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2010-08-15 00:47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队伍特色

柳 泳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的困境及出路

柳 泳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而目前地方性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经费短缺、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研究基地偏少等诸多困难。为了提升自身的学科水平,地方性高校应更新学科观念、加强学科队伍建设、进行学科研究基地建设、加强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寻求出路,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困境;出路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术组织,所以,学科建设是大学的基础性建设,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1]目前,各高校为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性高校的学科建设却面临着种种困境,特别是“轻学科”观念的影响,使地方性高校的决策者们往往在学科建设上难以抉择,导致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其他本科院校。诚然,对于一所地方性高校来说,要想走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逐步提升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自身的学科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性高校的办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类高校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学科建设方面就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1 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的困境

1.1 学科建设缺少经费,经费的利用率也不高

由于受到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影响,地方性高校一般都隶属于地方政府,其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除学费以外,主要以地方政府的投入为主,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整体的教育经费缺口较大,且内部教育经费的分配也不平衡,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地方性高校的经费投入并不十分充足,地方性高校的发展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现象。当前,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地方性高校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办学规模,致力于扩充校园面积,进行大规模的校园建设,这就使校园建设及其他相关建设的费用占据了学校很大一部分的经费开支,因此,地方性高校对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势必会有所减少。除此以外,由于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大部分地方性高校都没有充分地利用有限的学科建设经费,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不但存在着乱用浪费经费的现象,而且经费往往不能用于学科发展的要害之处,经费的利用率不高这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地方性高校的学科建设之中。因此,经费短缺是阻碍地方性高校学科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学科建设才能稳步地进行。

1.2 学科建设的研究基地偏少

研究基地是开展基础性研究和科技攻关课题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由于部分地方性高校对学科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大学科数量方面,很少考虑到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造成了地方性高校对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力度不够,一些地方性高校严重缺乏与学科发展相对应的重点实验室、专项实验室、学科研究基础试验基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科建设的进程,虽然这些学校的学科数量增加了,但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这类院校的学科研究手段也变得较为单一。另外,缺乏必要的学科基地不但使自身一些有实力的基础性学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无法增设一些与现今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新兴学科。

1.3 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对安徽省某一地方性高校(简称C校)的调查发现,该校的学科队伍结构明显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首先,从年龄结构看,该校学科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较年轻,30岁以下的教师占了一半,而40岁以上的教师却不足20%,说明C校学科队伍的整体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队伍可能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其次,从职称结构来看,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刚刚达到20%,而有40%以上的教师才具有初级职称,这就说明C校的学科队伍结构极不合理,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偏少,部分学科缺乏带头人,导致学校难以形成科学高效的学科团队。尽管这只是某一所地方性高校的学科队伍结构情况,其他一些地方性高校与该校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但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性高校的学科队伍结构与该校的这种现状非常的相似。因此,学科队伍结构不合理也是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1.4 不重视特色学科的建设,学科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

许多地方性高校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对于这些优势学科来说,只是目前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硬件水平等方面与本校其它学科相比,有着自身优势。但是,这些所谓的优势学科与高层次院校的同一学科相比,或者与同层次的地方性院校的同一学科相比,也许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事实上,部分地方性高校往往会将这些优势学科视为自身的亮点,从而盲目地加大投入,耗费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学科实力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对于自身的一些特色学科,地方性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有些特色学科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学科基础也十分薄弱,不能引起学校领导与专家的注意。那么,地方性高校就会一味地重视优势学科的建设,而忽略了特色学科的建设。此外,部分院校升格后,由于自身的急功近利思想较为严重,一门心思地向国内一流大学学习,甚至效仿他们的做法来进行本校的学科建设,结果造成自己的学科发展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习一流本科院校的做法自然是无可非议,但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院校,应该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一旦缺少对所在地方的研究,地方性高校的学科建设就会缺乏坚实的根基。根据目前地方性高校的发展轨迹来看,重视特色学科建设应是其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重视学科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是其能够不断发展的一条生命线。

2 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的出路

尽管地方性高校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学科建设对于地方性高校的整体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地方性高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的发展水平,为自身的学科建设寻求出路。

2.1 更新观念,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

陈旧的观念是地方性高校学科建设的一个瓶颈,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方性高校作为教学型高校,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专业建设上,而不应花大力气搞学科建设,在地方性高校内部,一些管理者与教师也没有对学科建设表现出足够的重视,诚然,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而高校竞争的核心就是学科实力之间的竞争,因此,地方性高校应明确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更新“轻学科”的旧有观念,统一思想,集中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全力进行学科建设。此外,在进行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基础”[2]地方性高校一般实力都非常有限,不可能发展所有的学科,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性高校已经走进了学科“求全”发展的误区,因此,地方性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找准学科发展方向,要注重发展重点学科与特色学科,同时,要使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与地方社会及经济发展方向相统一,进一步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社会的发展服务。

