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与人的发展

2010-08-15 00:49廉丽娜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理性哲学

廉丽娜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理性主义与人的发展

廉丽娜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重庆 400715)

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现代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在哲学家的肯定与否定中发展。作为教育学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影响了教育及教育学理论的建构。文章将人的特点即人的未特定化和人的生命体验性作为论述的切入点,通过揭示人自身的特点和人的发展中与理性主义所倡导不同观点来揭示教育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人;人的发展;理性主义

一、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教育思想

(一 )理性主义

“理性”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它一直贯穿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道德活动中。哲学家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成事物的唯一标准,因此,西方哲学表现出了理性主义的特征。

古希腊哲学作为哲学的起始阶段已经表现出了它的理性特点。哲学之父泰勒士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把水作为万事万物的始基和本原。亚里士多德推测,泰勒士之所以得到这个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和东西为滋养料,以及热本身就是在潮湿中产生,并且靠潮湿来保存的,而万物从中产生的东西就是万物的始基。此时的哲学思想在感觉与理想之间已经倾向于理性,事实上,感觉只是对不同事物的初步感受,它不表现为谁比谁优越,谁是谁的根本,只有理性才会考虑本原的问题,并考虑把谁作为本原。古希腊的哲人已经在用理性来解释本体论和宇宙观。艾菲斯学派的创始者赫拉克利特将理性引入了认识论的范畴,他轻视感觉而重视思想。赫拉克利特说:“眼睛和耳朵对于人们乃是坏的见证”,“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智慧只在于一件事情,就是认识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赫拉克利特断定,感官受内外特殊情形与方式的限制只能观察事物而不能得到真相,唯有理性通向真相。之后的毕达哥拉斯、色诺芬尼、巴门尼德等都对思想与感觉有所论述。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理性主义的发展,之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延续了哲学的理性。文艺复兴时,封建主义的内部正在孕育资本主义的成分和因素,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自然科学来发展工商业,需要打破封建主义的宗教思想来消除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科学方法论渗入了自然科学,对宗教的改革也使这些理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入到心理现象的研究中。笛卡尔发展了本体理论,他是唯理主义哲学家,他强调哲学的实践性,通过实践能理解人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并能准确的掌握和应运它们。笛卡尔推崇理性,他运用演绎推理法去认识真理,发展真理,并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他的思想被人们用来抵制经院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进而把教育建立在理性之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等大作,强调思想自由、行动自由和情感自由,要求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康德认为,知识的形成离不开理性的活动和加工,主体的先验自我是认识成立的条件,感性经验只有在自我意识中才能成为认识对象。马克思对德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进行嘲讽,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了理性的根本思想,他将理性推向了实践的层面。笛卡尔、康德、马克思对理性的深入思考使得哲学走向了多元化,既有实证主义、分子哲学、科学主义,又有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至此,哲学对理性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二)理性主义教育思想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作为一门学科,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有着有一些不容忽视的联系,有些学者认为哲学居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上,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思维和方法。笔者认同这种观点,新的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表现出来。教育也不例外,理性主义也影响了教育和教育思想。

理性主义教育的重要根源是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它对教育影响表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如知识观、认识论等。就知识论而言,理性主义认为,知识并不完全等于经验,一些表现为原理、法则的知识已经在理性中存在且只有通过思维才可以得到。理性主义教育过分依赖已有知识,它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以及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度,而忽视了知识之外的东西。“人们总是倾向于掌握更多的知识,掌握知识体系中分支的分支,直至无穷,这种‘全面狂’是过度强调教育的一种价值——以知识为目的,而忽视其他价值的结果”。就认识论而言,理性主义认为,学习者依据先天的理性能力统摄由经验而来的知识以达到理性认识。裴斯泰洛齐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的萌芽,教育在于由感觉物体进而发展心智,使模糊的感觉印象上升到清晰的观念。赫尔巴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统觉说”。

可以看出,从康德开始就把经验与理性加以区分,理性主义不否认经验对知识获得的作用,但又将经验置于理性之下。从知识存在来看,理性中存在着知识,只是这些知识需要借助思维才得以展示,而经验只是表面的现象;从知识的形成来看,最终的知识是理性知识,经验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只是工具或手段。

二、人与人的发展

(一)人之为人的特征

人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直到现在也为人们探索不止,在哲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有多种解释,如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是符号动物;人是文化动物等。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领域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都有自己的合理成分。对于人是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正面回答,也可以通过他的特点对其进行描述性表达。人有区别与动物的非特定化和生命体验两个特点。

1、人的非特定化

对于人的非特定化,许多哲学家从生理学、生存环境、哲学、文化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同动物相比,人确实是一种软弱的动物,动物有御寒的皮毛,有翱翔的翅膀,有锐利的爪牙,动物出生就可以适应环境存活下来。动物的生理结构和器官被特定化,这使得它们适合于特定的生活环境,而这种特定化的效果和范围也就是动物的本能。人在本能上是匮乏,然而蒙田说:“最软弱的造物是最骄傲的”。没有规定意味着我们可以无限的发展,人类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自己的需要来发展。因此,我们发现了取火的方法来吃熟食以帮助消化,我们搭建房屋来躲避野兽和御寒,我们制作衣服以驱寒遮羞。这种人体结构和人体器官的不确定性为人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人类也将用文化来填补这块空缺,以弥补人本能的匮乏。

2、人的生命体验性

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两部分内容,即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的理性和由本能、需要、意向、动机、潜意识、情绪、意志、信仰等构成的不能直接用理性表达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人精神世界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思维达到理性的彼岸,那么还有一部分必须通过体验才能获得,这样的生命才是完整的生命,这样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

