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美学初探

2010-08-15 00:46刘海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叠字李清照词人

刘海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成县742500)

李清照词的美学初探

刘海燕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甘肃成县742500)

李清照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物我浑然的意境美、超凡脱俗的语言美、谐婉流转的音乐美这三个方面。

李清照词; 意境美; 语言美; 音乐美

Abstract:Li Qingzhao unique style,it stands apart with high aesthetic value,mainly in,were I unaware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vulgarity beauty of language,the flow of harmonic Yuen's U.S.three.

Key words:Ci of Liqingzhou; mood music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united states language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女词人,被尊为“婉约之宗”,其词被誉为“易安体”,受到历代人们的敬佩。清代文学家王士祯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1]李清照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物我浑然的意境美、超凡脱俗的语言美、谐婉流转的音乐美这三个方面。

一、物我浑然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灵魂。所谓意境,就是抒情作品中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交融契合而形成的一种美学境界。这种美学境界的有与无、高与低决定着作品的艺术价值。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2]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既有高格调,又富美意境的词人。她善于营造一种意境美,或清丽柔婉,或雄浑壮阔,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染出来,这也正是李词成功之所在。

李清照平凡而坎坷的一生,处境变化极大。南渡以前,李清照生活比较安定,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不少词作都洋溢着欢乐轻快的情趣,尤其是那些描绘绚丽自然景色的词,风格清新优美,意境也玲珑剔透。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幅明朗生动的夏日晚游图,落日的余晖沐浴着清清的溪水,和煦的柔风抚摸着斗艳的荷花,年轻活泼的游人们沉醉在红荷绿叶的美景里,不知不觉竟迷失了归路。于是,在“争渡,争渡”的嬉戏中,喧闹的人声,欢快的笑声又惊起了藕花深处的一滩鸥鹭。少女活泼、欢快与夏天荷塘的明丽、葱郁相溶相合。又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这一首是以淡墨描绘的一幅优美的秋色图。虽然时令已值“红稀香少”之暮秋,但是在词人的笔下,湖光山色,莲子老荷,苹花汀草,仍是一片清淡而迷人的景色。在这里,湖光山色,眠沙鸥鹭与主人公简直像要融为一体,似乎到了无差别的天籁之境。

再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词人婚后的相思之苦,抒发对丈夫远游未归的怀念。但词人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孤独、愁思,而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十分巧妙地运用一系列足以撩拨人的情感的晚秋残景,创造一种具体可感的意境,含蓄地衬托出少妇寂寞、无聊的心情。她赋予“薄雾”“浓云”以情感,以无情写有情,以有形写无形,出神入化,妙笔生花,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尾“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寂寞、怜花自怜的图画,真正做到了景为情设,情融景中。词人的哀思通过物色衬托出来,形成一种情与景汇的艺术意境。

南渡以后,李清照和许多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同样遭受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的痛苦,这种悲惨的经历和深沉的痛苦,把她个人的生活与民族的灾难紧紧连在一起,反映在词作中,由早期的玲珑典雅、潇洒疏落变而为晚期的清隽深邃、沉郁悲凉。

《武陵春》就是词人南渡后的一首小词,通篇血泪交织,景与情达到高度的统一。《声声慢》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首词中词人要展开的艺术意境是什么呢?是“乍暖还寒时候”的“晚来风急”,“最难将息”的“三杯两盏淡酒”,“旧时相识”的“过雁”,还是“满地堆积的憔悴黄花”,黄昏时候的“梧桐更兼细雨”呢?南渡之后,国破、家亡、夫死,一连串打击接踵而至,她以“风急”、“雁过”这种凄淡开阔的意境来反衬内心悲苦的情绪。作者没有局限于狭小闺阁中抒发愁情,而是把“愁”寄托于宇宙大地,让一腔愁思弥漫于茫茫人世间。词中以秋景衬托心境,笔势横奇突兀,意境步步紧迫,把眼前景与心中情相融合映照,紧扣愁绪,层层渲染,如泣如诉凄婉动人,使人倍感词的意境之沉郁、哀婉与悲凉。[3]

