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现代汉语通论》瑕疵

2010-08-15 00:47胡文婷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通论韵尾补语

胡文婷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小议《现代汉语通论》瑕疵

胡文婷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现代汉语通论》是在新时代新的人材要求下,对以前的教材批判性吸收后重新编写的一部全国高校普遍通用的现代汉语基础理论教材。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于本书的实用和时代性的同时,也在某些地方遇到一些困难或感到困惑,发现书中存在一些瑕疵。现从印刷错误、所述不全、所述有误、前后不一和存在争议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管中窥豹,不胜冒昧,这里一并提出求教于方家,同时也希望能够给编者今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以后的学习者提供方便。

现代汉语通论;瑕疵;修订

在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之前,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两本教材分别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胡裕树先生主编的 《现代汉语》(1962年9月一版,1995年6月五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1980年6月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增订第二版)。《现代汉语通论》是在新时代新的人材要求下针对以往教材 “体系本身框架陈旧、知识老化、信息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编写指导思想存在明显问题,即过份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形式、静态、微观的描写,缺乏对意义、动太和宏观的把握”的问题,以“理论成熟、观点公允、语料有趣、信息新鲜、方法实用、写法简明、练习丰富”为特点的一部全国高校普遍通用的,适应21世纪需求的新颖、好用的优秀教材。[1]《现代汉语通论》对以前的教材作了批判性吸收,保留它们的精彩之处又充分吸取近二十年来较成熟的研究成果,提高了教材的前沿性。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感于本书的实用和时代性的同时,也在某些地方遇到一些困难或感到困惑,在反复思考和向老师求教中发现了书中一些不妥和尚待商榷之处,从印刷错误、所述不全、所述有误、前后所述不一和争议之处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管中窥豹,不胜冒昧,这里一并提出求教于方家,同时也希望能够给编者今后的修订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为以后的学习者提供方便。

1 印刷错误

P30 f“发音要诀:上齿接近下齿内缘……”应该改为“上齿接近下唇内缘”。

P31“……i、u、ü开头的韵母如果国际音标注音,可以标作[ji][wu][uy]”应为“可以标作[j][w][y]”

P59“2、韵尾收 i和 n 的韵母(in un 除外),儿化时失落韵尾。”应改为(in ün除外);

“un[yn→y∂r]裙儿 合群儿”改为 ün。

P119“复合词再区分为偏正述宾、述补”应改为“偏正、述宾、述补”。

P191“极其、极为修饰成份必须是多单节”应为“是多音节”。

P322“三、六种主要语体”根据前面章节应为“二、六种主要语体”。

2 所述不全

P49陈述舌尖中音d,t n,1与开口呼韵母搭配时,“……但能和韵母ia配合的只有l,而且只有个字读lia(俩)”。还有舌尖中音d同样可以与韵母ia组合,读音 dia嗲。

P52“[α]出现在韵尾-ng 前”事实上,还有如bāo 音节中的 α 也为[α],所以应改为“[α]出现在韵尾[η][μ]之前”。

P54“[α]出现在韵尾-ng 前,在韵尾 ang、iang、uang、ao、iao 中……”只说出现在-ng前,不能包括 ao、iao。 所以应改为“出现在韵尾[η][μ]之前”。P179“趋向动词的语法特点是常用在另一个动词后作补语……”应改为“常用在另一个动词或形容词后作补语。”

3 所述有误

P48“由韵母 üe ie组成的音节,韵腹是 ê。”但是在P47的普通话音节结构表中对“雪”的分析中却将其韵腹ê,写为e。

P61练习中认为“一唱一和”,“一”分别为35和51的调值。但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和”为第四声,所以第二个“一”的变调也为35而不是51。

P61“太清楚他会不会说出此不利于工作的话来,但是时间不多了,顾不得那么多了,你说是不?”教材指出,不在词尾或句尾应该发本音。但这里句尾的“不”按我们的语感应发轻声,实际是“你说是不是?”的简略表述。

P62“你在哪儿 (呀)? 没有笔怎么写字(呀)?”根据“啊”的音变规律,两个都应该为“啊”。

P81“‘夷’由6笔构成包含相交、相接两中关系。”其实,其第一、二笔之间是相离的关系。所以,“是三种关系:相离、相交、相接。”

P92 2.(9)“始终不 yǜ”应为 yǘ。

P121在派生词中提及类词缀,后有举例“近儿年新兴的类后缀还有:X热、X度,X感,X风、X户、小X、大X,高X,多X”等。对于前五种确实是类后缀,而后四种是属于类前缀。

P126在异形同音词的例子中有 “联结-廉洁”。同音词是指“几个语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但这两个词的拼音分别是 liánjiē和liánjié“结”是阴平,“洁”足阳平,语音只是相似并不相同。

P129“这个方式是:下位词是xxx的上位词。”可以改为“xxx是xxx的下(上)位词”。

P186“‘确实’还可以受‘很’的修饰,应该说是形容词。”事实上,“确实”还可以做状语,是副词;此外它还可以做定语、谓语、补语,都可受很修饰,所以是兼类词。

P187词类活用的例子“他比女人还女人(活用为动词)”这里是活用为形容词。

P193“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正以百倍的热情……”参考答案认为此处“智慧”为名词。但是“智慧”本为名词与形容词的兼类词,此处应为形容词。

P193参考答案上认为“打”为兼类词。其实,“打”可以做动词,如击打;做量词,如一打火柴;做介词,打那时起。彼此意义看不出联系,所以是同音词。

P195页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别,虽然教材提到“中心语性质”“修饰语性质”和“整个偏正词组所处的语法位置”三种标准,但第二条仅用来处理例外似不妥,因为这己被公认是确定定语和状语最主要的标准前两条只是辅助标准。[6]

