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模式选择

2010-08-15 00:49莉,覃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化资源

李 莉,覃 勤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浅议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模式选择

李 莉,覃 勤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城市化模式的选择是关于城市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层面上的考虑。文章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背景出发,结合它在产业、体制、城镇功能以及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现状,对其如何选择城市化模式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城市化模式;城市群;长株潭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各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城市化模式是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战略、动力、机制、速度及有关方针政策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城市问题的突出,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不可回避的课题。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化模式的选择是关于城市群城市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对其城市化模式选择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城市化模式的分类

城市化模式是城市化进程的途径或方式。具体的、现实的城市化模式受各国历史文化传统、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的制约,至于更微观的城市化模式,其影响因素还包括资源、区位、经济实力、各利益集团的地位以及个体偏好等。城市化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依据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重视程度,可分为:优先发展大城市模式、优先发展小城镇模式、优先发展中等城市模式以及大中小城市模式。

依据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互动关系可分为:同步城市化模式、过度城市化模式和滞后城市化模试。

另外依据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可分为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和由市场推动的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模式。

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湘中偏东,包括三个核心城市和 12个县 (市),湘江贯穿而过,土地总面积为 28088.12km2,占全省的 13.3%。三市市区呈“品”字型分布,彼此相连,市中心之间相距为 49km(长 —株 )、37km(潭 —株 )和 51km(长 —潭 )。长株潭是湖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1]。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长株潭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力度不够,缺乏城市化动力引擎

城市化动力之一是产业的发展,只有形成具有优势的产业链,才能具有核心的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产业集群化更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它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城市交通、宾馆、展览、商业等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集群及相关产业还可以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相比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等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地区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化发展不高,优势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结构尚未合理优化调整,仍然是处在二、三、一的工业化高级阶段,使得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缺乏动力[2]。

2.体制壁垒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

目前长株潭在行政区划上还是三座城市,存在三个利益主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竞争,又融合,但竞争大于融合。这种无序的、各自为政、“诸侯经济的联合体”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公交同城姗姗来迟、政令不畅、行政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重复建设……大大的增加了城市化的成本,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化的速度。从城市化的空间扩张角度来看,行政区经济的存在,对城市化所要求的空间集聚是一个制约,因此,应该尽最大努力让行政区划适应城市化的需求,以减少行政区对城市化进程的制肘。

3.城市功能拓展不够,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滞后,影响城市化的质量

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功能偏重生产型,针对市民以及周围地区人们的服务型功能欠缺,不仅影响城市化质量,还使得它在与其它同等城市对比时缺乏吸引力,进一步影响其城市化。

4.资源环境对长株潭城市化进程的约束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之间是一个互动的动态演化过程。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对资源环境产生影响,导致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又会对城市化进程产生制约,导致约束效应。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三市都是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由于以前的发展对环境问题考虑不足,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三市经济在省内最为发达,但是污染却也是最重的。另外,长株潭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需要有强大的能源支撑,而长株潭地区又是缺能地区,90%以上的能源要从外地调入,受资源条件限制较多,而长株潭地处湘中干旱走廊,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季节性缺水严重。这些问题对长株潭城市群快速城市化造成了较大的障碍。

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模式选择建议

从全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每一类城市化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决不存在一种城市化模式绝对优于另一种的情况,这是因为各类城市化模式的形成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社会、历史和地理等背景,都是在遵循城市化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因此,在选择城市化模式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1.自上而下: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大三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因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无法比拟的规模经济效益,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且科技水平和科研力量主要在大城市,所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链,增强三大主体城市的实力,是实现长株潭加速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措施。首选,打造具有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其次,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力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要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工业化来促进一体化,不断完善一体化所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三市的交通信息网络,为一体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3]。

应加强政府至上而下的政策推动:首先,应在行政上作适当调整,建立一个凌驾于三市之上的行政机构来解决重复建设、结构趋同、资源浪费、地方保护主义、无序竞争等诸多问题,促进经济共同发展。其次,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必须进行体制创新,来破除因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影响城市化的诸多体制因素,如户籍管理制度、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营造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和各类资本向城市聚集的投融资环境,消除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体制障碍。另外,由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的定位是新型城市化,城市化的模式必须符合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时,应把新型城市化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2.自下而上推动农村城市化,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这里说的自下而上是指由市场推动的,农村城市化具有自组织性的,本身具有发展动力的,由农村 -小城镇 -城市的城市化模式。长株潭城市群有 177个建制镇和 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省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的密集分布区。2006年,长株潭地区 (本处指 (县级市)域)城市化水平仅为31.92%,农村城市化水平不高,是制约城市化的瓶颈。

加速农村城市化的重点是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建设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不能一哄而上,这样的话会造成遍地开花城市建设,浪费资源。长株潭首先应重点建设昭山、暮云、白马垄等位于三市结合部的小城镇,把它们建成为连接三市的重要枢纽;其次要确保县城和重点城镇的建设,使之成为县域乃至地区经济的发展极核;再次要将沿重要交通干线的小城镇建设得有活力,有吸引力。小城镇作为农村非农产业的聚集地,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要与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相适应,而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从基本区情与先进地区的经验看,长株潭小城镇在发展非农产业方面应突出工业这个重点,同时加大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行业的发展力度。

3.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同步城市化模式

在同步城市化模式中,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协调,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增加比较一致,人口城市化的数量与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量大体平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城市化模式。建国后由于长株潭地区所走的是反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致使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速度,同时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速度又落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速度,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滞后有所缓解,但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并未实现同步,城市化还是略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因此,长株潭城市群应加快城市化进程,使之与工业化同步,从而达到城市化、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4.资源节约型城市化模式

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模式选择中,还应考虑长株潭本身所受的资源环境约束,两型社会的背景要求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要统筹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化过程必须遵循当地资源环境的约束,不能超出资源的承载能力。要坚持紧凑型城市规划方针,在城市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调控下做到较密集的城市开发布局,以降低资源环境的约束。

另一方面,要关注城市群的污水处理问题、垃圾处理问题、供水问题以及绿化问题等生态环境建设。此外,在基础设计建设中,必须坚持人本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做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统一。

[1] 湖南统计信息网

[2] 瞿维中 .长株潭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科技资讯.2006(13):201-102

[3] 龚昌微,赵敬 .推进城市化促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7):115-117

A Study of Urban iza tion M ode Selection of Chang-Zhu-Tan Urban Agg lom era tion

L IL i,Q IN Q in
(Co llege of Resou rces and Environm ental Science Hunan Norm 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Hunan)

It isan inevitable choice forour country to accelerate urbanization p rocessand constructurban agglomeration.U rban agglomeration is entering a new development stage.The selection ofU rbanizationmode isa thinking about the direction and strategic of urban development.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hang-zhu-tan experimental area,com bining the status of industrial,institutional,urban functio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putting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electurbanizationmode.

urbanizationmode;urban agglom eration;chang-zhu-tan

K901.2

A

1671-5004(2010)06-0029-02

2010-12-26

李 莉 (1986-),女,湖南资兴人,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覃 勤 (1982-),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群城市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