互补关系

具有互补关系的反义词在逻辑上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亦此亦彼的第三种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例如:

男-女、雌-雄、牝-牡、有-无、动-静

生-死、是-非、存-亡、真-伪、作-息

这类反义词由于区别对象的标准明确肯定,区分的实施和结果是一次完成的,一分为二,清清楚楚,不存在模糊的边缘地带。

2.极性关系

具有极性关系的反义词,所表示的概念各处于相反方向的顶点,在意义上有鲜明的对照,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极端状态的反映,有居间概念或第三意义词的存在。例如:

冷-热、大-小、长-短、多-少、远-近、黑-白、贵-贱、褒-贬

喜-怒、老-少、始-终、本-末、首-尾、盛-衰、难-易、强-弱

3.相对关系

反义双方的概念之间形成反向的对立关系,其特点为关系的对立性,甲对乙来说称A,乙对甲来说称B。例如:

君-臣、父-子、兄-弟

买-卖、攻-守、唱-和

形-影、名-实、声-响

第一组例词,如:甲是乙的“君”,乙是甲的“臣”。“父子”等如此。第二组例词,如“买卖”,两两对称,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买就没有卖,它们对称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意义既不矛盾,也不相背,只有反向对称。第三组如,甲是乙的(原)“形”,乙是甲的(投)“影”,其余由此类推。

根据概念间的关系对反义词进行分类,不能涵盖所有的反义词,在此就不穷尽统计了。

通过以上对《抱朴子》一书中反义词的统计和分类,可以发现该书语言的一大特色就是反义词非常丰富,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1]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 9 9 4:9 9-11 7.

[2]李丽君.从义素分析法看反义词聚的构成和范围[J].汉语学习,1 9 8 9(4).

[3]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 9 8 2:112.

[4]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3:2 3 8.

H134

A

1673-1999(2010)01-0113-02

李娜(1979-),女,山东青岛人,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061)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对外汉语教学。

2009-07-30

猜你喜欢
义位反义反义词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认识反义词
反义词 大不同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找找反义词
这山望着那山高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义位函数理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