二、超凡脱俗的语言美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是文学的主要工具。”[4]李清照的词作得以传诵至今,主要是靠她独具魅力的语言。她善于以口语入词,用修辞,用典故使语言浅显意深、清新自然、生动传神、易懂而不粗俗,具有超凡脱俗的语言美。

1.巧用口语入词

李清照词的语言之所以清新自然,与她巧用口语入词有很大关系。《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更看今日晴未”等,浅显自然。《声声慢》几乎都由口语构成,既自然又贴切,笔力遒劲而情韵缠绵。历代词家都推崇李清照词的“浅俗”、“清新”、“平常”,“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孤雁儿》中写道:“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大概在建炎某一年的春天,梅蕊初绽,作者睹物思人写下的。词中的“说不尽、无佳思”,“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全是口语,以之入词能以俗为雅,又符合音律。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寻觅觅之情;“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感。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犹自盘旋在人们的心上。

再如《南歌子》中的两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读到这句,我们似乎可以听见词人长长的叹息声。这两句连用三个“旧时”,正如前人评刘辰翁《宝鼎现》词所谓的“反反复复字字悲咽”,言其“不似旧家时”之处,确乎感人至深。

李清照极其重视吸取民间口头语言的营养,又十分重视口语的选择、提炼和加工。这样,进人她的词作中的口语就既浅俗易懂,又新鲜活泼,富有生命力,使其词作具有超凡脱俗的语言美。

2.巧用修辞

李清照善于运用自然巧妙的修辞,尤其是她的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是卓绝。《摊破烷溪沙》里“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一句,在绿叶映衬下的桂花,虽无法和梅花牡丹相比,却形象地勾画出桂花花如黄金,叶如碧玉的独特形态和色彩,巧妙地搭配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染泪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刻画了含苞欲放的春花形象——轻施素粉,腮染红霞,面挂晓露。人们惯用鲜花来比喻少女,词人此处却用少女来比拟鲜花,别开生面,绝妙传神。语言是否形象,决定着作品能否感人,尤其是短短数行的一首诗,如果没有形象的语言,如何满足读者多方面的感官需求呢?

《蝶恋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词人以酒浇愁,希望在醉梦中找到逝去的年华。而“花莫笑”却点出了此时的写照,连无知无欲的花儿都认为词人不应该插花。其后又以“人之将老”喻春意阑珊,由于点出“老”这一相似点,这样就把“可怜”和人联系起来,就此比喻春天会像人一样变老。

李清照是一个善用比喻的能手,她的比喻精巧奇特,别具一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3.巧用典故

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和散文中熔铸而来,她用典自然妥帖,每次用典必出新意,不落旧人窠臼。如“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寄。”用“鸿雁传书”这一古老的典故将自己的相思无人倾诉的苦闷写得淋漓尽致。

《小重山》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惜春怀人之作,首句借用五代薛昭蕴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句,暗含着将自己的闺房与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居住的长门宫作比之意,以冷落的“长门宫”隐喻自己独守空闺,十分巧妙自然地将薛词愁思哀怨的情调融入了对春景的描绘中。这个起句,一字不易地袭用他人词句为自己词的开端,有令人拍案叫绝之妙。由于所摘句的原词,是广为流传、人所熟知的《花间词》的佳作,因此,人们在重温旧句时,便会油然想起原词的意境。看似摘句,实则取境,用他人全词为自己作品渲染气氛,一句胜过千言。由于薛词是一首宫怨词,因而李词也暗含了相思之情,使读者在深切感受初春美景的同时,也体味到其中的感伤情味和一缕愁思。

