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写作题目语义方能言而及义

2010-08-15 00:44广州市天秀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作文题目理解能力审题

✿广州市天秀中学 陈 琳

作文题目就是对写作提出的要求。这个要求可以是直接提出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暗示的。审题就是通过题目中的文字,理解这个要求。

这个要求是具体的。说它具体,有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这个要求是明确的。题目中的文字整体上表明了什么,写作要求就是什么。写作思维的起点就是尽可能准确理解题目,明确要求,依题写作。作文完全达到要求就是切题。

另一方面,这个要求是针对本次考试的。一般来说,重要考试的题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其他题目可能与之相近或相同,但是不可以替代它。这要求必须具体问题具体思考。

因此,具体、准确地解析题目就成了审题能力训练的核心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提高学生的语义理解能力。考场作文题目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理解语义是审题的起点和核心任务。

语义是语言在某个领域上的解释和逻辑表示。理解语义,就是理解语言所对应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所代表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对于写作来说,理解了语义,尤其是理解了关键词的语义,才谈得上立意、选材、构思、行文。提高审题能力,核心就是提高语义理解能力。

一、调动言语素材,充分理解语义

提高语义理解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结合具体言语素材充分理解语义的习惯。

语义是言语的总和。理解语义,不能只靠查字典,字典上的语言的基本义只是审题的起点。充分理解语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言语素材,分析语言在不同语域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就训练来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素材或要求学生收集足够的素材是充分理解语义的基础。如解析“阳光”的语义,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下素材:

A.阳光工程。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到农民身上;项目管理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B.阳光文化。在某企业的阳光文化中,阳光的意思是诚信、进步、创新,阳光也是朝气、果敢、光明磊落的代名词。

C.阳光执法。将“阳光”的理念引入执法当中,“阳光”喻意透明、公开、公正、热情、温暖等内涵。

D.阳光少年。指身体、心理健康,行为和思想积极向上的孩子。

“阳光”的本义是日光。但是借助上述素材,我们就可以知道人们赋予阳光的各种含义:阳光给世界光明,让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阳光滋润万物,让人和生物得以健康成长;阳光感召人的心灵,让人们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等。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阳光的引申义和比喻义。根据阳光的这些作用和含义,那些能够给世界和人们带来光明、希望、幸福、快乐,能够促进世界和人向健康、和谐方面发展的事物和思想都可以以“阳光”为题。

如果学生能够在恰当的训练中,养成充分积累言语素材并能灵活调动积累进行思考的习惯,而不是通过主观臆测来审题,那作文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结合题目内容,具体理解语义

提高语义理解能力,核心是要提高结合语境理解语言的能力。

语义具有语境性,不属于任何语境的语义是空洞的。作文题目中的引言和其他要求一起构成关键词的题目语境,对关键词理解有引导、提示或限定作用,要加以重视。有一道中考作文题目是这样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解释是“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有人说,相处怎么这样难;也有人说,相处其实很容易。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请你根据以上提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人相处的文章。

题目中直接提出了写作的题材,即“人与人相处”。而写好这个“相处”又是什么具体要求呢?这就要通过具体解析引言来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对引言逐句加以思考:

①《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两个解释,哪一个适合写作者个人?

②“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感触和领悟。”这句话在要求什么?

③“有人说,相处会带来幸福;也有人说,相处伴随着无奈。”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④“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这句话在提示什么?

关注到了每一句话,题目要求就非常清楚了:

1.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作,所以“相处”的含义是自己与他人“彼此生活在一起;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相处的过程可以是带来幸福的,也可以是伴随着无奈的;

2.要通过“相处”的材料写出自己的“感触”或“领悟”——而这个“感触”或“领悟”的核心是认识到“相处,需要心与心的相知,需要手与手的相携”。

关注作文题目的全部信息的过程,就是在语境中理解语义的过程。

三、对比不同题目,深入理解语义

提高语义理解能力,还在于积累理解经验,灵活思考。让学生把本题与其他题目进行比较,发现题目与题目之间的异同点,通过题目的互解,加深对题目的理解,是丰富审题经验,提高语义理解能力的有效办法。有这样两道中考作文题目:

题目A: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把“题目A”与“题目B”并列在一起,两个题目就形成了互解。通过“题目A”我们明确知道,声音是本文的题材,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又可以指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还可以指心声。根据题意要求,引导学生选材时要选择那些能带来正面影响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能够唤醒良知和责任,调整身心,丰富情感。而“题目B”则告诉我们,写作中要突出“听”,即描写听的过程中的声音发展变化和情感的发展变化。对于一个审题、写作经验不太丰富的学生来说,这种互解是相当重要的。

提高语义理解能力,对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影响深远。提高语义理解能力的本质是提高语感。在实际的语境中,结合具体的言语素材理解问题,对比语境与语境的差别所造成的对语义理解的差别,丰富言语实践都是丰富语感,审题训练也是语文训练。

任何语义都不是孤立的,语义场把相互关联的词汇和短语组织起来,显示其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个理论,准确理解语义是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组织相关的概念,形成对语言的完整、深入的认识,其作用绝不仅仅限于完成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

猜你喜欢
作文题目理解能力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你眼中的我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