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不同的“狼狈”

2010-08-15 00:44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中学杜江伟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神色瑟夫狼狈

✿河北省武安市午汲镇中学 杜江伟

《我的叔叔于勒》(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第3单元)一课中,两次用到“狼狈”这个词。一次是菲力浦突然发现而且证实了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就是自己日夜盼望的于勒,他“神色狼狈,低声嘟哝着:‘出了大乱子了!’”还有一次,当写到若瑟夫眼中的于勒时,课文说:“那是一张又老又穷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如果不认真思考和辨别,就可能忽略了它们不大相同的具体含义,也就不能正确领会这两个人物的不同境遇以及作者对他们的不同感情。

工具书里对“狼狈”的解释虽然是清楚的: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但菲力浦此刻究竟为什么狼狈?于勒的“狼狈”又应作何解释?单靠字典一时还难下结论,只有联系词语所在的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义。

先看菲力浦。在“十年之久”的日子里,他一直把于勒看作是“唯一的希望”,正当这种希望“与日俱增”时,却在船上突然见到了穷困潦倒的于勒,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意外的打击使他的神态急剧地发生变化:眼睛从“瞪着”“跟寻常不一样”,到“呆直”;说话也从“低声”到“哑着嗓子”“结结巴巴”;脸色始而“十分苍白”,继而“煞白”。他终于“神色很狼狈”。菲力浦外表的变化反映出他内心的极度紧张,他既不敢相信这穷水手竟是于勒,又不得不相信这确实就是于勒;既承受不住临头的大祸,可是由于生怕被女婿和于勒察觉真情,又不得不强迫自己不动声色。这就是他之所以“神色很狼狈”的心理基础,这就是课文描写他窘态毕露的前因后果。

至于于勒的“狼狈”情况则大有不同。课文写于勒,共有四次,采用淡淡的白描手法。前两次写若瑟夫从远处粗看于勒,得到的印象都是“衣服褴褛”和年老,虽然只见到个轮廓,倒也清晰。第三次,当若瑟夫感到于勒可能就是自己的叔叔时,他不再是一般的看看,而是“端详了一下”,除了“又老又脏”,还看到了他的“满脸皱纹”。这时,对于勒的贫困更加加深了印象。当若瑟夫走进于勒身边,第四次观察他时,他的艰辛和潦倒,终于使若瑟夫动了感情,忍不住感叹:“狼狈不堪”,“这是……我的亲叔叔。”可见于勒的狼狈并不是由于有使他难堪的事,主要就是因为穷。从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老年于勒是同情的。

两个不同的“狼狈”的例子告诉我们,在教学时,教师要认真辨析词义,辨析那些关键性词语的意思,有助于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的主旨。而领会词义的重要方法就是结合它们所在的语言环境去推敲,也就是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阅读方法。

猜你喜欢
神色瑟夫狼狈
优雅的秘密
优雅的秘密
来,谈虎色变
升格:将“狼狈”凝结为“诗意”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纸上鸟鸣
从《狼狈》看蜷川实花的影像风格
异同
神秘的汀娜
哪里不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