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的下阕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指《幽明录》中刘晨、阮肇的故事。这里以刘、阮之离天台(武陵)比拟赵明诚之离家。“秦楼”即凤台,是仙人萧史与秦穆公的女儿弄玉飞升以前所住的地方。这里指词人自己的住所,不但暗示自己的婚姻美满,犹如仙侣,而且还暗含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词中“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之意。所以,“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八字,就是人去楼空。但不抽象地说人去楼空,而用两个著名的仙凡恋爱的故事形象地加以表达,使爱情更具浪漫色彩,表情更加缠绵委婉,意义更加丰富深刻。

李词用典虽多,却能力避艰涩而灵动自然,且统摄于词旨,既含蓄蕴藉又通俗易懂,达到了词与典故水乳交融、意境浑然的境界,为后世词人论者所推崇。

三、谐婉流转的音乐美

李清照的词是文学的语言,也是音乐的语言。她深得音律之妙,自如地驾驭文字,所以读她的词,会有一种强烈的谐婉流转的音乐美,或舒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如《醉花阴》开头用“薄雾浓云愁永昼”的顿挫之笔总起全词,到“莫道不消魂”笔锋一跌,然后又陡起奇笔“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内容上的抑扬顿挫,再加上“昼、兽、透、后、袖、瘦”的韵脚,读来是节奏明快,流转如珠,余韵悠然。《声声慢》中,运用了“黄花”、“憔悴”、“更兼”、“点滴、“黄昏”等双声词语,“冷清”、“暖寒”、“盏淡”、“得黑”等迭韵词语。而这些双声迭韵的运用,都是自然流利,毫无斧凿痕迹的。除此之外,李词还通过运用叠字叠句来创造出谐婉流转的音乐美。

叠字的特点就是不避重复,反而利用重复造成形式上整齐,语感上和谐以及刺激感官,加重形象的摹拟,从而增强表达效果。在词中使用叠字,既可以增强语言的音响效果,又能够增强语调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李清照的作品,绝大部分都使用了叠字方式,叠字几乎篇篇都有而又富于变化。如:“人悄悄,月依依”、“病起萧萧两鬓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一词中,开头便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后面又有“点点滴滴”四叠字,低沉的音调,由浅入深,如泣如诉。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来渲染悲凉,烘托气氛,强烈表达了词人内心最渴望的呐喊。以沉痛的抒情笔调,表现了词人国破夫亡后那孤独、寂寞、凄苦、复杂的心理状态。这十四字纯为齿音,适合于表现凄楚的情绪。同时,叠字的运用能形成整齐与流动相统一的美感。不仅如此,、叠字连用在表意上也有拉长体验的作用,那“到黄昏,点点滴滴”所给人的听觉上的拉长,是一种愁绪的连绵不断,更让人难以忍受。这首词的艺术手段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音律是诗歌创作中联系作者和读者的感情并逐渐缩短二者之间的感情距离的有效方法之一。音律所产生的音乐美,最能帮助作者去扣动读者的心扉,是诗歌借以传情达意的一座重要桥梁。[5]李词正是通过叠字、叠句以及双声、叠韵词的巧妙运用,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熔铸在一起,在词中创造出诗情浓郁、画意盎然的境界,使作品具有声调和谐、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音乐美感。

李清照词物我浑然的意境美、超凡脱俗的语言美、谐婉流转的音乐美等美学特征在词中各有侧重,但又常常融合交织在一起。既能继承传统,又能自出新意。使得李词熠熠生辉,传唱不衰,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

[1]王士桢.花草蒙拾[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2]王国维.人间词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3]徐定辉.李清照词意境美三题[J].名作欣赏,2007,(7).

[4]高尔基.论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5]仲建平.谈李清照词的音乐美[J].江淮论坛,1982,(10).

Study on the Aesthetics of Ci of Liqingzhao

LIU Hai-ya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Longnan Teachers College,Chengxian,Gansu 742500)

I207.22

A

1671-9743(2010)08-0042-02

2010-07-22

刘海燕 (1976-),女,甘肃省西和县人,陇南师专中文系讲师,从事古代汉语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叠字李清照词人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奇特的叠字联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叠字家园
林逋梅妻鹤子
叠字话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