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校互动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

2010-08-15 00:50胡平法赵春娟胡正武
护理研究 2010年29期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医学

胡平法,赵春娟,胡正武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一门学科。学好护理伦理学可以为学生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分析处理各种伦理冲突能力提供重要方法。为显现护理伦理学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提高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伦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目前临床医疗出现的主要伦理困惑,开展“院-校互动”的教学模式,让护生在临床实际伦理问题背景下相互讨论和自主学习,加深对护理伦理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提早感受护理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体会医学的社会价值和“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传达“医乃仁术”这一亘古不变的人道主义精神,增强护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

1 我国目前护理伦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起步晚,重视程度低,课程学时少 护理伦理学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应用。我国护理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学护理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护理伦理道德教育,主要依托护理伦理学的课堂教学来实现,教学时数一般为18学时~36学时,当时把它定位于思想品德课,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护生护理道德修养,虽说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人们文化价值观的改变,护理伦理知识对临床的实践指导意义开始被人们认识,但在医学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的教育仍不被重视。李春玉等[1]对我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不少学校在护理课程设置上,没有具体明确护理伦理学地位和性质,教授伦理学课程的教师大多未能得到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教师对护理伦理认识不足或由非医疗护理专业教师授课等因素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局限、老化和教学方法简单,大多趋于理论讲授和个案分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化前珍等[2]报道,美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将护理伦理学列为核心知识的第一项,内容包括:澄清个人和专业的价值观;将护理专业伦理守则及专业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将伦理决策框架用于涉及道德概念。专业伦理及法律的临床情境;尊重不同的价值及信仰;应用法律及伦理原则保护病人等。这体现了将护理伦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贯穿护理全过程,注重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和职业道德实践的训练方向。同国外相比,我国的护理伦理学教学不仅教学时间有限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这只能使这门课的学习流于形式,很难使护生对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及其基本理论有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有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1.2 教学内容局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评价方法不合理 我国的护理伦理学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护患关系、护理道德规范和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原则上,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于临床而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等[3]。在教学方法上虽说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护理伦理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但最后推广开来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时限制;二是目前医学教育中重科学轻人文现象难以扭转。所以,课程最后大多还是由教师单纯讲授来完成,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核给护生记本门课程成绩,根本无法考虑其教学的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兴趣,更不要说指导他们掌握终身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伦理准则与规范。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外一些医学院校采用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如美国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是以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日本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护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护生判断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则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评估更是方法多样,如问卷反馈调查、雷氏问题限定试验或以案例为基础的小论文考试等[4]。

2 构建院-校互动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人员结构的完善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护理伦理学的教学并不能单纯由护理伦理学教师单独完成,更不能把它列为思想政治课直接由没有医学背景的人文社科教师来完成。国内有学者提出,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起初人们更多地认为它是伦理学的分支学科,随着该学科的发展,它反而与伦理学越来越远,而与医学越来越近,逐渐发展成为医学基础学科[5]。国外许多医学院的医学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教学是由一个专职医学伦理学或护理伦理学教师负责,临床专业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并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4]。我们也可借鉴国外的方法,只要医学院和医院双方领导真正重视这门课程,搭建教师互动平台,完善教学人员结构,重视师资培养,最终可以达到提高护理伦理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1 服务临床实践,提升护理伦理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近30年来,我国医学发展十分迅速,临床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可是医患关系相当紧张,医患纠纷数量不断增加[6]。医院的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像消防员扑火一样忙于处理医患纠纷,老百姓对医护工作者的医德医风仍然感到不满。在处理医患纠纷时让学校伦理学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分析,可以从更深层次追究医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变“扑火式”的问题处理方式为“防患于未然”的问题处理方式,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构建和谐医院出力。更重要的是,学校伦理学教师参与其中进行处理,可以积累临床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2 加强在职医护人员护理伦理学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并服务于教学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新、尖技术广泛用于临床医疗实践,如克隆技术、基因重组基因检测技术、现代生殖技术、器官移植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与生存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临床伦理新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类对健康、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在护理伦理学中也产生了许多新观点,如临终关怀、安乐死和脑死亡等。这使得传统的医疗职业伦理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医院的领导应该用什么样的伦理观念去应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观点,临床医护人员如何运用这些新技术、如何看待这些新观点,这都需要通过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伦理学教育来解决。教育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加强与医学院联系,借助医学院伦理学的师资力量,通过继续教育和系列专题讲座来完成;更重要的途径是在职医护人员通过在实践中认识到提高护理伦理素质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学习,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尤其是护理伦理素养。他们自身良好的伦理素养就是临床实习护生的榜样,并且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把护理伦理知识融入到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中[7],体现护理伦理学与临床护理的密切关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护理伦理修养的护生。