人与动物一样都具有生命,但二者的区别是,人可以享受生命,体验生命。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都达成了共识,人具有可能性,而要把可能性和可塑性联系起来,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此时的教育是一种生命实践的活动,它要求学习者将外在的认识对象内化,即通过自身的感觉和体验来内化学习内容。这一过程也是生命不断生成的过程,学习者会在与外界环境的适应和相互作用中体验生命的成长,从而超越生命的可能度。人的生命体验性也赋予了人主动选择的权利,存在主义、自由主义都将“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视为人生命的天赋权利,生命就意味着主动选择,只有人自身的抉择才能决定人究竟是谁或是什么。同时,体验的生命还是具有开放性和未来性的生命,人的精神不再局限于理性,还有需要、情感、兴趣等,人的生命也不仅仅是此处还拓展向外界,不仅仅指此时还指向了未来,只有这样的生命才是区别于动物的生命。

(二 )人的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达到人的改变和人的发展,那么人要到达什么样的发展呢?我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可见,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把人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目的是教育自古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是所有的教育者一直怀着的一个“乌托邦”梦想,因为,人类对至善至美的追逐是我们一直奋斗在路上。

理性主义对教育的长期影响使教育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逐渐通过课程标准的修订来矫正人之前的不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那么人是如何发展的,人的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如果说我们之前所谓的德、智、体、美等是将人及其人的复杂性人为地分开的话,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将回归到完整的人,它即强调了人的理性发展,也强调了人的非理性发展。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要调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因素,通过生命体验来达到健全发展的人。

三、理性主义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发展

理性的理解主要有两层含义:认识论意义,理性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人性论意义,理性是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能力和存在属性。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上的发展表现出了一些特点,如颂扬人的理性,推崇理性思维,把理性当作人的最高本质,有时甚至会忽视非理性的价值。

(一)理性主义缩小了知识的范围

理性主义强调由慎密的逻辑和高度抽象而获得的知识,忽视经验知识,这样将缩小了知识的范围和来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是人最好的东西,康德则强调人之所以高贵、有尊严、有价值就在于人的理性。康德提出,知识是主体依据先天能力和统觉原理对感性材料进行综合的结果,在这里,他所说的先天能力是人的理性能力,而所谓的感性材料在他的观念里都不可称为知识。裴斯泰洛齐的直观原理、福禄贝尔的恩物都是要借助于经验来达到理性的发展。从知识的普适性来看,知识应该呈现为由理性思维而来的知识和个人生命体验的知识两种,前一种可以等同于科学,具有广大的普适性,后者则表现为个人经验,只有在个人或小范围的人群中适应。从知识生成的动力来看,也分两类,一是人类有目的有秩序的理性所致,另一类就是由人的本能、需要、潜意识、意向等非理性因素促成,前者表现为目的性,为了某件事情而逻辑推理认识事物,后者表现出了不自觉、非逻辑、冲动的力量。可见,理性主义确实压缩了一部分知识,而这种教育思潮体现在教育中就是教育内容的缺失,以及造成的人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学校教育要将在时空上拓展课堂,使我们的课堂走出校园,走向自然,走向生活。

(二)理性主义淡漠了人发展的无限性

人的未确定性意味着人发展的无限性,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正是人类劣于动物的先天缺陷使人创造文化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人类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从个体的人来看,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自出生便生活在其中的文化。正如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一样,世界也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相反的是,理性主义所认同的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一样的即通过逻辑推论,只存在知识量的扩大,在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体现出了一对矛盾,即知识的有限与人潜力无限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要在所谓的理性主义知识的滋润中培育创造知识的能力。

(三)理性主义忽视了人的生命体验

理性主义的一个极端表现是对知识的盲目崇拜。在它认为,只有具备普遍必然性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必须绝对精确、绝对无矛盾,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是绝对有效的知识。这样就意味着,越是抽象、越是概括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而贴近生活,却不具有普适性的知识不能称为纯粹的知识。在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必然把传授终身受用的知识、发展人的理性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人的需要、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生活则排除在教育之外。

人是生命的存在,人的发展更需要生命的体验。叔本华提出了生命认识论,他认为生命只有在具体的体验中才有意义,生命是通过每一个体的体验而证明的存在。伽达默尔认为体验使人的求知过程更加贴近人的生命本身。体验是主体将知、情、意置于一件事情中并投入的感悟、体认,得出适合自己的知识,这一活动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同时参与的活动,得出的这种知识贴近自己、贴近生活。因此,教育要将其指导思想从理性主义转向人本主义,使教育重视人的生命体验。

长期处于理性主义影响下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通过新的课程改革试图矫正。但我们也不能彻底否定理性主义,事实上,理性主义在哲学的发展、其他学科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再者,要处理好教育中的理性和非理性,不要在这头摔倒站起来再倒向另一边,要让理性和非理性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Ra tiona lism and Hum an D evelopm en t

L IAN L i-na

(Co llege of Education In Southw est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W estern rationalism is an important concep t in philosophy,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began tomodernW estern philosophy,the rationalistphilosophers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 the development.A s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based on rationalism of the construction education and pedagogy.In this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of the personwho isnota particu larexperience of nature and human life as the entry point for discussion,by revealing the person’sown characteristicsa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ism advocated by the differentpointsof view to reveal the reality of som e of the p roblem sof education,to betterp romote the developmentof education.

hum an;hum an developm en t;rationalism

D 05

A

1671-5004(2010)06-0051-02

2010-12-02

廉丽娜 (1984-),女,山西平遥人,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理性哲学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菱的哲学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归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