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产劳动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2010-08-15 00:47江春鸣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

江春鸣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走向生产劳动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江春鸣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生产劳动化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产劳动,一方面可以证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大学生青年的充分就业。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生产劳动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生产劳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其根本任务就是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成为大学生们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性举措。对于培养大学生来说,固然要培养他们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才能够做到用正确的思想凝聚人心,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比较中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牢固加强我们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才能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各种风浪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其自身素质协调发展,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推论,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对此都深有体会,而且工作经历愈丰富,对理论指导作用的体会就愈深。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调研时,作为调研对象的一部分,专门安排高校毕业生座谈,参加座谈的同志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经历,但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有的可能过时,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却可以受益终生,大学期间系统地学习理论,对一个人成长十分重要。这也是直接印证了实践性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价值观念是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对于某些事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所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应该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表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态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包含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观念是某个社会集团共同的本质的价值认识,而价值认识是价值观念的感性形式。价值认识的对象是价值。反映的是客体的属性、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过程与人的需要、利益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揭示客体对于人和人类生活的意义。与其反映对象价值关系相符合、相一致的,就是真的,具有真理性的价值认识,也就是价值真理。反之,与其对象价值关系不相符合、不相一致的,就是假的,就是谬误。世界上存在着价值现象,就有反映价值现象的价值认识;有价值认识,就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就有正确的价值认识,因此也就存在着价值真理。

社会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唯一的根本性的标准,也是检验价值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根本性的标准。恩格斯说:“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1]实践的目的是衡量实践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无目的的行动是无所谓成功或失败的,而目的不同,对同一实践的结果就可有不同的看法。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就是要解放全人类,就是要克服异化,废除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私有制对无产阶级的统治,物对人的统治,盲目的、异己的力量对社会历史的统治;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能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将成为社会主人、自然的主人、自己本身的主人;人类将把过去统治着历史的异己的力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自觉地创造历史,从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2]

人的自由是人们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人的自由就是人的价值实现。也就是说,某个具体的处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和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实现其自身作为人的价值。马克思说:“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的。”[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六十年了,社会主义实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领域里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如毛泽东所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4]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去辛勤地劳动,结果就是我们就应该获得个人的幸福,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只有实现现实的人的价值,实现现实的人的自由,才能证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社会主义引导,使他们真正牢固地竖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检验活动也是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相一致的,因为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

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马克思分析了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6]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观点。

80年代前,和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用统一招收工人的办法把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包下来”,然后再统一分配到各个单位和企业中去。这样我国以固定工为主,企业事业用人能进不能出的劳动制度就形成了长久存在的局面。[7]我国的固定工制度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在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下,广大职工获得了稳定的职业保障,免除了失业的忧虑;而我国农民都组织到农村集体经济中去了,共同使用土地等生产资料,也基本上解决了就业问题。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与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雇佣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那时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在社会意识的范围和领域内展开是完全行得通的,人民群众在衣食基本无忧的情况下接受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基本确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已转变为通过市场这个中介来实现,劳动者必须通过劳动力市场来实现自身就业。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这种新的劳动制度可以满足劳动者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自身的条件、志愿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类企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这对实现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发挥企业和职工积极性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担负着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搭建桥梁,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劳动者的就业与再就业的重任,并成为沟通城乡劳动力流通渠道。

在新时期,就业构成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因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求职业,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正确与否的检验和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所以,促进和扩大就业也就是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指导下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生产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我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又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这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关键在人。”[8]这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使命,要依靠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并能够进行正确而有效地社会实践的一大批人才和青年,要依靠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这种新人的培养只能通过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来完成。马克思曾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3]这种变革的实践首先就是运用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社会实践,因为这样的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环节。

经过我们近5年的探索实践,我们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较好途径,这就是通过师生社会实践团对在城市各行业务工的农工开展社会服务。我课题组已经实施针对农村中学毕业生进行短期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最初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实现我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物质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的。

自由是人的价值的实现。人的活动同时涉及自然、社会、人自身的三个不同维度的关系,因此,人的自由分别包括人对自然的自由、人对社会的自由和人对自身的自由,其中人对自然的关系是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人的自由在这三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当人只有在某方面获得自由时,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并没有真正成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活动主体。”[9]“当某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自由状态,可他对自然的规律所知甚少或一无所知,他也不能实现对世界的改造,并通过这种改造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样明显的是,如果某人对自身是不自由的,缺乏自主能力和自主权利,那他认识和改造自然或社会的积极性和自由度就会大大地减弱。”[9]人民群众较广泛较充分的就业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客观基础和基本保障,也是证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真理性的必要条件。

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3]但个人并不是直接地改造自然,获得自由;他们要“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的。”[3]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落实是实现现实人的自由的首要前提条件,这样由实现社会主义平等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集体,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指导下,大学生们一定能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实现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10]解决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从而推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人的本性和需要都是在历史中变化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进步,人的需要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物质的需要以外,又产生精神的需要。我们要进行经济建设,使人民过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单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不等于就有了幸福。在西方世界一些国家,物质生活并不低,但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许多地方是冷冰冰的金钱关系,许多青年的精神也很空虚。正因为这样,他们才需要到宗教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和麻醉。我们不需要宗教,但我们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需要建设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新型的人。我们要使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和有文化的人;这样的人懂得生活的意义和真正的幸福。

由此来看,在完成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研究探索之后,我们还必须要把这样的实践教学向更高的阶段持续不断地推进。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11]

大学生的素质和成才,关系着我国 “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创新,这个创新的主要来源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和生产劳动逐步融合。我们把社会实践划分为成功和失败两类。只有成功的实践才能创造价值,才能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大学生的人的价值和社会进步,其中的关键就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生产劳动化。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0]胡锦涛.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WALKING UP TO THE PRODUCTIVE LABORING OF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JIANG Chun-m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24)

It is the crucial process that achieving the Productive Working of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which enhance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During Productive Wor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t only the reality of Marxist theory can be verified, but also the full employment of undergraduates and graduates could be promoted.The Productive Laboring of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a complicated and sophisticated social system process,which could only be achieved by the long-term efforts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whole socie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socialism value judgment; Productive Work

G41

A

1672-2868(2010)02-0151-04

2009-10-15

中国传媒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0736-16)。

江春鸣(1966-),男,安徽人。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宏 彬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一粒米的价值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给”的价值
混血家庭的悲剧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