3 探索院-校合作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服务于临床实践的医学应用学科,教学目的除了提升护生职业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应用护理伦理学理论解决医疗实践中出现的伦理问题[8]。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进行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要以临床为背景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学。

3.1 以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护理伦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医学课程,它的理论主要是为解决医疗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使临床医疗技术能合情、合理、合法地运用于临床,体现医学“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因此,选择临床典型的切合实际的案例,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护患关系伦理道德”这一章节时,可以选择几个临床常见的护患纠纷的案例印发给护生,并提出让护生思考和查找资料的相关问题:什么是护患关系?现在临床实践中护患关系紧张原因主要有哪些?你作为病人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医方和患方各有什么权利和义务?作为医方你该怎么办?让护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在中间点拨引导。改变传统抽象、空洞的说教式教学,让护生明确护理伦理学与临床医疗护理的紧密关系,树立学习护理必须学习护理伦理学的观点,改变护生对本门课在护理教育中可有可无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增加护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兴趣,培养护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护生判断、分析临床伦理问题的能力——临床伦理的决策能力,同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护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为护生更快适应未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 以毕业实习前教育为契机开展岗前护理伦理强化教育医护生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医护生服务于病人的起点。因此,在医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均要进行岗前教育,包括护理伦理的强化教育,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有了医院的氛围,这些语言在此时的教育效果远好于在学校时的课堂教育效果。另外,医学专家的榜样作用也是岗前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内容。可以组织临床学院的医学护理专家们开设一些如承诺、生命终止问题、隐私以及真实情况告知等专题讲座,再次强调这些问题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促进护生在临床实践中顺利向合格的医护工作者转变。

3.3 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在护生实习过程中开展护理伦理学延伸教育 护生通过接触临床,可以把理论知识、医德实践和医疗实践有机结合。在临床毕业实习中,护生通过与病人的接触和给病人以帮助,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心情,知道如何尊重生命以及作为医护人员应有的态度。但是,在临床实习中他们经常会遇到已有的伦理道德观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由于护生伦理道德观念不成熟、不稳定,就会对所掌握的理论产生怀疑转而追随一些社会上的消极思想,甚至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作为自我价值定位的参照体系,忽视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实质。因此,带教老师不仅要指导护生学习医学、护理知识和医疗技术,更应该结合实际,延伸护理伦理学教育。针对护生遇到的护理伦理问题开展讨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身边的非道德现象,树立良好的医德观念,尽早形成稳定、健康的职业态度。通过接触、讨论、解决实际的伦理道德问题,使抽象的职业道德教育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护生分析、解决临床伦理难题的能力。美国和加拿大医护生临床实习时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就是由带教老师来完成的,而医院的伦理学家和医学伦理学教师只承担少部分的教学内容[4]。

总之,为增强护理伦理学教学的针对性,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经验,发挥学校的教学特长,让护生在校期间学习掌握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伦理规范体系[9],并能把这些理论知识与相关的伦理问题结合起来,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去,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开展院-校互动,师资共享,将护理伦理学教学延伸到护生临床实习阶段,帮助他们树立“无德不从医”的思想,学会运用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分析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医疗护理决策。

[1] 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2-13.

[2] 化前珍,郭照江.护理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76-477.

[3] 杨丽,何国平.我院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8,22(1A):56-57.

[4] 梅人朗,编译.美国和加拿大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J].复旦教育论坛,2005,6(3):82-85.

[5] 陈晓阳,曹永福,杨同卫,等.医学伦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尝试[J].医学与哲学,2003,24(3):51-55.

[6] 周银,王国平,李宇阳,等.从医患关系看医护生的伦理与法律素质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40-41.

[7] 张梅,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4A):879-881.

[8] 胡拴萍.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J].全科护理,2009,7(5B):1292.

[9] 李秀芳.实习护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宣教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7(10C):2807.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医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