P199“介词结构是指介词在后跟其它词语组合而成的结构……”应该是“介词在前跟其它词语组合……”如,在教室里;为了前途;因为他;由于工作关系等。

P236“我走了一段冤枉路。”参考答案认为语义指向“走”。这句话本意是我多走了一段路,我觉得冤枉,所以语义指向是前指主语“我”。又如,P233的例子: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他做了一个梦+他惬意)

P244“4.述语和补语之间的位移。带‘得’的述补短语里的述语和补语也能发生位移。”根据下面的例子“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美得。”“腰都弯了,她累得。”都属于这一种情况,应该把“也”去掉。

4 前后不一

P190讲虚词的用法,有很多地方是在讲副词的用法。“把同义或近义的虚词放在一起比较辨析”,所举的例子是“常常”和“往往”,常常“往往”是典型的时间副词。所举的例子有很多是副词用法的例子如“很”和“好”,“非常”和“极其”、“极为”,“永”和“永远”,“决、断”和“定”等。 还有“终究”和“必将”、“常常”和“往往”、“恐怕”和“也许”、“略微”和 “比较”等。 这些词教材中明确指出是副词,却把它们和真正的虚词如助词“的”、“所”,介词“被”、 “关于”、“对于’,等放在一起讨论。

P193“一、9他把书给弄丢了。”参考答案认为“给”是介词。根据P183的说明“助词给用于被字句或把字句中主要动词前,与前面的介词相照应,如:被他给骗了、让风给刮走了等。”所以,此句中“给”也应该为助词。

P205“即上两节所介绍的十四种基本短语类型。”上两节中一共只介绍了十二种基本短语类型。

P258“第一,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并例、承接、选择等复句中……”前文中一直没有提到过“承接复句”,出于书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前文的连贯复句的说法。

P266“(二)言语行为和语用意义 语用是一个行为过程,而行为总是由这样一些基本要素构成的:a、b、c、d”;P273“(一)言语行为的要素 言语行为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对比两者,一章内前后所说的言语行为的要素在是否包函“行为规则(语言规则和语用规则)”上有明显分歧。

另外,第五章的语用篇非常缺乏整体性。如“P268页说了言语行为的主体有“发话者”和“受话者”,273页又说言语行为的要素有“发话者”和“受话者”,且分别都举例解说,感觉上都有点叠床架屋。”[6]可能因为是多位学者齐力编著,观点新颖,却沟通不够,难免彼此照应不周,致使教材屡次出现前后对应不一甚至矛盾重复的地方。

5 尚存争议

P184“等的第二种用法:表示对以上所列举的的总计,例如:人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四个直辖市。”根据《现代汉语词八百》,“等”的确有“列举之后煞尾,后面往往带有前列各项的总计数字”的义项。但我们现在的语言使用习惯已经渐渐将 “等”的第一种用法——表列举未尽,覆盖了第二种,致使很多人认为第一个句子是错句,因为,已经列举完毕则不应加“等”。

P201“这班车下来的旅客要过渭河的,就不得不在车战旅馆住了。”参考答案认为“要过渭河的”不属于的字结构。其实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表示有部分人过河,是的字结构;其二,表大家都要过河,是语气词。

P229被字句和把字句的结合,如“他被小偷把钱包偷走了。”现在语言的发展已经不大用这种说法了,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句式杂糅句。

P231对名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共列出了12种,但只举例不说明。对于“从属关系: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隶属关系:兔子的尾巴、孔雀的羽毛’之类尚可隐约体会,但是对于“种属关系: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实在不好理解。

P265页说“语用分析又称为动态分析.以区别于孤立地考察语言单位的静态分析”这句话当然不错,但按照这种说法243页“句子的动态变化”似乎就不该放在语法部分,或者就不能叫动态变化,更何况教材170页也说过,像“移位、省略、插说、追补”这样一些现象是属于“语用”问题。这里带来的问题就是,究竟是该把“移位(易位)”“省略”等内容换个地方说呢,还是该把“语用’,和“动态”等概念换个说法说,总之是要调整一下才好。[6]

作为一本新的教材,瑕疵之处也不可避免,但总的来说,这本书完全屏除了旧教材时代性的政治语言,学术性更纯粹,将语言学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收录书中,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使教材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和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可操作性很强。我们衷心希望这一普及面很广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材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也希望更多的教材可以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以适应新世纪人才新需求。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八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郜峰,刘苏.〈现代汉语通论〉瑕疵浅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6]沈阳.继承与创新结合,知识与能力贯通——《现代汉语通论》读后[J].语言文字应,2002,(3)

ON THE FLAWS OF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ESE

HU Wen-ting
(College of Chinese and literature, yangzhou university 225002)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ese (by Shao Jingming,Shanghai Education Press,June,2001) is a course book f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Liberal arts in the 21st century.It innovative,systematic,practicable and has the latest search results,however,it also has some flaws in it.In order to give some help to the learners and advices to redaction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try to explain these flaws from five aspects.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hinese,flaws,redaction

H109.4

A

1672-2868(2010)02-0086-03

2009-12-15

胡文婷(1985-),女,安徽芜湖人。扬州大学文学院08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通论韵尾补语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安全通论(16)——黑客生态学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粤东闽语n尾韵文白异读及其与ŋ尾韵和鼻化韵的关系
汉语方言塞音韵尾分布的优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