2.2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加强自身的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任何一所高校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建设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也是地方性高校搞好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科队伍建设而言,首要一个环节就是挑选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作为本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平常的工作表现和研究、学习活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学科队伍,故学科带头人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地方性高校很难获得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甚至在全省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人才也非常稀少,因此,地方性高校可以采取内部挖潜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一些中青年的骨干人才要注重培养,同时也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方式,吸引部分在本学科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实力的人才来校任教,给予他们特殊的人才政策及丰厚的福利待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科带头人缺乏的难题。其次,要搞好学科队伍建设,还应培养自己的学科“后备军”。地方性高校应注重培养有潜力的青年学科人才,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可以采用“导师制”的办法,即由一个年长的、有学科研究经验的且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负责指导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给予他们极大的帮助与指导,以便促进年轻人才不断地成长,避免他们在学科研究方面多走弯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同时,这也有助于整个学科队伍之间的良性交流,促使整个学科队伍的健康发展。再次,加强学科队伍的管理。学校要重视学科队伍的管理,落实学科的责任,规范学科的各项组织,形成一个校(院)、院(系)、学科带头人的学科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学科管理制度,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逐层逐级管理。最后,要注重学科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地方性高校要始终将学科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范围内,尽量避免出现学科队伍的“青黄不接”现象,形成一个既合理又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学科团队。近年来,笔者所调查的C校采取了种种措施,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队伍建设,目前该校已经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或获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拔尖人才)称号的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培养对象6人,学科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2.3 整合资源,建设自己的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是学科发展的平台,可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从而为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3]要想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地方性高校应重视研究基地的建设,但研究基地建设费用大,各项要求又高,地方性高校无力建成所有学科的研究基地,因此,首先就要在全校范围内统筹规划,集中有限的经费重点建设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的研究基地,改善学科研究的设施。同时,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注重提高研究基地的利用效率,务必做到资源能够共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其次,学科研究基地还要与地方社会相联系,争取地方支持。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有潜力、有活力的学科领域,集中学校的各项资源,建成新的特色学科研究基地,使其成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新突破点,建立特色学科研究基地可以与当地的一些单位相联系,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地方单位的合作,对特色学科研究基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加快学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速度,缩短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性成品的时限。近年来,部分地方性高校与地方合作建成了一些生产基地、实习基地以及教学科研基地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学校的整体学科实力。最后,地方性高校应选派一些有潜力的、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去一些重点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基地进修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他们先进的研究方法及理念,同时,也能获得一些宝贵的基地管理经验,对完善本校的学科研究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2.4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基础建设工作。[4]一直以来,地方性高校也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重点学科,但由于各种原因,重点学科建设进行得并不十分理想,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强自身的重点学科建设是地方性高校目前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一,应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重点学科。科学地选择重点学科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首要环节,地方性高校必须对目前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展开调查,同时对学校所有学科的发展实力进行评估,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对学校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将一些具有较强实力又有发展前景且与当地社会发展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选择为重点发展的学科。第二,制订合理的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合理的、兼顾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能够引导地方性高校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重点学科规划首先就应遵循客观实际和学科发展的规律,因此,地方性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集中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投入,注意提高经费的利用率。同时,地方性高校在进行重点学科规划时,要防止违背学科发展规律的事情发生,保证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性,确保学科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另外,制订重点学科规划要兼顾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特别是要关注远期目标,切勿急功近利,切实制订出可行性的长期规划,保证重点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步提升地方性高校的重点学科水平。

重点学科在自身的建设过程中要促进其他新兴、边缘和相邻学科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学科发展整体化与综合化的趋势凸显,单一的学科很难在某一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学科的发展呈交叉及融合的趋势,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是由多学科协同攻关完成的。地方性高校要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头作用,利用重点学科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学科及辅助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优势的学科群,其它学科也要借鉴重点学科建设的经验,促进地方性高校学科的立体式发展。

2.5 加强特色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高校与社会实体的合作正在日益加强,对于地方社会与地方性高校来说,地方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地方性高校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对地方性高校的学科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地方性高校的学科建设必然要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应是地方性高校形成特色学科的基本点,因此,地方性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找出特色学科形成的入口,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特色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集中表现,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5]地方性高校要想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就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加强自身的特色学科建设。第一,地方性高校必须结合地方社会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当地的产业模式进行细致地分析,寻找特色学科发展的突破点,以此来选定一些既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又能不脱离学校实际的特色学科;第二,加强与地方社会实体的合作。地方性高校要尽量寻求与地方社会实体进行合作,因为地方社会实体中存在着地方性高校所不具有的一些资源与优势,地方性高校可以从社会实体中寻找有利于特色学科发展的资源和优势,利用这些资源与优势,帮助自身的特色学科建设稳步地进行。例如,笔者通过调查C校发现,该校根据自身的特色与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各种产学研合作的会议,寻求与地方经济实体合作,近年来,学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已经达到了二十多项,目前,该校与地方经济实体的合作还在逐步加强,这对学校的学科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三,地方性高校要激发内部的活力,加强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准确地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点,进一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特色学科建设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尽量为地方的社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其他公益服务,以此来形成特色学科优势,不断增强地方性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罗云.论大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6.

[2]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7.

[3]王文祥.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51.

[4]崔钢.地方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04,(4):47.

[5]罗兴文,刘春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27.

THE PLIGHT AND OUTLET OF SUBJECT BUILD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Yong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238000)

Subject building is the emphasis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the core of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But at pres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subject building,such as the shortage of funds,the unreasonable subject procession structure and less research base.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academic level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update the concept of subject, strengthen the procession of subject building,conduct subject research base building,and strengthen the key subject and characteristic subject building to find a way for developing the subject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re competitiveness further mor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ubject building;plight;Outlet

G648

A

1672-2868(2010)02-0121-05

2009-10-12

巢湖学院青年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WQ-200719)。

柳泳(1979-),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队伍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还剩多少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