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010-08-15 00:48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科技 2010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 滔

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孙 滔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是低碳技术。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大量投资于低碳技术的研发利用,以期占领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因此,我们也必须重点发展我国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未来的低碳世界中获得“话语权”。本文阐述了在我国大力发展低碳技术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竞争力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公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3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英国能源白皮书序言中明确地表述了发达国家通过低碳经济重塑经济竞争力的战略考虑:“在未来引领新的、低碳的经济发展道路上,将是我们(英国)在燃料电池、海上风能、潮汐发电等未来关键技术上成为世界领袖的重大机遇”。这是“低碳经济”第一次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出现在政府文件中。白皮书中所提到的低碳经济代表了部分工业化国家对未来能源安全和更高环境标准的期望,并派生新的技术标准和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使拥有低碳技术的国家和企业更受到社会认可和经济主导权。但在白皮书发表的最初几年,“低碳经济”的知名度只局限在一些发达国家。而美国在2009年6月22日通过的《限量及交易法案》和6月26日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中,授权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以及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则使得“低碳经济”一词迅速得到广泛的关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空前的挑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但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与高增长相伴而生的是资源的大量消耗。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1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3%~10%,这使得我国现在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25%。同时,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都是以煤炭为主,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随着工业重化工化的进一步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还将不断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不断增长。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世界的比例将达到20.7%,超过美国(20.1%)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到2020年至2035年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三高一低”的产业模式不仅使我国本就相对短缺的资源基础不堪重负,使得环境污染的负担日益严重,还使得我们面临着国际经济环境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技术”的作用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发展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即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只有拥有这些低碳技术的支撑,低碳经济才能真正实施,也只有拥有的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在未来的“低碳世界”中获得“话语权”。正因为如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在致力于新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到2013年为止,欧盟计划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绿色经济;美国能源部最近投资31亿美元用于碳捕获及封存技术研发;英国2009年7月公布了《低碳产业战略》。而在日本的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其次,拥有“低碳技术”是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在未来生存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低污染、低排放、低资源消耗,这对于那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品牌,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简单加工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企业来说,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尤其对于外向型企业的压力将会更大。因此,只有致力于低碳技术的研发,进而应用并使其市场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发展。

第三,拥有“低碳技术”意味着获得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英国新能源交易公司的预测,2050年世界碳交易市场将达到3.5万亿美元,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因此掌握了“低碳技术”,就能够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拥有了新的世界市场,获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

二、大力发展我国低碳技术的必要性

(一)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可以使我国 “低碳经济”的发展避免受制于人。

2010年4月15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外公布了《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报告称中国实现未来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60多种技术里面其中42种技术中国目前不掌握核心技术。即指中国70%的减排核心技术需要“进口”。 而其中绝大部分的关键技术很难从国外通过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免费获得,这意味着我国将为“低碳技术”付出高昂的技术许可使用费——到2050年,我国减排的投资成本会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或被迫接受苛刻的附加条件,如英国壳牌公司曾提议把他们的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作为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然后算作壳牌公司的碳减排量。

(二)发展“低碳技术”可以尽快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低碳排放,而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却正是以高排放的能源为主,这使得我国的碳排放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估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总量从27亿吨提高到70亿吨,其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增大水电、核电、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降低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才有可能达到低碳经济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才能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发展我国低碳经济,不仅需要调整能源结构,而且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在中国工业行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因此,要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要必须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并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才能更好地进行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低碳技术涉及范围广、技术内容复杂,单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不可能做到全面完善的,因此在低碳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贸易。但是技术交换应该是互通有无,如果我们不掌握相当的低碳技术,就会在将来的合作及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稳定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五)发展低碳技术才能使我国参与未来低碳市场的竞争,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报道,如果全球实现控制温升2度的目标,每年在低碳领域的投资就要达到1.2万亿美元。这必然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国际市场竞争,而只有拥有新型的低碳技术,才能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使经济获得新的增长。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英国便是深谙此道,实行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把高污染、低端的产业全部转移;第二步,潜心用几十年时间发展低碳技术;第三步,把低碳技术国际贸易法制化。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低碳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并获得经济发展的契机。

三、在我国发展“低碳技术”存在的障碍

如前所述,“低碳技术”的研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这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尽管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曾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发展,管理机构的变化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鼓励政策名存实亡,部分政策因难以执行而未执行。

(二)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而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发展低碳技术的基础薄弱。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我们许多技术的研发与国际上存在着差距,如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及氢能技术等方面,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像太阳能发电技术,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应用起来成本还是太高,需要政府大额补贴才能够应用,所以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但其产业化还存在一定问题。

(四)低碳技术的研发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研发大多数还只是一些企业的自发行为,缺乏统筹安排。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相关“低碳技术”的研发,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信息不畅,技术封锁,无法形成公关合力,因此造成了技术研发的分散性和重复性,使得“低碳技术”的研发难以形成突破。

四、发展我国低碳技术的相应对策

(一)由国家制定“低碳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低碳技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各方对它的了解还存在局限性,如它的内涵、它的意义、它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它未来发展的方向等。如果在理解方面还存在着欠缺,那就会影响到如何准确有效地发展“低碳技术”。因此,应该由国家制定“低碳技术”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引导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研发力量,进行有效率、有目标的研发,避免“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提高其效益。同时由国家相关部门设立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转化平台。

第二、以优惠的财税制度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对于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以及使用的企业,国家应进行相应的财政和税收等方面政策的支持。如向这些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或允许企业以技术研发的投资抵消所得税等。同时,还应效仿德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做法加强低碳产品认证,使得低碳技术迅速市场化,消化技术研发成本,从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

第三、设立低碳技术专项基金,为低碳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低碳技术的研发投资规模大、风险等级高,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资金投资建设有较大困难,而商业银行又因其高风险性而谨慎投资。因此政府应设立专门的风险性投资基金,为低碳技术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健全低碳技术发展的法律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低碳技术发展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它应该包括技术的研发、资金的获得、技术的认证、技术的保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交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等方面,完善的法律制度是低碳技术研发和使用得以顺利进行的客观保障。

第五、发挥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作用。加快培养与引进发展低碳产业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建立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储备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产业技术专家。同时要加强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第六、加强低碳技术创新领域国际合作,特别是建立中美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合作研究机制,充分吸取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加快推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步伐。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被认为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低碳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力发展我国的低碳技术,才能使我国经济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应当从各方面引导和鼓励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企业自主低碳技术创新,进而打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 徐大丰.低碳技术选择的国际经验对我国低碳技术路线的启示[J].科技与经济.2010,(02)

[2] 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 与路径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2009,(04)

[3] 崔成.低碳技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10,(01)

[4] 黄栋.低碳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J].中国科技论坛.2010,(02)

book=32,ebook=32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